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商贾人生 >

第179章

商贾人生-第179章

小说: 商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汉口镇的徽州商人围绕在新安会馆的周围,买房置地,开码头,立商铺,光是屋舍便有数十栋之多,密集的分散开来,生生建出一条新安巷来。那里面不但有民舍、商号、茶楼、酒肆、街市,还有一座新安书院,为的就是怕耽误了那些跟随父辈飘落四方的子弟们的学业。

徽州商人在治学方面所倾注的精力,让旁人不由得心生钦佩。

第七章骗子行径

正当文定等人在汉口镇将买卖做的热火朝天之时,庙山老店这边则依旧是一派风平浪静,稳定的买卖,稳定的客源,无波无浪,即如他们上百年里的大多数日子一般。

好像今日整个下午连一个客人都没有,百无聊赖之余,铺子里坐堂的掌柜早已不见踪影,守店的伙计也是趴在柜台上靳声阵起。


以前文定在此做三掌柜的时侯,这种情形可是没有的,不论如何,只要是放下了门板,他自己总是雷打不动的坐在柜台上,就算去后面忙别的事情,也会事先让人顶替他一阵。

然而,如今东家、朝奉都去了汉口,大掌柜蒋善本在伙计们眼中又是一个极为宽厚的善人,所以大伙在没有压力督促之下,也就渐渐地松懈了下来。

咚咚,几下低沉而有节奏的拍击声,将柜台上沉睡着的伙计从梦中惊醒过来。摇晃着脑袋四处观望,终于在柜台之下,发现一位三十岁上下,衣着华丽,举止不俗的客人。

伙计赶忙擦干净嘴角口水,道:“请问客人有何贵干?”

那人先不忙答话,用眼淡淡的瞟了伙计一眼,傲然的道:“你们店里的掌柜呢?叫你们店里能做主的人出来。”

“您请稍等片刻。”客人越是傲慢不逊,伙计越是不敢怠慢,急匆匆就往后面跑去。


工夫不大,老店的二掌柜张大元便在伙计的回报下走了出来,打眼一瞧堂中站立着的客人,衣着考究,相貌堂堂,更主要的是那股凌人的气势,叫人一望上去便知道必是出身高贵。

张大元赶紧抱拳道:“在下是铺子里的掌柜张大元,敢问客人尊姓大名,光临鄙店有何吩咐?”


那客人抬眼望向张大元,比起先前瞧伙计来,眼神稍稍多停留了一会,语气却依旧是那么冷淡,道:“我姓杨,名字嘛!你不必知道。我听说你们这间源生当乃是这荆楚地面上第一等的当铺,不知是或不是呀?”

张大元自豪的道:“杨官人您可是找着了,在荆楚做买卖的人,谁不知道鄙店这块百年的招牌,不知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替您代劳的?”


“好,既然是这样说,我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杨某从福建而来,受水师总兵窦大人之托上京办事,随便在沿途搜寻一件古物用来作为贺礼,进献给京城一名位高权重的内阁大员,只是这一路过来,并未能觅得此物。既然你们号称是荆楚第一等的当铺,想必库藏一定是颇为丰厚,就不知是否藏有此物?”

只是看这杨某人从头到脚的一身行头,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高贵做派,张大元便肯定这是一笔大买卖上门了,他可不能让其打自己的手中流走。

于是,张大元问道:“不知杨官人说的是哪件古物?鄙店的珍藏虽不敢说包罗万象,可历年来祖辈的积累,也可说是小有所得,说不着就能让您觅到想要的东西。”

“先别忙着自夸,且来听听我要的是什么东西再回覆我不退。宋朝的四大书法家,想必你是非常之熟悉吧!”


“那是自然,米带、苏轼、黄庭坚、蔡襄。”若是连这都不知道,那张大元这几年的掌柜就算白做了,自豪的说道:“他们四位大家的字,可谓是冠绝两宋,只是如今的市面上确实是十分难寻了。不过杨官人请放心,他们四位的墨迹,鄙号都偶有收藏,不知客人您要寻的是他们四位大家中哪一位的墨宝?”

