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谢九生活手记 >

第157章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谢九生活手记-第157章

小说: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谢九生活手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子们心情都很好,高高兴兴地应了父亲的话,只有四娘神色恹恹。
    四娘四月里便要出嫁了,订的人家却不在金陵,订给了从杭州来求娶的严家长子。
    自古苏杭便是中原东南海岸处最为富庶的州城,在衣食住行上,好些流行都是从苏杭流传开来的,便是天子脚下的金陵城也要落后些。
    杭州严氏在大丹是后起之秀,只有百来年历史,但是从杭州以经营买卖舶来品起家,如今已经是杭州本地大富之家。严家上代家主通过科举入了朝,历年升迁,如今是七品县令,而其长子人物俊秀,去岁方考上了秀才,如今正是奋发努力,准备在春闱上一举及第的时候。
    二娘、三娘的夫婿都是金陵人,丞公爹却为四娘挑中了这样一位夫婿,四娘一听,当时就呆住了。在她心中,天下自然是金陵最好,前面的姐姐都嫁在金陵,凭什么她就要嫁到水路也要行大半日的杭州去?
    四娘当即就在谢丞公跟前吵闹,却再次被谢丞公训斥了一回,委屈地啼哭了整整一个月才接受了这个事实,至今还有些焉焉的,元宵也不肯出外去玩。
    ……
    看着丞公爹给兄姐们择选对象,华苓慢慢也从里学了不少。虽然位高权重,说一不二,但丞公爹是真的疼孩子,为儿女择选对象都是经过一番思虑的。
    一是看对方人品性情,二才看家世积累。
    家族再大再繁荣,若是郎君本身纨绔,游手好闲扶不上墙,谢丞公也看不上眼。他也并不只看得上世家大族的郎君,像为四娘择的杭州严家,相比根深叶茂的朱卫王谢,只能算才起步发展而已。
    但严家家风不错,又有大量钱财打底,只要对了时运,蒸蒸日上是必然的。
    一个已经进入了衰退期、规矩深重、充满了腐朽气息的家族,和一个年富力强、正在努力往上爬的家族,应该选哪个自不必说,但当繁复的世情化作层层笼纱遮眼,能够看清这一点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而已。
    华苓还知道,丞公爹给四娘选严家,还有一点考虑——四娘的性子并不是中正平和的类型,若是在世家大族里,妯娌多多的、事儿多多的,怕是每天就光顾着怄气了。也只有往低了嫁,嫁到严家这等求娶若渴,一定会捧着她的人家,才有可能过得好。
    ……
    爹爹虽然严厉,但是对儿女很不错了。华苓想起了那句话,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这个国度的人就是这样的,家长从把孩儿生下来就开始操心,小时候操心它吃喝玩乐,长大了操心孩儿婚嫁,婚事完了还要关顾孩儿生孩儿,一代又一代。
    这样辛苦这样累,当家长的恐怕到最后都是累死的。
    ……
    五娘的婚约也订了,年尾将会嫁到北边汴州去。对于四娘的行为,五娘只评价说:“这般不惜福,到那里日子可都过不好。”
    听到这话的时候,华苓看到了五娘的神情。这位打小脾气便十分爽直,有话说话,总是带笑的姐姐面上有些鄙薄之意,却也有些嫉妒。
