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

第122章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第122章

小说: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重礼?”十三阿哥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十三爷,您怎么忘了?”云锦一脸薄责的看着十三阿哥,“四爷历来可都是讲究沉默是金的,今儿却劳动他的尊口,带了话给云锦,不知会损失他多少金子,府里还不知要吃多少时日的素才能补得回来,十三爷说,这如何不是重礼呢?。”
  “好好,是重礼。”十三阿哥边笑边点头。
  “既然十三爷也认为四爷送的是重礼,”云锦严肃的说道,“那云锦就要烦请十三爷了,请代云锦对四爷的如此厚礼致以十二万分的感谢”
  “好,这话我一定带到,”十三阿哥连连点头,“那你对四哥这份重礼,可打算如何回报呢?”
  “四爷以话相传,云锦当然也要以言来回了,”云锦很诚恳的对十三阿哥说道,“烦请十三爷转告四爷,说云锦劝四爷要多多保重身体,眼看着夏天就快要到了,云锦听说四爷曾经中过暑,是最不耐热的,所以还要请他多多养气为好。”
  “云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有些听不懂呢,这中暑和养气又有什么关系呢?”十三阿哥很疑惑。
  “十三爷,您想哪,这天热了,自然是要吹些风才能凉快了,如果气要是太小了,到时怕是不够四爷用的。”
  “哈哈哈!”十三阿哥大笑出声,“云锦,真有你的,居然绕着弯子说四哥小气。好,这话我也一定会帮你带过去,只可惜我不能看见四哥听见这话时的神情了。”十三阿哥说到这儿,也是有些惋惜。
  其实云锦也就是因为四阿哥不在身边,才敢这么放肆的损他的,反正离自己回京还有些日子,到时候事过境迁,想来四阿哥也不会太过追究了,最多只是损回云锦几句罢了,云锦被他损惯了的,承受能力也是很能经受得住考验的。
  等十三阿哥离去之后,十格格又追问云锦那个::事来。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里寻豆,鹭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脂油,亏四阿哥下手。”云锦笑了笑,将这首元曲的散曲小令《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背了出来。
  ***********************************************************************
  老康此次出来是“以阅视河工,巡访风俗”为由的,当然不会是只顾着享乐,政事也还是要处理的,在山东德州的时候,他就于舟山多次召见历了著名天算学家梅文鼎,并赞扬他是“佳士”,在扬州府的时候,他又就河工善后方略做了指示,要求他们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要按照河南的例子,由该省的巡抚就近料理。
  就是这次到苏州府之后的第二天,他也马上就召见了河官,责备河标兵久疏操演,军容不振,与其费钱粮,不如奏请裁汰,另外他还令江苏巡抚宋主持刊刻《资治通鉴纲目》,而处理这些个政务的日子还是他的生日。
  PS:
  昨天之锦因为弄乱了南巡的行程和日期,已经予以更正了。这是之锦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还请大家原谅。
  可是今天,之锦却是因为电脑坏了,一直修到十点才弄好,本来还想今天要爆发的,结果是死活都来不及了,幸好昨天还写了半章多,先赶出来这一章,头一次经历这生死时速,也太考验心脏了。这件事虽不是之锦人为的错误,但也还是要向大家道歉的,以后之锦会以加更做补偿的。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你们这礼也太寒酸了些
  熙的生日自然就是万寿节,那一天周边的百官都上朝并进献了礼物,另外这些官员和百姓们还进献了各种食物,但是均被康熙皇帝以“因阅视河工,巡访风俗而来,非为诞辰也”为由谢绝了。
  康熙的这种高姿态自然是博得了江南官员及百姓们的交口称赞,云锦也是从心里感叹这老康真是会做人,他未收取一份礼物,却是收得了一大票民心,这个买卖可是做得够精的,当然了,老康此次南巡也不是一点礼物都没收的,在三月十四日,驾至瓜洲金山寺时,他就收了玉杯一只,白玉鹦鹉一架,不过他也不白收,赐了诗又赐了字。
  万寿节毕竟是万寿节,不是老康说一声“非为诞辰也”就可以马虎的。苏州织造府为了筹办此事自然是忙得热火朝天的,不过云锦相信,那个李煦是乐不得的呢。能在他的府里给皇上过万寿节,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
  在人家的地盘上,不用四阿哥嘱咐,云锦也肯定是不会去指手画脚的,而且这里可没什么家宴,她与十格格二人与老康他们的宴席也是分开的,什么唱曲儿助兴的也自有这些地方官员们安排,那些个戏班乐女的早就准备好了,云锦和十格格是绝对不会自贬身份参与其中的。
  云锦与十格格在太后和康熙面前的表演,那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是晚辈对长辈的孝心,只能是自已家里人私下里的事儿,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就算是云锦与十格格自己不介意,老康也是不会允许的。
  只是表演虽然是不需要准备了,但给老康的生日礼物还是要送的,问题是现在住在别人府上,也没办法张罗什么,云锦与十格格商量了好一阵,也想不出什么不用太麻烦人、又特象样的礼物来,最后云锦决定大雅不成,干脆大俗,弄个简便通俗的东西给他。
  果然在万寿宴前,康熙把云锦和十格格二人叫去闲谈,她们也明白这是老康在给她们机会送礼物,想来老康经过太后寿宴之后,对她们二人的礼物也是有所期待的。
  云锦与十格格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苦笑了一下,康熙抱有这么大的期望,那待会儿的失望也会更深了,可是箭在弦上,也不能不发了,好赖不济那也是份礼物,总比什么都不送强吧?