看着喜笑颜开的张大元,杨某人不屑的道:“若只是一幅字,还用得着我从福建一路找到湖广吗?”


说的也是,早前张大元心中就有过类似疑问,要说那四位名家传世的墨宝难寻这是不假,可要说是以堂堂水师总兵之权柄,在福建省内找出这么一幅、两幅字来,也绝不是件难事,哪里还用得着委人四处寻找吗?只须张张嘴就会有人送上门来。

张大元小心的问道:“那……那您找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要找的是他们所用的印章。”

“印章?”这倒是将张大元给难住了,有人收藏画轴,有人收藏书法,还有人收藏名人所用过的砚台,没想到眼前这位客人竟要寻觅印章,这倒是稀有的很。


“不错,也不是要全部的,听闻那位阁老已经藏有蔡襄、苏轼的几方私印,只须襄阳温士米芾与山谷道人黄庭坚二人之印,二人皆有是最好,如只有一方亦可。只要是正品无疑,价钱方面不是问题,一方印我就给三千两银子。”

三千两银子,张大元暗下咽了咽口水,眼瞧着一笔大买卖上门,自己却无法将其作成,心中十分不舍。


张大元为难的道:“杨官人,实在是抱歉,别说米芾、黄庭坚二人的私印,就是他们四位中任何一人的印章,小店也不曾有。要不然,您挑选张好字送去,就算不能让对方完全满意,保管也能对付过去。”

“你以为我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的人吗?”杨某人怒气随之浮上了脸庞。


“不敢,不敢,小的没有那个意思。”仅是那双充满慑气的眼神,便吓的张大元冷汗直冒了,这杨某人可是替水师总兵办差之人,不要说自己这平头百姓招惹不起,就是县太爷见了他,也必得是恭恭敬敬。

好在这杨某人的怒火并未真的向他宣泄了出来,只是稍稍有所表露,转盼间又恢复了平静,道:“不二话,五千两。”


见到张大元又要张嘴,杨某人手一摆止住了他,道:“不忙,用不着即刻答覆我,我还要在这江夏镇上逗留三日,你且去问问你们东家,若是有消息,只须来客栈的天字一号房找我便是,这点银子便当作是打赏给你的辛苦费。”

他说着便打怀里抽出一张银票搁在了柜台上,也不待张大元回答,便径直出门而去。


张大元拾起了银票,上面的数字尽入眼眶。霍,整整一百两银子。他赶紧揣进了怀里,生恐周围会有人过来抢夺似的,然后注视门外那身华丽的衣衫,呆若木鸡的望着他离去。

一日过去了,无论张大元在库房里如何的找寻,就是找不到那杨某人所要的印章,问过大掌柜蒋善本,也是不曾听过铺子里有这种东西。


原本各名家对自己私人的印章都非常看重,市面上一般很难找寻,再加上收藏这类东西的人也不多,所以铺子里更是见不着此物。再说了,老店的库存很大一批都被东家带去了汉口,庙山老店如今的库藏量早已经是名不副实,哪里还能找到如此稀有的古物来。

翌日,张大元在库房里寻个遍,最终也没找出杨某人要的那种印章来,只能是无奈的放弃,虽说那五千两银子的诱惑非常吸引人,可没有存货也是枉然。

想着那五千两银子就这么从自己的眼前飞走,张大元心里泛起了揪心的酸楚,不过好在还有这到手的一百两银子可以安慰安慰自己,一想到这里,他也就好过了一些。

第三日的清晨,张大元如往常一般招呼着伙计们开门做买卖,昨日的操劳与失望,让他显得十分急躁。


再加上大掌柜不在铺子里,他也就成了说一不二的人物,一会儿这、一会儿那,指使着他们里里外外的忙碌,嘴里还在时不时的挑毛病:“看看,看看你们这些人,一个个懒得抽筋,打算磨蹭到午饭后再开门做生意吗?”