    五娘的未来夫婿是汴京郑氏的嫡系第三子。汴京郑氏在大丹世家当中只能列入第三流,但在当地很有名望,祖上曾出过三品高官。郑家家长领着儿子亲自上门来求娶的,极有诚意。
    郑三郎虽然不是家中长子,太过年轻,目前在家业上未有什么建树,却也颖慧庄重,只要推一把,日后总能有一番作为,谢丞公看中了郑三郎这一点,将五娘许嫁了。
    只不过,汴京距离金陵比杭州还要远两倍,越是大家族规矩就越多些,五娘以后想要回金陵看亲人的机会,只会比四娘还要少。
    ——华苓也还记得,五娘曾经何等神采飞扬地说,她总要到岭南去转一转的。
    五娘还是高高兴兴地应了亲事。大多数的世家娘子都是这样的生活轨迹,在一个大家族当中长大,然后嫁到另一个大家族里,与丈夫生儿育女,教养下一代,就是一辈子。
    也许,在每个人的一辈子里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遗憾一路追随,长大了,才会知道,‘妥协’这两个字怎么写。
    ……
    谢丞公看了恹恹的四娘几眼,和声添了一句:“城中灯火辉煌,颇有可看处,苡娘也去瞧一瞧罢。”
    父亲很少有这么温和关怀人的时候,四娘有些受宠若惊,恹恹地应了。
    ……
    耐着性子听父亲说了一通之后,丞公府蠢蠢欲动的年轻人们终于出门了。
    在靠近了城中心区域,街面开始变得极其热闹的地方,一行人下了马车,开始步行。
    谢丞公年纪大了,儿女们请他一道出门看灯景,他只是含笑点头,但还是没有一道出门。
    暮色四合,但街面上无数点亮的灯盏齐心协力地将夜色驱逐到了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华苓一下马车,街面上拥挤着、行走着的人们的热闹和欢笑,连同小贩兜售的许多种小食面点的香味,就猛地将她扑了个跟头。
    情不自禁地就笑了起来,隐约冒头的冲动和渴盼越发明显,她忽然觉得,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立刻融进那流动着的、欢笑着的人…流里。
    大郎、二郎在指挥着仆役将马车驶到附近的空地去停放。元宵节,城中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走出了家门玩乐,灯景最好看的街道人也最多,想要将车驾驶进去是绝无可能的。
    节日大概也是人间门第差别最小的时候。
    不论是高门大户还是蓬门小家,大家过节是一样快乐,若是要看到城中最璀璨的灯景,也都要凭着自己的双腿去行走,看在眼中的景色也毫无分别。
    大概,最珍贵的东西都是什么也换不来,人原本就拥有的吧?
    比如快乐,比如健康?
    立在姐妹们身边,等待着兄长们安顿好事务再一道往热闹当中去,华苓凝望着璀璨连成一片的灯火,笑容灿烂。
    ……
    大郎朗声招呼妻子和弟妹们:“我们一路看灯景,往金蟾大街行走。卫家在金蟾大街街尾那处布置了酒肆,我们行到那处,正好可以歇歇脚。”一家人紧紧地互相拉着手,汇入赏灯的人…流,仆婢们都高高兴兴地追随在后。
    七娘问:“大姐、姐夫他们会不会去?”
    大郎笑着说:“也去的,今日是卫家作东,大家都去。”七娘高兴地点头。
    “街市里人多,我们兄弟姐妹需在一处,莫要走散了。”朱美凤一手拉着七娘,一手拉着八娘,边走边叮嘱她们道:“妹妹们心里可要牢记,虽然城中平静,但每年也总有若干人家丢了孩儿。你们这样娇滴滴、满身珠光宝气的小娘子更是惹那些个拍花子注意,不论灯景如何好看,也要紧紧跟着哥哥姐姐才好。可听清了?”
