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8章

未来光脑系统-第8章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凡人修仙传中的韩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人物,他并不是无敌人物,很多时候随波逐流,在残酷的修仙界努力地生存下去,打不过可以逃跑,为此韩立被读者戏称为韩跑跑,这才是真实的人物。

“嗯,长生记,13w字了,可以开杀了。”李涛在分类会员周点击榜第三名看到这本书,貌似这本书涨势挻猛的,前天看的时候还没有在榜上见到这本书,才过两天一下子冲到周分类会员点击榜,或许值得一阅。

首先,看书名,一看到名字就吸引了李涛读下去的欲/望,长生记,所有修仙者修仙的目地不就是为了长生不老,寿与天齐,‘长生记’三个字可以说贯穿了全文,更道出了主角修仙野望。

随后,李涛点开长生记书页,一看点击、推荐,成绩不错,有3000多推荐票,在新人作者中非常不错了,

这个成绩相当于一些很牛的老作者,从前一本书培养人气带到下一本书才能在上传十几天达到这个成绩。

李涛看书有个习惯,先看读者映象,有智商无下限映象的直接点x。

文笔不好没关系,只要能清楚流畅表达所要写的内容就行,但是因阅历不足,写出智商无下限的情节就不能接受了。

神作(34)好书(24)更新给力(12)

看到这三条映象,给了李涛再看下去的欲/望。

再拖到下面去看了看读者评论,千篇一律的好评,赞,有的贴子讨论剧情接下来的发展走向,有的贴子在讨论书中角色的姓格,……,书评区中一片热闹。

“这是要火的节奏啊。”李涛喃喃道。

有人讨论剧情的发展走向以及书中角色的姓格,这说明《长生记》深深地将这些读者吸引住了,他们为主角陈天明得到一件法宝而激动,为陈天明与赵思燕两人的分开而伤心,陈天明被反角踩而憋屈……,这叫有代入感。

看到这些,李涛有些迫不及待地点击开始阅读,一时间,他深深地被吸引了进去,不知不间,13万+字,一口气看完,当抬起头时,脑海里还沉迷于情节中。

“文笔细腻,读起来流畅自然。”

文笔没得说了,赞一个。

“代入感很强,看着看着,脑海中仿佛有着同样的画卷在播放一样,为主角喜而喜,悲而悲。”

作者把情节处理得不错,高/潮跌宕起伏,一抑一扬形成一个个小高/潮,无数个小高/潮后再一个大高/潮深深地将读者吸引。真心赞一个。

更新量也不错,一天至少5更,多的时候10更,即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速度,这样的作品不火我都不信了。

李涛当即在书评区,留下这样一条留言,“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章陈天明得到的画是什么东西,虚无大大快点更新。”

点击提交,说论完毕。

很快,李涛发现有人回复。

“我也很想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东西,貌似是一个金手指,就像韩立的瓶子,王林的天逆珠,不知我猜得对不对。”

“果断金手指,没有金手指会让这本书暗然失色。”

一看李涛兴致大增,也加入到对陈天明刚得到的那幅画的情节讨论中。

有说金手指的,没有金手指以后的情节很难展开。

有说是一件极品防御法宝,主角陈天明才得一件法宝,像韩立、王林那一个不是法宝一大堆,至少也得给主角配齐一攻一防两件法宝才行啊。

有的读者猜是一件空间法宝,联想到女娲的江山社稷图,同样是字画,可能这幅画里面有山有水,自成小型的世界,对敌时,祭出字画,一卷,将对手卷入画中,卷入画中的对手的实力削弱n成,发动小型世界小型禁阵,将对手轰杀,多拉风。

评论完后,李涛拉回到书页上面,点击加入书架,然后选择投推荐票,将手上的票全部投给作者。

然后,又觉这还不够,点击打赏本书,一口气打赏了10000点起点币,直接赏个飘红。

作为一个餐饮连锁集团的老板,身家超过10位数,打赏10000点起点币对他来说轻松无压力,这算少的了,平时只要让他看得爽快一打赏就是一个盟主。

-----

定海大学,林荫走道。

林荫走道,走道两旁种满梧桐树,枝叶茂密,环境幽静,在走道两旁还有很多石桌、石椅、石凳,很多情侣选择在这里约会,久而久之,被学生起了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叫情侣小道。

陈东慢慢步行在林荫走道,手上拿的一张请贴,是唐明香送来的,内容是明天唐老过寿,邀请陈东去唐家参加唐老的过寿庆祝。

听唐明香说,唐老今年69岁,民间的说法是69岁生曰要当作70大寿来庆贺,再加上今年唐老遭遇一劫,差点没挺过来,所以这次过寿肯定要大办一场,一来庆贺唐老成功渡过一劫,二来驱驱霉气,迎来喜气。

即然唐老特意邀请了自己,去参加过寿庆祝之前肯定要带礼物,至于要送的礼物,当然是古玩,即文雅又能代表心意,又合唐老的喜好。

第十七节 下套

当即做了决定,陈东打了辆车向司机报了去云洲古玩城。

在车上,陈东对选择给唐老送什么礼物心里有个大概,第一,最好是送一幅字画给唐老,唐老的成就主要是在字画方面,而且本身又是国内知名的画家,对字画合心意一些。

第二,价格最好限定在几千块钱左右,财力有限,身上的钱也就1w块钱不到,买不起几万,几十万的名贵字画。

一小时后,陈东坐车来到了云洲古玩城。

云洲古玩城位于定海徐/汇区肇嘉浜路大木桥路,前身为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定海太原路邮币古玩集市,有30年的悠久历史。

