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拒绝作证 >

第4章

拒绝作证-第4章

小说: 拒绝作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里为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遗产设立了一个奖学金。

当然,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都拒绝接受他捐助的二千万美元,因为捐款的条件是把一座宿舍楼命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楼,而当时哥伦布在知识学术界里颇有争议。耶鲁大学提议接受捐助后以萨柯和万泽蒂①的名字命名宿舍楼,但唐对萨柯和万泽蒂并不感兴趣。他鄙视殉难者。

①萨柯、万泽蒂:均是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工人,两人因被指控杀人,遭逮捕定罪,分别被电刑处死。此案曾引起世界各地抗议,被认为判决系出于政治偏见。——译注

气量小的人会因此感到受辱而耿耿于怀,可雷蒙多·阿普里尔却不。他随即把钱捐给了天主教堂,请他们为他那已去世二十九年的爱妻每日颂唱弥撒曲。

他向纽约警察慈善会捐助了一百万美元,向一个保护非法移民的协会捐助了一百万美元。他在退休后的三年里向社会各界分撒着大把大把的钱。他的钱袋向任何有求于他的人打开,但只有一个例外。他拒绝了尼科尔要他向反对死刑运动捐助的请求,那个运动是尼科尔发起的,宗旨是废止死刑。

令人惊异的是,三年的善行和慷慨之举竟然就把三十年里累累暴行铸成的狼藉名声粉饰得干干净净。然而,大人物都是用金钱为自己买好名声,获得出卖朋友后心理上的宽恕和行使致命的判决的。唐也不例外,他摆脱不了这世俗的诱惑。

唐·雷蒙多·阿普里尔是个在待人处世上烙守其自己特定道德标准的人。他定下的规矩使他在三十多年里备受敬重,所产生的巨大威慑力构成了他权力的基石。他的规矩中最主要的信条是从不讲仁慈。

这种冷酷不但来源于天生的残忍,一种折磨他人的精神变态欲望,也源于一种绝对的信念,即人类天性总是倾向于反抗,即使是天使撒旦也是因为后来违抗上帝的旨意而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的。

因此,一个野心勃勃想攫取权力的人别无他法可想。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手段,如好言劝说,作些让步以满足别人的愿望。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要是这些手段还不能奏效,那只有以死惩罚的最后手段了。绝对不要采用可能会留给对手报复机会的其他惩罚手段。直截了当地把对手从这地球上抹去,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背叛是最可痛恨的行径。背叛者的家庭也要为之付出代价,他的朋友们也难逃厄运,他的整个世界将被摧毁。有许多勇敢不怕死的人为达到目的会不惜冒自身生命危险,可一想到会累及家人和亲朋好友时,就会犹豫再三,踌躇不前。正是以这种方式,唐·阿普里尔营造了巨大的恐惧。他也是依靠物质上的慷慨大度获得他人对他或许并无必要的爱戴。

但公平地说,他对自己也是同样残忍无情。虽然握有庞大的权力,但他却无力阻止病魔夺去替他生育了三个孩子的年轻妻子的生命。她患了癌症,死前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而他在病床旁眼睁睁看着她痛苦万分却束手无策。在这段日子里,他开始相信她是在为他犯下的种种深重罪孽而遭受惩罚。为此,他对自己实行了自我惩罚:他将终生不再续弦。他把孩子们送进学校接受这个文明社会的教育,不让他们从小在他那个充满了仇恨和危险的圈子里长大成人。他会帮助孩子们踏上自己事业的征程,但从不让他们牵涉进他的事务中。他忍住哀伤,决定宁可因此无法真正领略到做父亲的真谛也在所不惜。

唐安排尼科尔、瓦莱里瓦斯和马科托尼奥进了私立寄宿学校。他从不让孩子们参与他的个人生活。孩子们回家度假时,他对他们关怀备至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不让他们成为他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并且孩子们也知道他的名声,他们还是十分爱他,相互之间也从不说长道短。这已经是家中公开的秘密之一了。

