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帝国苍穹 >

第423章

帝国苍穹-第423章

小说: 帝国苍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点……是三点半,差两分。”

“这么说我们已经坚守了一昼夜又15小时!”坦泽试图用苦中作乐的心态带动气氛,而仅仅4年前,18岁的他还是个上了战场就不知所措的新兵蛋子。

逆境中的乐观就像是黑暗中的火星,即便不能照亮道路,也能够让人感受到积极因素。须臾,帝国军中士建议说:“我们的子弹还有几发,等到天黑之后摸出去看看情况,即便光荣了,也信守了战至最后一个人的承诺,如何?”

“甚好!”坦泽立即回应说。

林恩道:“我没问题,诺斯,你受了伤,要么就留下来防守吧!”

失望之人并没有放弃努力,突击队小队长谢绝了林恩的照顾:“一点小伤,不妨碍我用手枪射击,再说了,这里有什么可防守的。”

“那好,我们饱餐一顿,好好睡上几个小时,养足了精神跟敌人死磕!”尽管四人只能凑出两盒肉罐头、五块巧克力、半壶淡水以及一些碎面包,林恩说这话时豪气十足。相比食物,他们的弹药情况更加恶劣,四支突击步枪总共只剩下三十三发子弹,五支手枪凑出八个满弹匣,用这些来对付满城的苏军士兵可实在太少。

在这个下午,抵达吕根岛的帝国军队已经达到七千人之多,除了常规的战车、火炮之外,还配备了十辆搭载多管火箭炮的装甲车、十二套防空导弹发射器以及大量的弹药物资,以吕根岛的地理环境对比苏军海上力量,固守不成问题,跨过海峡踏上德国陆地也如利箭在弦。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北德方面军的战斗纵队转后队为前队,机械化兵团浩浩荡荡朝吕根岛方向杀来,屯驻柏林的苏军部队也调派一支整装的坦克部队向北驰援。不过,这两路快速机动部队在交通发达的德国领土上非但没能跑出应有的速度,反而像是在烂泥地里行军一样慢如龟爬——铁路沿线的大型桥梁得到了苏军的严密保护,但那些跨越河渠的小型桥梁却遭到了德国起义者的强行冲击和爆破,各种各样的地雷被埋设到公路沿线甚至铁路线周边,仅在米勒恩一地,分头绕路的苏军付出二十多辆坦克损伤、三十余辆军车被炸的代价仍无法迅速通过,最终只得等待工兵在主要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在萨尼茨,苏军坦克部队在行进途中遭到了反坦克制导火箭弹的攻击,起义者利用简易滑轨从树林中发射制导火箭,打完了直接撤退,然后在下一处伏击地点继续发动攻击,使得苏军不得不放慢速度警戒前行。等到西、南两路苏军的先锋部队克服重重阻碍抵达临近吕根岛的施特拉尔松德时,夜幕降临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

利用主场作战的夜间优势,帝国军队露出了阳光下暂且藏起的獠牙,而苏军也是三军齐发,决斗之势跃然而出。在吕根岛附近及大小贝尔特海峡,帝国军队的护航舰只不仅继续与苏军潜艇、鱼雷快艇、炮舰交手,还第一次面对苏联海军的重型战斗舰艇——新服役的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奇卡洛夫”号。这艘1939年开工、二战期间中断建造的水面舰艇拥有1。1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装备四座三联装的6英寸主炮,装甲坚厚、设备齐全,就战斗力而言已经相当于一艘轻量级的重巡洋舰。以这艘性能全面的巡洋舰为战斗旗舰,17艘苏军舰艇组成的作战编队在夜间进入了洛兰岛东南海域,横截从洛兰岛到吕根岛的海上航线。帝国军队投入护航的舰艇和潜艇数量虽然多于对手,却没有一艘万吨级的战斗舰艇,而攻击机和轰炸机的夜战效率又指望不上,只得反过来依靠鱼雷艇和潜艇去攻击对手。

