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商贾人生 >

第168章

商贾人生-第168章

小说: 商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千里的路程,好在有长江这条黄金般的水道可以直通维扬城郭之下,文定他们大可不必奔波受苦,只须安安稳稳的坐在客船之内,一边欣赏着沿岸的山水风光,一边静等扬州的临近。

走水路比起在陆地上赶路不但要方便舒适的多,还可以让游子保有闲暇的心情与充裕的时光。

那沈立行沈老板也是一位颇有家学渊源的儒雅之人,一路上,文定与沈立行时常促膝交谈,品诗赏词,倒也十分雅致。

徽州之地,于南宋之时曾出过一位儒学大家—新安朱熹,乃是继先秦诸贤之后,又一位对后世之人影响深远的大儒,而朱子之学也成为徽州后世子孙世代相传的至理祖训。

但凡是六经传注,没有经过朱熹论定认可者,父兄长辈或馆师是决计不予传授,子弟们亦不能习研,可见徽州子弟对朱喜的尊崇。

而徽州商人更是看重朱子之学,向来将其奉为无上准则,不但是生活上,就是经商之时也是如此。在这十几日的水程中,文定由沈立行那里受益良多。

一路闲暇,一路畅谈,终于到了扬州的码头。


宽阔的河面之上帆影蔽天,舟揖穿梭,繁忙的景象与汉口镇码头极其相似,不过文定知道二者的不同。汉口镇由形成到扩展,全是出自商人百姓之手,所以汉口码头更多的只是为商民所利用,即便是如今那般兴盛,朝廷上连县衙也不曾设置一处,依旧是隶属于一水之隔的汉阳县。


而扬州则不同,近两千年的古城,自古便是府衙之所在,附近的州县具是在其治下。再加上又有了这条贯穿南北的运河,自从它建成之初,便在历代朝廷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些北上的船只,正是源源不断的为京酱之地输送着南方的粮食物资。是以扬州之地,历来也是为朝廷所看重,在这方面而言,汉口与之相比,可说是一为天上,一为地下。

文定在沈立行沈老板的陪同之下,步下舟船,登上了心中那仰慕已久的扬州城。

同行的二人,心情却是两般。


文定这厢对扬州的认识,向来只是存在于画卷、诗词之中,多的是美妙的憧憬,少的是切实的认知;沈立行则完全是另环惺埽揪褪茄镏莞浇耸希有∮质窃谘镏莞ぃ晕锏氖煜た氨裙氏缧掳病?

这些年来,沈立行在外奔波,来去匆匆,多少次午夜梦回,苍氐焦庋镏荩缃裾驹诼胪飞献蠊擞遗危芯跆乇鸬恼媲小=蛔⌒牡椎募ざ畹溃貉镏荩梦チ恕?


一踏上码头,沈立行就按撩不住自己心中的兴奋,频频向文定介绍道:“文定,你看,这就是我们扬州出名的东郭码头。如何?此刻知道我与你所言不虚吧!比起汉口镇的码头来,扬州码头更添几分气势。”

“确实不凡。”文定发自内心的赞叹起来。

码头之上,早已有数人迎了上来,其中一位年纪约有三十好几,一马当先恭敬的道:“表老爷,可看见您了,小的们已经守侯多时了。”

见到了来人,沈立行显得也是十分亲切,笑道:“林松,是你家老爷让你们来接我的吗?”

“正是,正是。”林松答道:“老爷收到您的来信,算准您是这两日回来,特意命小的们在码头守侯,果然就让老爷说准了。”

说到自家的老爷,林松脸上是布满了崇敬,那股自豪之情,让旁人一望便能了然于心。


沈立行转过头向文定笑道:“我这个表兄就是这样,任何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人无可挑剔。”接着又为他们介绍道:“林松,这位就是我从汉口镇特意请来的源生当柳朝奉。”


“竟会有如此年轻的朝奉。”林松颇有些惊奇的道:“老爷交代还会有一位朝奉与您一同回来之时,小的还以为来的将是一位老先生,万万没想到,看起来比起小的还要年轻十来岁。”