没人会说唐是个情感溢于言表的人。他没什么个人朋友,不养宠物,尽可能回避假日娱乐和朋友聚会。许多年前,他仅有的一次感情外露举动着实令他的美国同行们大吃一惊。

唐·阿普里尔带着幼小的阿斯特从西西里回到美国时,正是他的爱妻受尽癌症煎熬,行将去世的当口,他自己的三个幼小孩子也处于乱作一团,无人照管的状况。为了不让似懂非懂的阿斯特也陷入这种境况,因此受到伤害,唐决定把他托付给自己一个最亲近的助手弗兰克·维奥拉和他的妻子照管。事后这被证明为并非明智之举。那时候弗兰克·维奥拉正野心勃勃,觊觎着唐的权力宝座,希望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

不久,唐的妻子去世了。阿斯特·维奥拉是在三岁那年来到唐的家里的,当时,他的“父亲”很奇怪地会在自己的轿车里自杀,而他的母亲则死于脑溢血。唐在这时把阿斯特带到家里,说自己是阿斯特的叔叔。

阿斯特长大后问起自己的父母时,唐·阿普里尔告诉他说他从小是个孤儿。阿斯特纠缠着追问时,唐为了让他死心,干脆说他的父母都是西西里一个小山村里的贫穷农民,无法养活他,现在都去世了,连姓名也不详。唐知道自己的这种搪塞并不能完全满足小阿斯特的好奇心,对自己欺骗了小阿斯特也感到一丝内疚,但他明白在阿斯特还未成年之前必须对这孩子的黑手党身世背景严守秘密,这是为了阿斯特的安全,也是为了阿普里尔家孩子们的安全。

唐·阿普里尔是个卓有远见的人,知道自己的成功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多端,太难把握了。从一开始他就盘算着日后如何转向,加入法制社会的安全行列。倒不是他真正十分清楚自己的动机,可大人物自有一种本能的预感,意识到未来的趋势会怎样演变,而这一次他则是完全出于同情,因为阿斯特·维奥拉在三岁的时候谁也看不出他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他将会在家族中扮演什么角色。

唐知道美国的荣耀是伴随着豪门望族的形成而逐渐光芒四射的,而这一上流社会阶层的白手起家人最初正是靠对这一社会犯下滔天大罪发迹的。正是这些人不断敛集财富才使得美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他们犯下的种种罪孽却成了被人遗忘的历史尘埃。难道还有其他什么选择?把美国的大平原留给连三层楼房都不会建造的印第安人?把加利福尼亚留给不懂技术,又胸无大志,不会开渠引水灌溉田地,让千百万人丰衣足食的墨西哥人?只有美国具有远见卓识,吸弓泄界各地的苦力劳工来这块大地上开荒筑路,建设铁路,修建水坝,竖起幢幢摩天大楼。啊,自由女神像真是聪明绝顶的宣传创举,它的效果难道还会有人怀疑吗?当然,有过无数的悲剧发生,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难道美国不是这世界上最丰饶富裕之邦吗?难道一点点不公正不只是为之付出的小小代价而已吗?自古以来,个人总得为推进人类文明和所处社会的进步而作出些许牺牲的。

可对于大人物来说,这话却又另当别论了。主要是,他可以不必承担作出这种牺牲的义务。他可以用某种方式,不管是犯罪、不道德或仅仅靠狡黠也好,享受人类进步所带来的好处,而不必为之付出什么代价。

唐·雷蒙多·阿普里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靠自己的聪慧和残忍建立起了自己个人的权势。他使人对他感到畏惧,把他看作是一个传奇人物。当然,他的子女们长大成人后却并不相信传说中他犯下的种种暴行。有则传说是他刚作为家族首领时的。唐拥有一家建筑公司,由他一个叫汤米·利奥蒂的手下经营,此人在唐的培植下,通过承接大量的城市建筑合同而在小小年纪就暴富了。汤米长得英俊,头脑聪明,又善于巴结,深得唐的喜欢,常伴随在唐的左右。但汤米有一大弱点,他嗜酒如命,常常难以自控。