尽管冒着随时被苏军舰艇攻击的危险,为帝国军队提供海运支持的舰船仍整夜频繁往来于丹麦诸岛与欧陆之间,在日德兰半岛根部乃至德国西北部沿海开辟了多处新登陆场。就常规战术而言,在敌人沿海岸线部署大量机动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分散兵力绝非明智,可非常之战就需要有非常之策,帝国军队每处登陆都能得到起义者和地下抵抗者的策应,他们多不固守滩头阵地,而是利用苏军调动时的部队衔接空隙实施灵活作战,协同起义者误导苏军判断,制造某些地域帝国兵力十分强大的虚像,而在另一些地段又隐蔽行军,向远离海岸的苏军城镇发动突袭,大量绞杀苏军的二线部队,使得苏军处处被动、处处不利。在汉堡以南的赛沃塔尔、布赫霍尔茨两处,帝国军队又果断投入重兵,接连抵挡住了苏军部队的猛烈进攻,诱使苏军指挥部在部队机动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向主要作战区域调派增援部队,由于这些增援部队无法在有效时间内抵达,整晚的进攻却成逐次添兵,笨拙的巨人空有肌肉却不能够真正发力。

第30章 焦土

月夜,形如地鼠的林恩四人偷偷摸摸返回地面。此时的斯图加特已非几日前他们所看到的斯图加特,庞大的工业城市再一次蒙受了战火的侵袭,楼房尽数崩塌,许多原先的街道竟已无路可寻。所幸,大部分居民在苏军围城进攻前被起义者遣散到了周边村镇,这才免于城毁人亡的最悲惨结局。

城内的战斗既已平息,苏军便撤走了大部队,只留少部分人员继续清剿藏匿各处的起义人员,因而林恩四人在瓦砾堆中穿行数百米,沿途只望见为数不多的苏军人员,他们依托装甲车和卡车在岔路口、街区广场等醒目位置进行戒备,看样子在天亮之前是不会主动出击了。在这种情况下,林恩一行也没必要跟敌人拼个鱼死网破,他们继续在残破不堪的城区移动,试着从起义者坚守或与苏军展开过激烈巷战的地方搜寻遗留的枪械弹药。看来苏军大部队撤离得比较匆忙,还没来得及对城区进行全面的清理打扫,他们不怎么费力就找到了数十发子弹、三听肉罐头和一个医药箱,然后觅了处相对僻静的废墟稍事休整。

“疼也忍着别出声!”

在给德意志自由团的同伴清洗伤口之前,帝国近卫军的陆兵中士小声叮嘱说。

“就这点小伤,嘶……”话没说完,突击队小队长顿时因触痛的伤口而龇牙咧齿,扭曲的表情看起来颇有喜感。

这时候,林恩靠着瓦砾堆,一边谨慎地朝外观望,一边往弹匣里压子弹。仅仅四年之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年后还会重温这样的险恶战斗。

坦泽盯着另一个方向,他宛若咂酒般小口小口地喝水,时不时往包扎伤口的两人瞟一眼。这医药箱里虽有最基本的手术器械,能满足现场取子弹和缝合伤口的需要,只是碍于目前的环境以及三人在医疗方面的非专业水准,他们仍只能用保守方式给同伴处理伤口。等到包扎差不多结束了,坦泽忽然瞪着远处看了好几秒,小声提醒说:“嘘!有人朝这边来了!”

林恩连忙挪到坦泽身旁,目测观察到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往这边移动,等他们距离更近一些了,才谨慎地打开红外夜视仪,利用红外瞄准镜里的成像做出初步推断:“一共三个人,不像是苏联士兵。”

“可能是我们的人。”坦泽嘴里揣测着,顺手拔出P38手枪,轻轻的给上了膛。

除了苏军的车灯,斯图加特城区此刻看不到其他的光亮,想要给红外装备充电是几乎不可能的。为了节省所剩无几的电力,林恩果断关闭夜视仪,匍匐在瓦砾堆边缘眯眼盯着那些不敢直腰行走的黑影。