    “大嫂放心。我们都晓得呢。”娘子们齐声笑应。
    五娘回头朝华苓取笑道:“小九最是爱看热闹的,若说有贪看景色忘了归家的,我打量着也是小九了。”
    华苓瘪瘪嘴怨道:“就不能对我好点儿么,不就是小时候出走过一回嘛,怎能记到现在。”
    “有一回就够吓人的了,还想要第二回?”朱美凤一双美目轻轻将华苓一瞪,说道:“你个小古灵精怪,嫂嫂可是听你大哥说了,这两年你是将金陵城里外走了个通透,路是熟悉的,要多顾着你姐妹们些。”
    姑嫂之间感情好,经常互相打趣儿。华苓嘻嘻一笑,庄重地保证道:“请组织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这小古灵精怪啊,娘子们都笑了。
    ……
    街面两边的店铺今夜是不打烊的。每家都卯足了劲儿摆出最好的灯来招徕顾客,便是能引行人多停留一刻,也是胜利。
    今年是生肖狗年,各种天狗、麒麟形状的灯盏也特别多。除此之外,各种生肖形状的,各种花鸟鱼虫形状的,各种传统的六角、八角宫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扎不出来的。
    也有人家将一排整整齐齐、比人还高的宫灯摆出来,蛮横地将路边霸占上一二十米,叫人经过的时候不得不看。还有人家将长绳从二三楼牵到了街对面的二三楼,或是将街边大树之间牵起长绳,然后悬挂上一排一排的灯盏。
    走在下方,乍然抬头一望,远远近近灯火阑珊,竟似天上无数星辰落了凡间,美丽非凡,无比辉煌。
    华苓看到了一条特别精致的巨龙,龙口朝天大张,吞云戏雾,蜿蜒的龙身上被工匠细细绘了密密麻麻的龙鳞,里面点亮了至少三百个蜡烛。它被主人家搭起的高架架在人够不到的极高处,真好像处在云雾之间,嚣张又霸气。
    “七姐看那个,特别霸气!”华苓拉拉七娘的手。七娘正在看路边的猜谜宫灯,闻言抬头一望,没好气地回眼瞧华苓:“小九怎么都喜欢这样的,除了占地儿特别多,还有甚可观。”
    华苓说:“霸气啊!特别引人注目!”
    七娘说:“霸气有何用。瞧这些宫灯,一面就是一谜。文雅有趣。”
    华苓说:“我可不想猜谜。”
    七娘说:“因为你老是猜不到。”
    华苓说:“那是我不愿费脑子。”
    七娘说:“看几眼就想出来了。”说着看华苓,微微一笑:“看几眼想不出来,再看半日也想不出来。”
    有时候七娘说话真是特别不客气。
    华苓哼了一声。原本这种特别文艺的娱乐项目她就不擅长。
    说话间两姐妹已经离前面部队有七八步距离了,大郎回头笑道:“小七、小九,还不跟上?先到金蟾大街去,街尾临河,我听说河边搭了高台,有傩舞戏,有一整条河的灯谜可供小七猜。还有花灯队伍行街,小九不是最想看?”
    “大哥等等啊,来了!”两姐妹相视一笑,赶紧牵着手小跑步跟上去了。
    ……
    谢家一行人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挤过人流到了金蟾大街。街尾有一家三层的气派酒肆,酒旗子上绣着‘池阳酒’三字,就是这回卫家布置了赏景玩乐的地方。
    “你们可算是来了,快快上楼去,我等行酒令都已行了几巡!”卫二郎、王磐一道下来迎接谢家人,笑声朗朗。
    卫羿跟在后面,看见华苓,眼眸一亮。
    谢九今日很漂亮。
    杏子色是种很挑人的暖颜色,若是肤色不白,着这个颜色只会显得人越发黯淡。但谢九很好看。发髻上两支白玉为蕊、金丝为瓣的花簪坠下流苏,行走间微微晃动,衬得小娘子盈盈带笑的面容又明媚十分。
    卫二郎是这伙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了,继任弼公,如今已经三十来岁,颇有些威严,引着大家伙儿上楼,在娘子堆里看见了华苓,又笑道:“谢九可算是到了!我们家五郎的心总算能放进肚子里去了。”
    郎君们朗声大笑,卫羿压根不理会他们,淡定地告诉华苓:“一刻钟后便有傩舞队伍从楼下经过。”
    “还好,刚好赶上了,你说在那里看好?”
    卫羿说:“路边能看得清楚些,楼上能看全景。”华苓喜欢看热闹,这座位置最好、附近热闹活动最多的酒肆其实是卫羿来包的,十来天前就安排好了。一到节日的时候,城中景致好、空间宽敞的酒肆都很受世家大族欢迎,若不提早布置,就算是卫家也占不到好地方。
    华苓想了想,朝他甜甜一笑:“那还是在路边看吧,楼上听不清配乐。我先到楼上与大家伙儿打了招呼再下来寻你。”
    卫羿点点头。
    ……
    卫二郎的长子都有十岁了,名为卫犴,皮得很,领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