伙计们虽心存不平,可谁也不敢当面顶撞这位二掌柜,然而暗地里早就娘老子的骂了起来。


这里面数顺子的积怨尤深,十年之前,文定、周贵、老郭,还有眼前的张大元,一个个都是与他一般的下人伙计。可十年过去了,他们一个个锦衣绣袍,出入酒肆、茶楼、烟花之地,而自己则依旧是十年前那副倒霉相,叫他如何能平复心中那股子怨恨。

特别是在张大元的管制下,还得小心逢迎着,一个不注意惹恼了他,还会给你穿小鞋。

这几年吃过了不少的苦头后,顺子收敛了许多,有时回想起那个令他生厌的文定,甚至于有些怀念那段日子来。

“请问,这里开门了没有?”

张大元正在教训伙计之时,一位身穿精致儒衫的老人,带着一脸的和气走了进来,神色间略有一丝匆忙。

“这就开。”张大元迎了上去,道:“不知有什么地方可以为您效劳?”

老人先是环顾了左右,面有为难之色,转而轻声向张大元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这态度自然是不想要更多的人知道此事,这几年的柜台坐下来,张大元也知道了有些人顾忌自己的身分,只愿意私下交易,而且往往这类人所带来的买卖都不小。

稍稍交代了两句,张大元便引着他进了内堂,待送茶水的伙计下去之后,又再次询问他的来意。

只见那人从衣襟里小心的捧出一只木匣子,外面还裹了一层精致的蓝色绸缎,道:“我要当这个,还请与我估算估算。”

光是外面那只匣子就知道价值不菲,揭开盖子,里面竟是一方古朴的石印,抬起印面一看,上书“庭坚”二字。

张大元心中呼的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仔细细的打量了起来,的确是黄山道的字迹,看上去也仿佛是宋朝的手笔。

“怎么样?”那位焦急的物主已经忍不住道:“这方印可是用青田石雕成的,都说田黄石、青田石、鸡血石,这三种是一两石头一两金,应该值不少银子吧?”

“您老打算是死当?还是活当?”

老人先是一楞,神色尴尬的道:“抱歉,老朽平日里未曾有过典当之事,未知这里面究竟有何分别?”

第一次进当铺,这不就愈发是任他予取予求了吗?张大元心中乐开了花,忙不迭将死当、活当二者的区别为他解说了一遍。


老者爱怜的望了望那方石印,悲切的道:“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谁知还有几个年头好活,就死当吧!看看能值多少银子?老朽从西山赶了上百里的路过来,就是等着银子急用,不然也不会拿它出来。”

“老人家是西山人呀!那可是个好地方。潘生酒、西山寺的东坡饼,还有最最有名的武昌鱼,都是人尽皆知呀!”

张大元的恭维话,只引得老人自嘲的笑了笑,仿佛是触碰了他陈年的伤口一般,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自讨了没趣的张大元扯了两句闲话后,赶紧将注意力引到正事上来。


他从里面拿出一杆小秤,像模像样的将石印秤了许久,又打怀里拿出了小算盘,一边拨弄算盘珠子一边道:“这方印,重二两五钱,按一两青田石换一两金来算,就是二两五钱的金子,我给您换成银子,就是二十八两银子,您老人家看这样如何?”

一两石换一两金,这可是市面上的公价了,以当铺里的规矩足十当五,能开出这种价钱来,已经是十分少有的了。然而这不寻常的公道背后,却是隐藏着张大元狂乱的欣喜。

“只值二十几两银子吗?”


“老人家,我这可是已经在照顾您了呀!您看这重量分毫不差,就算是拿到市面,顶多也不过就是这个价。而且这种东西一般也不容易出手,拿到别的当铺,能给您一半的价就算是不错了,我这也是看着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