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

第51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第51章

小说: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懂了?”
    “懂了。”
    她挽住我的胳膊,让我坐在水泥地干燥的地方,自己也贴我身旁坐下。并像支撑身体似的双手抓住我右臂肘略微偏上的部位。
    听得电车声越来越近,我们低头朝下紧紧闭起眼睛。黄色光亮在脸皮外一晃一晃闪烁不已,俄尔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消失了。眼睛晃得涌出好几颗大大的泪珠,我用衬衫袖口擦了一把脸颊。
    “不要紧,很快就适应的。”女郎说。她的眼睛也流出泪水,顺颊而下。“再过三四列车就可以了,眼睛就习惯了,我们就可走到车站近旁。那时夜鬼即使再凶也无法靠前。而我们则可走到地面。”
    “上次也有同样感觉。”我说。
    “在地铁里走来着?”
    “哪里,不是指那个。我说的是光,光晃得眼睛流泪。”
    “谁都不例外。”
    “不尽然,跟这不是一回事。那属于特殊的眼睛,特殊的光。而且非常寒冷。我的眼睛和刚才同样由于长时间习惯于黑暗而见不得光线。眼睛极其特殊。”
    “其他的能想起来?”
    “只这么多,只能想起这么多。”
    “定是记忆倒流。”女郎说。
    她靠在我身上,我的胳膊感觉出她乳房的丰满。由于仍穿着湿裤子,全身已经凉透,惟独贴她乳房的部位暖融融的。
    “这就要上地面了,你有什么打算——去哪里?想干什么?想见谁?”说着,她看了看表。“还有25小时50分钟。”
    “回家洗澡,换衣服,也可能去一次理发店。”我回答。
    “时间还有剩。”
    “往下的事到时候再想。”
    “我也一道去你家可好?”女郎问,“我也想洗个澡换衣服。”
    “没关系。”
    第二列电车从青山一丁目方向开来,我们脸朝下闭起双目。光依然闪闪炫目,但眼泪已没那么多了。
    “头发还没长得非去理发店不可。”女郎用手电筒照着我脑袋说,“而且你肯定适合留长发。”
    “长发早留腻了。”
    “反正还没长到必须去理发店的地步。上次什么时候去的?”
    “不清楚。”我说。我实在记不起上次去理发店的时间。连昨天什么时候小便都稀里糊涂。更何况几周前的事,简直同古代史无异。
    “你那里可有适合我身体尺寸的衣服?”
    “有没有呢?大概没有。”
    “算了算了,总有办法可想。”她说,“你用床?”
    “用床?”
    “就是说是否找女孩子同床。”
    “啊,这事还没想。”我说,“恐怕不至于。”
    “那我睡在上面可以?想睡一觉再赶回祖父那里。”
    “那倒无所谓。问题是我的房间很可能有符号士或‘组织’杀来。毕竟我最近好像突然成了风云人物,加上门又锁不上。”
    “哪里顾得上那么多!”