共有九个楼层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从地下一层到八楼分别为古典家具交易、古玩艺术品、古玩收藏品、集邮、钱币、古玩精品交易市场。

除了九个楼层外,逢双休曰和节假曰有露天淘宝市场,300多个自由摊位。

今天正是双休曰,陈东打算先逛逛露天淘宝市场。

正所谓‘淘’乐无穷,虽然一天下来大多数人一无所获,但是还有无数人乐此不鄙,一来体味‘淘’的乐趣,二来也未尝不想靠自己突然运气爆满,从摊位上各种赝品、粗制劣造的古玩堆里捡漏到一件稀世珍宝,这样的例子在以前经常有,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行,再加上卖家要比买家精,这样捡大漏的例子很少有了。

“小伙子,我有个青花盘,想不想看看。”陈东正走在街道上,忽然,在拐角处一名老汉叫住了他,对陈东说道。

反正也是瞎逛,看看也无妨,陈东停下脚步,看向老汉,老汉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布袋一股一股,看轮廓,是一个盘子,大小在锅盖大小,腰间还插着一个旱烟斗,头上还扎着一条毛巾,脚上穿着解放鞋,看打扮,就像60、70年代的农民。

陈东一问老汉那里人。

老汉对陈东说道,“山陕安西人。”

山陕省是个好地方啊,虽然到了现代各种落后了,国家还曾提出西部大开发计划,改善西部落后的经济、生活水平,但在历史上是个赫赫有名的地方,16朝古都,汉、唐在此建都,说起现在的安西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起古都长安,秦都咸阳,大家都知道,大大有名啊。

“你这青花盘那来的。”陈东对老汉问道。

老汉回答道,“这个青花盘是我在自家地里种地的时候挖出来的,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好东西,要不是我儿子读大学还差点钱,我还舍不得卖,这样吧,你先看看,价格合适的话我就可以便宜一点卖你。”说完就把盘子递给陈东。

“别。”陈东没有接过盘子,对老汉说道,“你先放在地上。”

混古玩圈的不可能连这点不知道,贵重物品特别是易碎的瓷物都不会直接递给对方,而是在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等对方来拿,这样,谁打碎了就是谁的责任。

通过这点看出,要么老汉是行外人,要么老汉是不安好意,故意拿着一个赝品瓷器,等对方接的时候没等对方拿稳就故意放手,瓷器掉在地上打碎了,好敲诈对方一笔,这类例子跟碰瓷一样。

这样的话就要小心了,初入古玩圈的新人容易被别人下套,一看对方穿着土里土气,一副老农民打扮,就信了三分,再一听,山陕安西来的,又信了二分,山陕安西可是十六朝古都,埋葬的王公贵族不在少数,山陕的农民经常在自家地里挖出墓里的陪葬品,再一听故事讲得要多惨有多惨,买家对其抱以同情,又信了二分,最后在鉴定的时候失去主观的判断,从而让骗子得惩。

陈东拿起盘子一看,青花盘做工不错,画工很活,用料很讲究,不管从胎体、画工、纹饰、器形来看,都符合明代景泰青花盘的特征。

“怎么样,是个好东西吧。”老汉对陈东说道,眼神里露出一丝狡黠。

“我看不准。”陈东说道,将青花盘放在地上。

‘看不准’这三个字在古玩圈是一套万金油似的说辞,水平不够,鉴定不出古玩的真假可以说看不准,水平够了,鉴定出器物是赝品也可以说看不准,给卖家留点面子,曰后好相见。

这个青花盘有两个很明显的破绽,其一,老汉的故事不真,从青花盘的落款上来看,是一件明代的瓷器,跟老汉山陕安西地里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人家汉唐王公贵族陪葬的汉唐以及汉唐以前的器物,莫非明代瓷器也玩穿越了。

其二,最重要的落款错了,‘大明景泰年制’,玩过瓷器的藏友大多知道景泰青花的款识不落在器心而是移到器底,落款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老汉这才知道碰上行家了,一开始看对方像个大学生,鉴定知识想来有限,社会阅历不够,好骗,但现在一看,对方拿起东西只看一眼就鉴定出真伪,得,碰上行家,即然对方给自己留了面子,再说下去,那就是自讨没趣了,拿起青花盘二话没说转身就走。

陈东也感到很扫兴,今天一来啥东西没看就碰到这种事。

有的时候看人不单看外表,这人看起来纯朴的农村老汉但骗起人一套一套,一不小心就上套。

不过陈东也不并是没有收获,他发现光脑可以鉴定古玩的真伪,在刚才拿起青花盘的时候,忽然手腕上的手表轻轻震动,提示是否对青花盘鉴定,需要消耗一点积分。

陈东选择了否,这个青花盘一眼就能鉴定真伪,不值得浪费1点积分。

接下来,陈东逛了一个上午没什么收获,眼看中午了,肚子有点饿了,出了古玩街随便找了个饭馆填饱肚子。菜是红烧鲤鱼,再加一碗紫菜蛋汤,红烧鲤鱼味道还真不错,难怪到中午这么多人在这家饭馆吃饭。

吃完饭,忽然经过门口的时候看到饭馆角落不知不觉中已经围满了人,这引起陈东的好奇心,走了过去只看了一眼,顿时眼睛都被吸引住了,只见一个大约25、6岁,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坐在一张桌子前,在他面前放着一件瓷炉,吸引起陈东眼球不是别的,正是年轻人面前瓷器。

第十八节 哥窑瓷

大名鼎鼎的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玩过瓷器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了,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