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陌路商途 >

第161章

陌路商途-第161章

小说: 陌路商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望着已经快全部完成的大楼,周利很是满意,而陪同他一起过来的郭涛更是笑的只见牙不见眼,站在大楼前竖立着的铜制“郭氏企业大厦”的铭牌前心里乐开了花。

“全部完成还需要多久?”这幢大楼的外形结构虽然是按照当初的设计图建造的,可在外墙装饰上周利让设计院重新设计了个比较新潮的方式,主要是建筑材料和大块玻璃幕墙的使用,在阳光的照耀下,整幢大楼熠熠生辉,完全称得上“高!大!上!”

“外墙这几天就结束了,里面的工作大概下月旬就能完成,最晚也就是月底吧。”从沪海设计院请来的监理为周利耐心解说着,虽然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周利,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周利的身份,尤其是之前一直和他打交道的郭涛和周利一起来的时候,他一眼就瞧出这两人地位更高,也能真正做主的是这位周董事长。

“辛苦了,不过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注意施工安全,反正也不差这么几天,一切按照程序来。”周利点点头道。接着转身向正乐得开心的郭涛打趣:“我说郭胖,我可听说你只要没事就常来这转呀。怎么着?这么迫不及待的想搬进来了?”

“那是!”郭涛一点都不掩饰他的迫切,笑眯眯道:“我这办公室的设计图都出来了,装修公司也找好了,就等着来这办公呢。我和你说呀,我早就选好了,18、19、20这三层作为总部,怎么样?楼层不错吧?”

周利顿时摇头笑道:“你也可以的,也不怕太高呀?要是讨吉利的话,选个8,9,10就足够了嘛。”

郭涛顿时把脑袋摇地和拨浪鼓一般:“不行不行,我这可是特意找香江的风水大师问过的,登高志远,雄鹰展翅!10楼以下风水哪里有这三个楼层好。必须得18层以上才有这效果。”

瞧着神神道道的样,周利差一点儿就喷笑出来。这家伙以前在沪海的时候可从来见他信过这个,现在在花城这些年习惯倒也同粤人差不多了,不仅信起了风水,办公室里还摆起了关公,就连手上也开始套着念珠了。

“随你吧,反正这边主要是你用,我没意见。”周利笑着摇摇头,正要继续说些什么,这时候巧合得知消息的沪海银行花城分行的行长得知周利来了急急迎了出来。

“周董,您来怎么也不先通知一声?”葛行长是沪海银行区支行的行长,也算是沪海银行的层,这回在花城设立分行,总行考虑到他工作经验丰富,而且为人也比较沉稳,特意就把他给派了过来。

作为沪海银行的层干部,他当然知道周利是沪海银行的第四大股东,而且还是这幢大厦的真正房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就算周利今天只是来看看大楼进展,葛行长不知道也罢了,知道后无论如何都要出来迎一迎。

“我就出差顺便过来看看,葛行长,你放心,我可不是来视察工作的,再说我这个股东也管不到你的头上。”周利和他握了握手,随意开着玩笑。

葛行长呵呵笑道:“周董真会开玩笑,我就是小小的分行长,叫我老葛就行了。说起来我等来花城还是托了周董的福,要不是周董和行里的合作,哪里有我今天的机会?周董,既然来了,进去坐坐?大家都是自己人,今天就算是认个门嘛,而且以后花城这里的业务还得多亏周董帮忙啦。”

别瞧着葛行长一副实在人的样,可能干到他今天位置也不是简单的普通人。他这话里既有亲近,又有恭唯,而且还借着今天的机会暗示周利为花城分行拉拉业务存款什么的。要知道沪海银行在花城刚开始开展业务,考核葛行长的工作能力,其重要一条就是吸储了。

周利对他的暗示心知肚明,在葛行长的陪同下一行人径直走进了银行大门。由于沪海银行花城分行刚开业没多久,再加上沪海银行在花城的业务也刚刚开始,装修的很是漂亮的大厅里并没多少人,除了些稀稀落落的普通储蓄用户外,企业柜台那边基本都是空着。

“装修的不错,这大厅得要1500平方了吧?”周利环顾四周问道。

“周董好眼力,1600平方不到。”葛行长在边上翘着大拇指拍了记马屁。

1500多平方,除去柜台内部面积和门口的服务台再加边上的保安休息处等,间近600多平方的面积基本都空着,一排排的金属等候椅没有一个客户落座,就连柜台前也只是寥寥无几的人在办理手续。

“刚刚开业,这人的确是少了点……。”葛行长见周利目光向在办理手续的客户望去,有些无奈地笑笑。

穿过大厅,上了部内部电梯,他们来到三楼的会客室。葛行长亲自给周利和一起来的郭涛沏了两杯好茶,随后入座,还主动掏出好烟敬上。

“老葛,你一见面就马屁又是好烟好茶的,是不是想侵蚀我呀?”周利喝了口茶,故意笑眯眯地开了句玩笑。

“呵呵,之前来花城前,姚主任告诉我周董您是一个热心肠的好人,让我在花城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您请教。这不,您今天恰好过来,我哪里能放过这个向您请教的机会呀。”

周利顿时哈哈大笑,葛行长这话他当然听得懂,不就是拐弯抹角告诉自己他是姚亮这条线的人么?不过也对,当初这个项目就是姚亮负责的,按照规矩他推举葛行长出任花城分行的行长也很正常。想不到,姚亮这小还真有点混银行系统的天赋,这才没多少时间就拉拢了一方诸侯嘛。