“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帝国军中士拎着突击步枪过来问。

“是自己人的可能性大一些,你盯好我们背后。”林恩说。

“没问题。”帝国军中士利落地离开了。

稍稍观察片刻,林恩和坦泽很容易发现那三个在废墟中活动的黑影简直跟自己先前的姿态一模一样,他们时而轻手轻脚地扒开杂物在废墟中找寻什么,时而警惕地向周围观望,继而摸索着往前移动。

“试试么?”坦泽问。

林恩左手托着突击步枪,右手搭载枪机上方的夜视仪位置,以便在糟糕情况出现时用最快的速度打开夜视仪并向目标开火——心里默默祈祷一遍,朝坦泽点了点头。

坦泽腾出左手贴近嘴唇,模仿蟋蟀发出轻微的“窸窸”声。

视线中,距林恩他们已经不足三十米的人影纷纷停止移动。在坦泽重复两遍之后,他们终于作出了回应:夜莺啼叫。尽管模仿者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只麻雀,但毕竟还能辨别出是鸟类而非昆虫。

依照四天之前约定的战斗联络暗号,坦泽模仿夜莺啼叫,对方以蟋蟀声回应,这才完成了接头的过程。即便如此,林恩他们还是在那些黑影靠近时做好了射击准备——经过了两天的惨烈战斗,谁也无法保证起义者阵营中没有变节者并向苏联人和盘托出这些致命的信息。

三个人影在距离林恩、坦泽所在位置还有六七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很小声地询问了林恩他们所属队伍和姓名。很显然,他们能够在极度恶劣的战场环境生存下来,警惕性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林恩一手握枪,同时低声报出了自己的大名。

“我的上帝啊……加尔戈长官,您居然还活着!”黑影中有人发出惊叹,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猫腰挪过来,面对林恩都显得很惊讶。

微弱的月光下,林恩看到这三人皆是灰头土脸、狼狈疲倦,有的脸上还有凝固的血痕,有的肩膀胳膊缚着纱布,身上的军服几乎已经没了形,在炼狱淬炼中自然获得的死亡气息若隐若现。

三人皆是德意志自由团战士,缺乏正规军事训练而能够撑到现在,林恩不禁有些吃惊,但此时的现状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至关重要的战斗力,所以他没有询问三个人这两天是如何熬过来的,而是将自己的罐头和水让给他们,并询问了他们的弹药情况。结果,这三个饥肠辘辘的家伙总共才只有五发步枪弹和九发手枪弹,拾获的手榴弹倒是能分到每人三颗。

等他们草草补充了食物,林恩才又问了他们之前的藏身位置和沿途观察到的情况,答案和自己这一路看到的基本一致。

“能够让苏军匆匆撤走正规机械化兵团的,应该也只有我们的主力战斗部队了。”林恩揣测到,他的语言瞬时让周围人精神振奋。

看了看死里逃生的同伴们,想想沦为废墟的斯图加特,林恩满腔感叹凝于一言:“兄弟们,我们的既定任务算是完成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将交由正面战场的战斗决定!”

向北四百公里,激烈的战斗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在汉堡与不莱梅之间的赛沃塔尔、布赫霍尔茨两地,1。6万名帝国军人依托城镇和运河线阻击了数万苏军的进攻,在战线以东,隶属于苏军北德方面军的机动部队正源源不断赶来。在这些苏军部队中,许多常年征战的老兵堪称职业军人的典范,他们在战场上有着令人敬佩的熟练技巧、坚定意志与淳朴思维,除了持续作战造成的倦怠和茫然,他们算得上是这个星球上最完美的战士之一。不过,神圣主场的光环鼓舞令帝国军人们个个视死如归,而在精锐武器、精密部署和精巧配合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发挥着超乎寻常的战斗力,这使得苏军从他们手中每夺取一处阵地都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伤亡,再加上觉醒的德国民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协助帝国军队,整装而来的苏联军队就像是一辆陷入泥潭的坦克,强劲动力根本无从发挥。

从崔可夫到基层士官,苏军上下的指挥人员多是通过了残酷战争洗礼的精英,在敌人出乎意料的战术下陷入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