  和康熙扯了一阵闲篇儿之后,云锦示意十格格在这儿陪老康,自己则找了个借口出去了,那借口也不用太过高明,反正老康自然明白云锦是出去准备礼物了,很痛快的就放了行。
  去不多时,云锦就亲手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了。
  “皇上,一会儿宴席之时,十格格和云锦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所以现在先敬您一碗寿面。”云锦将托盘放在桌上,将上面的碗盖打开,原来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好。朕就来尝尝你们准备地寿面。”康熙笑着接过碗吃了起来。
  “嗯。面条爽滑筋道。汤味又很是鲜美。不错。”康熙吃过一口之后。赞许地点头说道。
  “皇上喜欢。就多进些吧。这可是寿面呢。”云锦笑着说道。
  “是啊。皇阿玛。寿面可是一定要吃完地。”十格格也在一边帮腔。
  “好。朕一定会吃完地。”康熙也笑着点头。
  其实考虑到待会老康还要去参加宴席,云锦准备的面条本就不多,只有那么小小的一碗,所以康熙也很快就吃完了。
  “你们给朕准备的寿礼,不会就是这一碗面吧?”康熙看云锦和十格格上完面之后,就再没有别的动作了,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皇上,这面条可不是一般的面条啊,刚才您不也说好吃来着吗?”云锦说这话却是有些脸红,再好吃,配料再丰富,那也只是一碗面条,给一个普通人当寿礼都有些寒碜,更何况是给一国之君呢?
  “皇阿玛,这面条可是不一般的,它比其他面条更容易保存,也更容易熟。”十格格也赶紧夸这个面条。
  云锦和十格格异口同声的都说这个面条不一般,其实它也不过是后世最常见的方便面而已。
  不过真要说它是方便面,也还是有些委屈了这面条,因为这个面条不只配料丰盛,汤头也是讲究的,更主要的是,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防腐剂,这个面条正确来说应该是方便面的祖先“伊面”。
  据说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任知府时,有一次在家中办寿宴,厨子误将油当成水,将面条放入滚油炸熟了,无奈中只好将错就错,将已炸熟的面条煮一下,再浇上鸡、猪骨及海鲜炖制的浓汤,没想到客人们食用后纷纷称赞,后来伊府的厨子又把这个做法改良了一下,先放水中煮过,再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就可以泡软,食用起来也是非常的方便。
  当然这个伊面是在清朝中期才出现的,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呢,所以云锦和十格格才能拿出来作为礼物献给康熙,云锦看着这加工方法与现代方便面极其相似的伊面,很是可惜清朝时没有专利技术的意识,本来是中国人先想到的点子,结果这方便面的大规模生产却是被日本人抢了个先,不过现在自己提前把它弄出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改变这种结果。
  “那又如何呢?”康熙听完十格格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说来说去,它也不过是一碗面而已。”
  “皇上可不要小瞧了这碗面,”云锦看十格格说的不明白,于是就把话接了过来,“您吃的这碗是煮出来的,可其实这个面用热水泡一会儿就能吃。”
  “怎么样呢?”康熙淡淡的说,“不要说你们又打算拿它来赚银子。”
  “银子是要赚的,这么方便的食品肯定是会大受欢迎的,”云锦向康熙讨好的笑笑,“不过十格格和云锦想的却是,如果在非常时期,需要节省一切时间,那么有了这个东西,至少做饭的时间是省下来了,比如说……”云锦说到这儿,停了下来。
  “比如说战场上。”康熙把话接了下去。
  “皇上高瞻远瞩,云锦倒是没想那么远,云锦想的是,朝政繁忙的时候,官员们倒是可以用的。”其实云锦想的也是战场,只是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关心朝廷之事已经够另类的了,如果连军队之事都上了心,那就好说不好听了,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个伊面更能象个寿礼的样子,云锦也不会想出这个理由来。
  “总也算你们是费了心思的,能用不能用的,这份礼朕就算是收下了,回头云锦把做法交给朕,”康熙微笑着摇摇着,“不过,你们这礼也太寒酸了些,朕可是不会谢你们的。”
  “皇上,不是十格格和云锦不想给您送象样的礼物,只是在这里有诸多不便,等回宫之后
  会再补一份寿礼给您的。”云锦暗中一扯十格格,示意她跟自己一起上前表态。
  “好,那朕可就等着了。”康熙点点头,“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一会儿就要开宴了,你们也该回去准备一下了,”老康礼物也收了,承诺也得了,马上就开始赶人了。
  ***********************************************************************
  万寿节那天的热闹自然是不用说的,但是也没有闹到多晚,康熙第二天还要正常办公的,其实万寿节的第二天就是德妃娘娘的生日,不过康熙却是提都没提这事儿,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了,可是离的这么近,怕是想忘也很难,也许他只是在自己面前没提而已,那边礼物早就送过去了,反正他只需要吩咐一声就行了,也不用费多少心思。倒是四阿哥,身在京城,又身为人子,上门送礼是必然的,心思也不能少用了,只是能不能得着好脸就不知道了。
  言归正传,在万寿节的第二天,康熙召见了江宁织造曹寅,说曹寅,可能有些人还不太熟悉,但要说他是曹雪芹的爷爷,估计就没几个人不知道了。
  这当然也不是老康此次南巡第一次见曹寅,之前就已经见过好几次了,云锦初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