别看花城分行现在样萧条,但周利相信用不了多久花城分行就会成为沪海银行系统举足轻重的一员。况且,周利还是银行的股东,姚亮是他的人,葛行长既然是姚亮的盟友,那么勉强也可以算作自己人。

“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嘛这事你拜错了菩萨,应该找郭总才是。”周利当然不会在意这时候伸手拉葛行长一把,毕竟雪送炭可比锦上添花来得好。当即就伸指冲着一边的郭涛指了指。

“我?”郭涛从进来就把自己当成路人一直没吭声,突然间周利提到了他,不由得愣了愣,他一个搞物流的又不是做金融的银行的事找他干嘛?很是不明白周利为什么会这样说。

(今天有读者说主角为什么老自己开车,怎么不请司机。这个解释下啊!公司有司机,在之前章节提过一回,至于自己开车完全是个人方便和习惯,不是所有老板都爱用司机的,因为用了司机有时候很不方便,尤其是涉及商业和私人方面,除非老板年龄大或者不会开车才用专用司机。另外,我自己所接触的几个大老板,包括我自己的同学,名下公司有11家,资产过亿美元,无论上下班还是外出从来不用司机,自己开着170万的捷豹来来往往,就算去外地或者国外出差也是临时调车或者当地租车,最多再带个同行的副手什么的轮流开。)

第278章 强藩

郭涛如今在花城也算是一方人物,郭氏物流、郭氏快递再加上郭氏船务公司,这三家公司今年已经重组成了郭氏集团,郭涛不仅是这家公司的总裁,而且还是周利旗下一系列公司的股东。

从资产计算,随着orz智能手机的大卖,再加上他在所有企业所占的股份比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老板,用后世的话来说,称为“土豪”毫不为过。但问题是,郭氏的现金流虽然不少,但由于摊铺的比较大,银行开户行在各处都有,而且因为物流行业的特殊性,每月实际能够动用的资金比例远不如orz公司,假如要帮沪海银行花城分行一把的话,也应该是由orz公司出面。

“郭氏在花城的开户行在行,而且分外汇帐户和人民币帐户,就算要把人民币帐户转过来的话也就上千万的资金。我说老周,orz那边的资金节余不是蛮多么?把开户开在这不比郭氏更好些?”郭涛摸摸脑袋有些纳闷地问,可当他说到每月有上千万资金的时候,没注意边上的葛行长已经开始两眼放光了。

周利笑笑,摇头道:“orz和郭氏不同,那边的资金虽多,可你别忘记美国方面的结算。沪海银行的外汇结算业务太麻烦,除非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把钱放过来。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沪海银行的股东,没理由不照顾自己的银行而把钱放在行吧?”

说到这,周利看了葛行长一眼,葛行长尴尬地也点点头,的确如周利所说,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外汇结算业务主要是行负责,orz公司虽然赢利很高,手也有大量的资金,可就因为这个问题周利还是必须把户头继续在行操作,要不然周利能够把开户行更换成花城分行,葛行长说不定做梦时都会笑起来。

见葛行长有些尴尬的表情,周利笑道:“我刚才说了,其实这个忙郭总帮忙是最合适的。其实我觉得现在花城分行最要紧的不是什么吸储,而是人气。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整个大厅里客户都没几个,这工作人员居然比客人还多,这样怎么能开展业务?”

拿起烟,葛行长连忙打着火凑了过去,周利点起抽了口:“银行嘛,在我看其实就和饭店没什么区别。越是热闹越有人气,这银行才能搞得起来。萧萧条条,死气沉沉,换成我是客户也不会登门啊!”

“周董的意思是……?”听到这,葛行长有些回味过来了,试探地问道。

“很简单呀,郭氏在花城的规模这么大,让郭总把人民币业务从行直接转到花城分行,虽然每月节余资金不过,可郭氏的现金流进出还是很频繁的。另外郭氏上上下下已经有近千员工,这些员工的工资发放也可以在花城分行弄嘛,给所有员工办张工资卡总不难吧。反正过两个月郭氏就摆楼上办公了,这楼上楼下也方便,老葛,你看呢?”

“妙!妙啊!”葛行长拍着大腿了笑了:“周董就是周董,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呢。刚才您说的真对,我还真是当着真佛不知拜啊!郭总,郭老板,大家都是自己人,兄弟这就拜托您了。”

“呵呵,一句话,小意思,我安排下,明天就让财务直接找你?”

“好的好的,这再好不过了。”葛行长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接着郭涛还主动拍着胸口向他保证,不光他会把郭氏的人民币业务转到花城分行,随后再把集团员工工资也由花城银行代付,另外他还会联系一下合作的一些公司,凭着他郭老板的面,给葛行长再拉几个客户基本没问题。

心里乐开了花的葛行长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有了周利和郭涛的支持,他这个分行长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等到花城这边的业务开展起来,他在总行地位也肯定会水涨船高,说不定干个几年出了成绩,调回总行后在退休之前还能再进一步。

花城分行的事就这么确定了,周利定下了调,具体的事郭涛处理就行。现在已经是2002年年,离2003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2003年,这是一个国房地产市场转折点,自2003年元旦过后,一直死气沉沉的国房地产终于迎来了为期十多年的井喷。

从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里,可以说是国房地产的黄金市场十年,这十年,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速度发展,并且造就了一大批“房产富豪”。谁能想到,如今沪海郊区仅仅700元每平方的房价会从明年开始火箭一般地上涨,一直涨到2014年年初的近2万元高价。

高达数十倍的暴利,使得全国上下为之疯狂。今年买进,明年卖出,甚至是这月买进,下月卖出。房地产就如同另一个股市,而且是只涨不跌的股市,无数人前赴后继不断向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