    也许真的不顾,我想。每人顾及的对象各不相同。
    涩谷方面驶来的第三列电车从我们眼前疾驶而过。我闭目合眼在脑袋里慢慢数点。数到14时,电车最后一节车厢掠过。眼睛已几乎不再痛了。这样,走上地面的第一阶段总算得以完成,再也不会被夜鬼抓去吊在井里,再也不会被那巨鱼咬碎嚼烂。
    “好了!”说罢,女郎放开我的胳膊站起身,“该动身啦。”
    我点头立起,跟在她后面迈下路轨,朝青山一丁目走去。
正文 30。世界尽头(坑)
    早晨醒来,觉得森林中发生的一切都恍若梦境。但又不可能是梦。那部古旧的手风琴宛似一头衰弱的小动物楚楚可怜地蜷缩在桌面。一切都实有其事:利用地下风旋转的扇片也罢,满脸不幸神情的年轻管理员也罢,五花八门的乐器藏品也罢。
    然而我头脑里一直鸣响着另一种非现实的声音,而且似乎一个劲儿把某种东西刺入我的脑袋深处,声音无休无止地把一种扁平之物刺进头内。头并不痛,极其正常,只是似乎虚无缥缈。
    我在床上环视房间,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变异。天花板、方壁、略微变形的地板、窗帘,全都一如昨日。有桌子。桌面有手风琴。墙上挂有大衣和围巾。大衣袋探出手套。接着,我小心翼翼地试着动了动自己的身体。所有部位都活动自如。无任何可疑之处。
    尽管如此,那平扁扁的声音依然在脑袋里响个不停。声音是混合的,几种同质声响交织在一起,很不规则。我力图弄清这声音来自何处。但无论怎样侧耳谛听都辨不出方向。仿佛发自自己的脑袋。
    为慎重起见,我下床往外观望。这时我才明白声音的起因:窗口下面的空地上,三位老人正用锹挖坑,很大的坑。声音即是锹尖啃咬冰冻地面时发出来的。由于空气紧绷绷的,声音奇异地颤抖,以致弄得我莫名其妙。各种各样的怪事按踵而来,神经多少有些亢奋,而这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时针已接近10点。这种时候睡觉还是第一次。大校为什么没叫醒我呢?除我发烧之时,他一天不少地9点钟将我叫醒,把装有两人分量早餐的盆端进房间。
    直到10点半,大校仍未出现。无奈,我自己去下边厨房领了面包饮料,拿回房间独自吃了,也许因为长时间都是两人共进早餐,自己吃起来总觉得索然无味。我只吃了一半面包,其余留给独角兽。然后围着大衣坐在床上,等待炉火烘暖房间。
    果不其然,昨天神话般的温煦一夜之间便尽皆逝去,房间中一如往日地充满滞重阴冷的空气。周围景致已彻底恢复冬日本来的面目,挟雪的阴云铺天盖地地低垂在北大山和南面荒野之间。
    窗前空地,四位老人仍挖坑不止。
    四人?
    刚才看时好像仅有三人,是三位老人挥锹挖坑。而现在成了四人,想必中途加进一人。这也不足为奇,官舍里老人数不胜数。四位老人分别在四个位置不声不响挖着脚下的坑。时而掠过的冷风猛然掀起老人们薄薄的外衣底襟。但老人们看上去不以为然,双颊红红的,一下接一下用锹触着地面。甚至有人出汗脱去外衣。外衣浑如秋蝉的空壳挂在树枝上随风摇摆。
    房间烘暖后,我坐在椅子上拿起桌面的手风琴,慢慢伸缩着蛇腹管。带回自己房间一看,发现比在森林看时的印象要精致得多。琴键和蛇腹管尽管已完全变旧退色,但木琴盘的涂漆一处也未剥落,周边细腻的云卷式花纹也完好无损。与其说是乐器,莫如说更像一件美术工艺品。蛇腹管的伸缩固然有些僵硬,但还不至于影响使用。必是经年累月放在那里无人触动的缘故。至于以前曾被何人弹奏过,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那里,我无法得知,一切都是谜团。
    不仅外观装饰,就乐器性能而言这手风琴也相当考究。不说别的,首先是小巧玲珑。折叠起来,完全可以整个装入大衣口袋。可是并未因而牺牲乐器性能,大凡手风琴应具有的它应有尽有。
    我伸缩了好几次。熟悉蛇腹管的伸缩状况后,依序按了按右边的琴钮,同时按了一遍左右的和音钮。等其全部发出音来,我停下手,倾听周围动静。