“林松,记得要给我好生招呼柳朝奉,别看柳朝奉年轻,却有着一肚子的本事,还是刘选福老先生的弟子呢!”初次与文定见面之时,沈立行脑中闪过的念头也是与林松眼下大致无二,对文定如今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议。后来接触的多了,也就慢慢试出文定的深浅了。

“这个自然是小的分内之事,日后要多向柳朝奉讨教讨教。”

“岂敢,岂敢。”文定忙道:“沈老板过誉了。”彼此间寒暄了几句。

“表老爷、柳朝奉这边请。”彼此算是介绍了一遍之后,林松将他们引到码头上,那儿早已有两顶轿子备着。

东家在出发之前便有交代,此行一切事宜皆听从沈老板安排,文定也就客随主便,不曾推辞。


文定禁不住心中那份好奇,轿子一上路便掀起轿帘,向外面的街景望去。扬州的繁华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是各色各样的店铺,有的是形形色色的路人。凤台沙苑林立,舟桥流水交纵其间,如此美轮美奥的城市,文定感觉自己当真是到了人间圣境。


记不清穿梭过了多少的街巷,依稀中文定只觉得,初时见到的多是热闹的街景,雅致的酒肆茶楼,沿街嬉闹的童子,描眉画眼,傅粉施朱结伴出游的俊俏女子,三两同行,侃侃而谈的书生。到后来,从轿帘处见到的景物,渐渐地由热闹换成了恬静,五花八门,参差错落的铺面换成了一座座庄严的宅门,嬉笑放纵的游人也换成了一个个表情谨慎的家丁仆人,轿子终于停在一座高大的府门之前。


文定暗念道这定是扬州富商们云集之地,下轿后,文定抬头望去,宅子的匾额上写着“汪府”二字。无须通报,文定随着沈老板缓缓的步入府中,林松则先一步进去回报于他家主子。


穿过了长廊、假山、荷花池、小桥、竹林,来到会客厅。从步入汪园之始,文定便感到极大的震撼,一路过来所见到的景物,让他是心醉魂迷,禁不住着意放慢脚下的步伐,生恐错过这宅院里的景色。

早在汉口之时,文定便常听人说起苏杭、扬州一带的园林冠于天下,来此之前,心里预先已有了一定的准备,可到底还是被眼前的景物震住了。


曲折幽深,引人入胜,跌宕多姿的叠石,看似随意的几株青竹,其实又使得园林之中平添雅致。一些石块平落于水中,形成线,又或是排成道,使人能爆步而行,听沈立行言道,这种石桥唤作“汀步桥”,取其点其步石之意。

似桥非桥,似石非石,既有渡桥之意境,又无架桥之固形,既有人工的巧作,更有归于自然的滋味,让文定如何能不为之折服。

这庭院家宅之地竟可以建成如斯光景,主人家婉约细腻之情致可见一斑。

待到文定他们来到会客斤之时,林松已守侯在一旁,说道:“表老爷,我们老爷方才在书房练字,嘱咐让您稍侯一会,待他净手之后便出来见客。”

“嗯,知道了。”沈立行在汪家算得上半个主人,招呼文定道:“文定坐呀!”林松则指使着下人们奉茶。


不消半盏茶的工夫,由后宅步进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着棕色锦绣长袍,一脸肃然之色,眉宇间充斥着一股不怒而威的魄力,让斤里的诸人不自觉的受制于他的目光之下。不用细研,文定便能肯定此人一定是那位天下第一盐商汪元海。众人皆安静的一言不发,就连沈老板这个表弟也是如此。

“立行,几时到的?”迳直入坐主位后,汪元海平淡的望了客座上的表弟一眼。

一向善谈的沈老板在汪元海面前则完全是另一番情形,谨小慎微的答道:“多蒙表兄关已,刚刚下船。

“哦,汉口那边的事都处理妥善了吧?”

“多亏表兄费心,已经无碍了。”说的轻松,可沈老板额头上已经有微微暮棺找缌顺隼础?

