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天国的封印 >

第40章

天国的封印-第40章

小说: 天国的封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所有公开资料中根本没有提到两人曾捐献过那份残缺的贝叶经。

这样的查阅结果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早已经意识到,所有人都能查到的秘密,就不是秘密。于是我决定从民俗博物馆的封存档案中查找。

德国民俗博物馆的网站就是一个电子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所有馆藏宝物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就在我进入网站的后台程序后,我发现,这个网站中隐藏着一个秘密文档,这个文档中的内容让我大为振奋。

文档里有许多的文件夹,这些文件夹以德文命名。虽然不懂德文,但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我还是很快知道了这些文件夹的名称。我顿时觉得很奇怪,因为它们都以时间命名——分别写着“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还有一个文件夹写着“六十年后酌情而定”。

我先进入了标有“三十年”的文件夹。可气的是,里面的文档通通是德文,要是把它们都翻译出来,没十天半个月是绝难完成的。另外三个文件夹里面居然也都是德文!

我沮丧地靠在椅背上,暗自恼恨自己不懂德文。不过恼恨归恼恨,现在的我已经不会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了,我必须理清思路迎难而上。这个文档为什么要隐藏起来?显然,是不愿意被别人看到,也就是说,这些文档肯定与某些秘密有关。可是以时间命名又是什么意思呢?

盯着眼前的这些时间,我努力在脑中思考起来——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六十年后酌情而定?——难道这是保密期限吗?

记得我曾看到过一些资料,讲到有关秘闻的保密期限。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秘密,当时如果被人知道可能会引起麻烦,所以政府会给这些秘密设置保密期限,一旦多少年过后,这些秘密对人们不会造成现实麻烦、仅成为历史材料时,这些秘密就可以现身。比如著名的卡廷惨案。当年苏联入侵波兰时,将波兰的高级军官、知识分子、科学家和政界人士等两万多人全部屠杀,基本毁掉了波兰社会的精英,当时苏联将这一惨案诬陷给了纳粹德国,给德国制造了极为不利的世界影响。时隔多年后,当这一惨案的材料被解密后,世人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苏联所为。

按照惯例,当秘闻过了保密期限,这些秘闻就可以告知天下。但一些极为重要的秘闻却可以无限期推迟解密,而这种无限期推迟,则更增加了人们对秘闻的好奇。比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势不可当,屯集重兵想要拿下英国。当时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美国此时正奉行不参战的“孤立主义”,所以,就当时德国和英国的实力来看,德国完全可以拿下英国,而且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这么干。奇怪的是,德国突然将大量军队从西方调往东方,开始进攻苏联,最后失败。目前已经知道的秘密是,就在德国准备进攻英国前夕,德国副统帅突然只身来到英国,与英国密谈后转而进攻苏联!全世界都想知道他们密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按照当时英国政府的规定,与这份密谈有关的材料六十年后才能解密。世人苦等了六十年,可六十年后,英国政府宣布,这份材料将再封存六十年!二战已经结束六十多年,按理说任何秘闻都不足以对当下世界产生影响,可为什么那份材料还要再封存六十年呢?他们的密谈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以至于要封存至少一百二十年呢?

谁知道!

一阵胡思乱想后,我大概明白这四个时间段所表达的意思了——这四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分别表示了它们所需要封存的时限!

可即便如此,我怎么才能知道与贝叶相关的材料在哪个文件夹中呢?

思前想后,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简洁有效的好办法,只得采取最麻烦、最费时费力的办法——在所有文档中搜索与“勒科克”和“格伦维德尔”有关的文件。

我按照孙林在电脑中为我准备好的搜素程序,输入了这两个人名字,电脑开始快速搜索起来,屏幕上闪烁的字符仿佛暴雨的雨滴一样,急速而细密。

十几分钟过后,电脑锁定了一份文件,而这份文件隐藏的位置让我心头一紧——“六十年后酌情而定”。

我将这份文件输入了翻译软件,所幸文件只有一页,所以没过多长时间,文件的内容毫无障碍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文件虽短,可里面的四段内容却有足够的爆炸性:第一段内容:勒科克捐给博物馆的大量文物中有一个独特的箱子,里面是许多失传的印欧小语种的文字,包括很多份残缺的贝叶!身为博物馆馆长的格伦维德尔和他的助手勒科克,当然知道这些文字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其中的一份贝叶,但知道贝叶内容的只有西克教授和阿瑟教授,两人不愿告诉他们内容,所以他们希望继续寻找能破译贝叶的人。格伦维德尔还就此立下规矩:这个藏有贝叶的箱子除历任馆长外任何人不能开启。

第二段内容:民俗博物馆的新任馆长曾在1928年到1933年邀请土耳其著名语言学家艾合买提前来破译那些文字,没想到艾合买提竟偷走了其中的一部分贝叶,将它们卖给了日本人山口常顺。

第三段内容:二战末期,为防止盟军轰炸,博物馆将很多重要文物藏在了地堡和矿井中,有些甚至还沉在了护城河里。由于事情紧急,隐藏时过于慌乱,并不清楚放有贝叶的箱子被藏在了什么地方。

第四段内容:盟军曾至少七次轰炸民俗博物馆。战后,盟军和苏联大肆寻找这些文物,盟军从地堡和矿井中找到了一些,苏联从护城河中打捞起了五箱文物。而苏联解体后,日本人高价买走了这些文物。

文件的最后一句话是:“藏有贝叶的箱子下落不明,但我们必须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没有丢失任何一件文物。”

看罢这份文件,一个巨大的铅块砸进了我的心里——贝叶下落不明?