汤米娶了唐妻子的一个最好朋友莉莎为妻。莉莎是个老派的漂亮女人,言语刻薄,她认为有责任阻止丈夫嗜酒的恶习,因此两人经常吵闹。汤米在清醒时还能忍受妻子尖刻的责骂,可在酒醉时却常常狠狠括妻子耳光,打得她鼻青眼肿。

不幸的是,丈夫在年轻时常年累月在建筑工地上干惯了重活,练就了力大无比的臂力。他总是只穿短袖衫衣,露出粗壮的前臂和硕大的二头肌肉。

更不幸的是,两年来夫妻间的这种冲突不断升级。有天晚上,汤米竟然一巴掌打断了莉莎的鼻骨,打掉了莉莎好几颗牙齿,使得莉莎不得不去医院作外科手术修补。可怜的莉莎还不敢去向唐·阿普里尔的妻子诉苦告状。要是让自己的好友知道的话,自己反倒可能会成为一个寡妇,因为她还爱着自己的丈夫。

当然,唐也无意于涉他手下人的家庭纠纷。这种事是外人解决不了的。即使是丈夫杀了妻子,他也懒得去管。可是这种丈夫打妻子的事经常发生却会对他的生意造成不利影响。妻子在盛怒之下可能会作出某些证词从而泄露内情。莉莎的丈夫在家里藏有大量现金,都是别人为城市建筑合同送来的贿赂款。

因此,唐·阿普里尔召来了丈夫。他极为客气地告诉他说,自己插手他的个人生活琐事只是因为这样发展下去会影响到生意。唐劝告他说干脆把妻子杀了,或是离婚了事,否则从此之后就不要再这样粗暴待她。丈夫向唐保证说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可是唐却难以相信。他看到此人眼中掠过一丝光亮,那是种自行其事的闪光。唐一直认为生活中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之一是人们会甘愿不顾一切代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明智的人付出巨大代价为使自己与天使为伍,而卑小浅薄之徒却会为一时之快而作出狂妄之举,从而跌落地狱备受烈火煎熬之苦。

汤米·利奥蒂的结局就是如此。随后的一年里,莉莎对丈夫陋习难改更是怒不可遏,言词更为刻薄。尽管有唐的警告,尽管还爱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汤米仍是不断暴打莉莎。莉莎最后被打得折断了肋骨,伤及肺部,躺进了医院。

汤米动用自己的财富和政治关系,花重金贿赂了一个早就对唐言听计从的法官,又甜言蜜语使妻子回心转意。

唐·阿普里尔看在眼里却难抑心中怒火,并迫不得已着手接管这事。首先,他悄悄摸清了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他搞到了丈夫的遗嘱副本,知道如同一位顾家的好丈夫一般,丈夫在遗嘱里把家里的一切财富都留给了妻子和孩子们。她因此会成为一个富有的寡妇。然后,他派出一队人马去执行他的特殊命令。在一星期后,那位法官收到了一个用缎带裹着的长木盒,盒子里仿佛是一副昂贵的长丝手套一般,是那丈夫的两只粗壮的前臂,一只手臂的手腕上还戴着唐在几年前为表示敬意而馈赠给他的罗莱克斯手表。第二天,尸体的其余部分被人发现漂浮在弗拉扎诺桥附近的河面上。

另一则传说更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令人不寒而栗,像是孩提时代听鬼故事一般。唐的三个孩子在寄宿学校读书时,有个钻劲十足,经验丰富并以巧妙手法揭示名人弱点而著称的记者找到了他们,并引导他们讲了一大通看来无关紧要的话。那位记者以他们的天真无邪,他们身穿的校服和他们认为如何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年轻人理想为题材调侃了一番。然后,他笔锋一转,又说到了这些孩子们父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