汪元海望了望与沈老板同来的文定,原本平淡的神色似乎有些不悦,缓缓地质问道:“我让人带去的信,你收到没有?”


笆盏搅耍盏搅恕!鄙蛄⑿辛现硇旨轿亩ê蟊赜写艘晌剩馐偷溃骸氨硇中派现龈乐拢也桓掖笠猓皇悄魏文橇跹「@铣钜丫司酉性埃豢显俪錾健!彼底乓恢肝亩ǎ蛩樯艿溃骸罢馕涣钅耸橇跹「3畹沾茏樱畹美铣钫娲彩侨缃裨瓷逼痰牡奔页睿〉芊蚜撕眯┛谏嗖畔蛘吕习褰枇斯础N亩ǎ馕痪褪峭舸罄习澹彩窃谙碌谋硇帧!?

文定拱手敬道:“见过汪老板。”

汪元海打量了年轻的文定一眼,向文定质疑的问道:“柳朝奉是吧!别怪我说话不客气,你今年贵庚?”

他言下之意就是怀疑文定的能力,这些年来,类似眼前的情景,文定也经历不止一两次了。只听他不卑不亢的回道:“不敢言贵,小可生于辛亥年间,到今年是二十有一。”

“二十一岁?”汪元海暖昧的轻笑了笑,然后向站立一旁的林松吩咐道:“林松,带这位柳朝奉下去安顿。”

“是。”林松来到文定面前,说道:“柳朝奉,请随在下来。”


时至今日,文定自信可以胜任鉴别古物的差使,可如果事主不信服自己,纵然如何争辩也不过是枉然。既然连送客的姿态也已经做出来了,文定也不扭捏退疑,起身向堂上二位匆匆作别,便要转身离去。


这下可把沈立行给急坏了,自己费了好大波折才说通章传福将文定借来两个月,光是在舟船之上就待了十数日,若是初一见面就让文定下不了台,不但是对文定说不过去,就是自己的面子也挂不住呀!


沈立行赶紧起身拽住文定的手臂,道:“别忙,别忙。”扭过头向汪元海道:“表兄,这柳朝奉年纪虽轻,在古董鉴定上的功力却深得刘老先生的真传。若然不是如此,又怎会以弱冠之年,便主持了那享有百年声誉的源生当铺呢!如今柳朝奉不但是在汉口镇声名赫赫,就是整个荆楚之地也是广有流传。”

这些话显然还不足以打动汪元海,其神情依旧是将信将疑。


不得已,沈立行又引证道:“别人如何看如何说,表兄或许还会有疑虑,可那燕记船行燕老板的底细,你向来是清楚不过的了。就连他老兄对柳朝奉一贯也是推崇倍至,这总能打消你心中的顾虑了吧!”


沈立行提到燕行舟燕老板之后,真的让汪某人心中认真了起来。旁的人如何他不知道也就罢了,燕行舟与他几十年的交情,彼此间的为人性情都是极为相熟的,知晓其极为厌恶违心之言,也犯不着为了一个无甚背景的年轻人而勉强自己。

汪元海慎重其事的向文定询问道:“恕我直言,瞧你年纪轻轻,如何就能比得过那些个久于历练的行家里手呢?”

这汪老板当真是一点忌讳也不讲,文定淡淡一笑道:“鉴别古物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小可岂敢贸然自夸,也未曾有说自己比得过同行之人,更别说那些个前辈了。”

不顾沈立行不住的给自己打眼色,文定依然故我的谦恭。不能因为要博取他人的信任,就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这种事他是决计也做不出来。

沈立行暗道一声不好,看来这件事要砸了。

然而那汪某人却不这么想,反倒是首次饶有兴趣,上上下下的观察了文定一会儿,又问道:“那你又是如何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其责呢?”


“古物的鉴定,除了要有精湛的眼力,深厚的功底之外,紧要的便是要博物洽闻,观察细微之处、厘毫之间的破绽。须知鉴别者与仿造者,二者之间存有一种博弈干系,由盛唐之后,造伪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