按照文件中的内容,贝叶的去向有这么几种可能:第一,艾合买提偷走贝叶并卖给了日本人——艾合买提为什么要偷那些贝叶?他知不知道其中一份贝叶隐藏着秘密?他偷那些贝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研究所用他为什么又要卖掉?为什么买贝叶的是日本人?大谷家族有贝叶的下半部分,他们当然知道贝叶的重要性,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他们得知博物馆请艾合买提研究贝叶,所以高价指使他偷走那些贝叶呢?这个山口常顺是不是大谷家族的人呢?

我在纸上重重地记下——“调查山口常顺!”

第二,二战时箱子被盟军炸毁——如果那个存有贝叶的箱子由于时局混乱没有被带出去隐藏,那很有可能已经被炸毁。可这其中有一个非常诡异的信息,那就是:盟军不下七次轰炸博物馆!——战争时期,盟军轰炸了德国的很多战略设施,比如政府机关、兵工厂、炼油厂、机械厂,等等,炸这些地方情有可原,可为什么要轰炸一个博物馆呢?而且为什么要炸七次以上呢?

当年,为了摧毁德军的豹式坦克生产厂,盟军曾轰炸过三次。盟军轰炸如此重要的兵工厂只用了三次,却至少七次轰炸一个民俗博物馆!难道盟军知道这个博物馆里隐藏着什么重大的战略秘密吗?

我在纸上记下。“盟军有可能知道贝叶的事情,盟军是怎么知道的?”

第三,二战结束后,盟军找到了这个箱子,拿走了贝叶——二战之后,盟军曾疯狂地寻找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并找到了许多,贝叶很有可能落在盟军的手里。

可这第三点的怀疑与第二点相矛盾——如果盟军知道贝叶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在找到贝叶之前为什么要玩命地轰炸博物馆?如果他们不确定贝叶已经被运出,那么他们炸烂博物馆不就什么都拿不到了吗?除非他们确定箱子已经被妥善藏好,可又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些。

我在纸上记下——“第二点与第三点矛盾。”

第四,贝叶藏在被扔进护城河的五个箱子里,被苏联人拿到。——苏联二战后跟美英争夺德国文物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他们极有可能打捞这五个箱子。那么苏联人知不知道符号的事情?通过我的分析,他们可能不知道,否则他们不会在解体后把这五个箱子卖给日本人。

又是日本人!

看来贝叶上半部分的下落有三种可能:被炸毁,在盟军手里,在日本人手里。

如果是被炸毁,那这上半部分贝叶的原件就彻底消失了。不过原件虽然消失,但仍有人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是阿瑟教授和西克教授。如果贝叶没有被炸毁,而是在盟军手里,他们要想知道其中的内容也必须找这两位教授。如果贝叶在日本人手里,就意味着日本人拥有了完整的贝叶!

由此看来,虽然荻原云来在西克教授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可大谷家族并没有放弃破译贝叶,他们不但通过一个土耳其人卑鄙地偷走了贝叶,居然还等了几十年,一直等到苏联解体,高价购买了贝叶可能的藏身之所。

可山口常顺究竟是不是大谷家族的人呢?从苏联那儿购买五箱文物的日本人跟大谷家族有什么关系呢?——虽然我目前还无法肯定这几者的关系,但既然那部分贝叶是大谷家族孜孜以求的东西,而这些日本人肯定与大谷家族脱不了干系。

对于日本人在这份文件中频繁地出现,我虽然感到惊讶但并非不可思议,毕竟大谷家族曾要求所有家族成员无论何年何月都要寻找并破解符号。让我匪夷所思的是盟军!

想到孙林反复的提醒,我要放弃所有关于“意外”的猜想,要把事情往最极端的方向推导——盟军不可能不知道贝叶的事情,否则他们不可能疯狂地轰炸博物馆。可既然他们如此歇斯底里地轰炸博物馆,那岂不是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了贝叶不在馆中?可既然西克教授对贝叶的内容守口如瓶,那盟军是怎么知道关于贝叶的事情呢?

阿瑟教授!

盟军从阿瑟教授那获知贝叶的秘密——阿瑟教授寓所大火——博物馆被炸……

一阵寒意从我脚底凭空而上,让我渐渐理清了关于阿瑟教授寓所大火的线索——如果阿瑟教授寓所的大火是人为的,那只有两种可能:大谷家族和盟军。大谷家族在西克教授那碰壁之后,他们一定会去寻找阿瑟教授。可如果是他们偷走阿瑟教授的研究成果并放火掩盖真相的话,那么他们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破译贝叶的上半部分,自然进而可以破译他们已经拥有的下半部分,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完全洞悉整个贝叶的秘密,也就根本不会发生这半个月来所有的事情,因此阿瑟教授成果被偷以及寓所大火不可能是大谷家族所为。

那么只剩一种可能,那就是盟军。

如果这个判断没错的话,盟军既然偷走了阿瑟教授的研究成果,那么他们就知道了贝叶上半部分的全部内容,这上半部分贝叶的原件是否在他们手中就不重要了。如果在他们手中最好,如果不在,那他们一定也不希望别人拥有,因此才猛烈地轰炸博物馆,还在战后拼命地寻找被隐藏的文物。

如果这一切成立的话,那么已经掌握了上半部分内容的盟军,此时一定也在疯狂地寻找下半部分的贝叶!

那具体实施这一切的是盟军的什么部门?他们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找到了下半部分的贝叶——也就是这组符号了吗?

如果他们找到了,那么整个秘密他们就已经完全掌握,那么他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