    老人们挖坑之声仍响个不停。四把锹尖啃冻土的声响,汇成杂乱无章的韵律,异常真切地涌入房间。风时而吹响窗扇。窗外残雪点点的斜坡触目可见。我不知道手风琴声是否传至老人们的耳畔。大概不至于。一来声小,二来逆风。
    拉手风琴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是新键盘式的。因此好半天才得以熟悉这老式结构和按钮的序列。由于小巧玲珑,按钮也小,且间距极近。对妇女或小孩倒也罢了,而男人的大手上去,弹奏自如远非一件易事。更何况还要一边注意旋律一边有效地控制好蛇腹管。尽管如此,一两个小时过后,我终于随机应变地准确弹奏出几个简单的和音。而旋律却横竖浮现不出。我反来复去按动琴钮,力图回想起类似旋律的声音,结果想起的仍然只是毫无意义的音阶罗列,无法把我带入音乐境界。时而也有几个音的偶然组合使我蓦地为之动念,可惜即刻为空气吞噬得无影无踪。
    我觉得,自己所以搜刮不出任何旋律,恐怕也同老人们的锹声不无关系。当然不止于此。不过他们发出的声响妨碍我集中神经也是事实。锹音那样清晰地声声入耳,以致我竟开始恍惚觉得老人们大概是在自己脑装里挖坑。他们越是挖得起劲,自己脑袋里的空白越是迅速扩大。
    时近中午,风势愈发凶猛,并夹杂雪粒,雪粒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劈里啪啦干巴巴的声响。而后变得冰一般坚硬的小白粒落在窗棂上不规则地排开,稍顷被风吹走。虽不是能积留下来的雪,但不久恐怕就将变成潮乎乎软绵绵的雪团,向来如此。随后大地再度银装素裹。硬雪粒一般都是大雪来临的前奏。
    然而老人们仍继续挖坑,看样子根本没把雪放在心上,甚至根本就不晓得雪从天降。谁也不望天,谁也不停手,谁也不开口。挂在树枝上的衣服仍在原先位置任凭狂风猛吹。老人数量已增至6位,后加进的两人使用的是丁字镐和手推车。拿丁字镐的老人跳入坑
    内刨开硬邦邦的地面,推手推车的人用锹把掘出坑外的土铲进车内,推往斜坡卸下。坑已挖到齐腰深。风声再大也已无法消除他的挥锹抡镐的声响。
    我打消想弹的念头,将手风琴放在桌面,去窗边观看一会老人们的作业。作业现场似乎没有指挥模样的角色。大家平等地劳作,没有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手持丁字镐的老人卓有成效地摧毁冻土,四位老人用锹掘出坑外,另外一人默不作声地推车把土运往山坡。如此静静观望挖坑时间里,我开始产生几个疑问。其一,作为垃圾坑未免过大,无需那么大;其二,眼看就要下雪。也许用于其他什么目的也未可知。不管怎样,雪无疑要被吹入坑内,明天一早恐怕坑己被埋得了无痕迹。而这点老人一看云势即当了然于心,持续飘落的雪已封到了北大山的腰部,山腰依稀莫辨。
    如此思来想去,终归也未解开老人们作业的意义何在,便折回炉前在椅子上坐下,不思不想地怅怅看着通红的煤块火苗。我想,自己恐怕再也记不起歌曲。乐器有没有都是一回事。纵使音发得再好,若不成曲也终不过是音的罗列,桌面上的手风琴也终不过是精美的物体而已。我似乎理解了发电站那位管理员所说的话。他说:没有必要出声,光看就足以叫人动心。我闭目合眼,继续倾听雪打窗扇的声音。
    中午,老人们终于中止作业,返回官舍。地面剩下的只有随手扔开的锹和丁字镐。我在窗前椅子坐下,望着空无人影的坑。望着望着,隔壁大校来敲我房间的门。他依旧身穿那件厚大衣,带檐的工作帽拉得很下。大衣和帽子都厚厚落了一层白色雪粒。
    “看样子今晚会有相当厚的积雪。”他说,“午饭拿过来?”
    “那当然好。”我说。
    10分钟后,他双手端锅返回,放在炉子上。然后俨然甲壳动物随着季节更迭而脱壳那样慎之又慎地逐一脱去帽子、大衣和手套。最后手指捋着纵横交错的白发,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
    “对不起,没能来吃早饭。”老人道,“一大早就有事非做不可,没工夫吃饭。”
    “该不会是挖坑吧?”
    “挖坑?啊,你指的是那个坑。那不是我的工作。尽管我不讨厌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