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与吾同在 >

第31章

与吾同在-第31章

小说: 与吾同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邻居大嫂闯到屋里,看到屋里有客人,没顾上寒暄,径自跑过去替主人打开电视。屏幕上一片白噪。明芝忙说:“我家的有线电视已经报停了。”

“那到我家看!快去!”

姜家夫妇还有两位客人都急匆匆地随她到了隔壁。电视上正在以滚动报道的方式反复播报这则消息。前主席此前绝没料到,他会以这种方式得知关于外星人的消息。这消息与他此前的猜测有不小的差异:出现了一个外星籍的人类上帝,前不久那个到处现身、几乎惹得各国擦枪走火的隐形飞球原来就是他的座驾;此刻,他点名邀请七名科学家及联国秘书长哈拉尔德去飞球上议事。这些事件云谲波诡,一时无法理清其内在的脉络和真伪——比如说,这位上帝是善还是恶,是人类的救星还是灾星?好在八名人类代表之中有一个主席熟悉的人,这让他感觉安心一些——但这位“内心深处隐伏有狼性”的姜元善真的能让他安心吗?

一切都太突然。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历史之河突然溃决。在这种时刻,事物的发展常常越出了逻辑的堤坝。

正看着电视,市里把电话打到于秘书的手机上,说形势突变,中央紧急通知,为了前主席的安全,请他和秘书立即乘专机反京。前主席匆匆同姜家夫妇告别。夫妇俩舍不得主席走,牛牛这次的“出人头地”给爹妈带来的绝对不是喜悦,而是心乱如麻。他们很想和主席多聊一会儿,从他那儿汲取能让心灵平静的力量。前主席理解他们的心境,但形势不允许他多逗留,只好无言地拍拍“老弟”的肩膀,怀着歉意同他们握别。

回京后,前主席与世杰秘书小苏通了电话。他知道在这种紧要关头,军委副主席肯定日理万机,不该在这时打扰他的,但他不能拖延,因为他要说的话牵涉到姜元善,也就是那位外星上帝点名邀请的代表之一!军委那儿确实很忙,尽管是前主席的电话,苏秘书仍然非常为难,委婉地说:“主席,何副主席正在开军委紧急会议。”

“我知道,你让他抽两分钟接电话吧,我说的正与会议内容有关。”

小苏立即答应了。很快,何世杰出来接了电话。前主席说得非常简捷,只是复述了姜宗周所说的“三个层面的牛牛”和十个字的简短建议:治世搞技术,乱世则大用。何副主席同样简短地说:“我记下了。”

然后匆匆挂了电话,返回会议室。这是何世杰同前主席的最后一次通话。当天夜里,身体一向很好的前主席在一次心肌梗塞中突然去世。他走得很安然。去世前,他把姜宗周的话传到了现任的最高层,死而无憾了。不过,其实这个建议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倒不是说姜元善在此后的“乱世”中未被“大用”,而是说,对他“大用”与否,已经不是中国政府或人类政府所能控制的了。

3

就在中国前主席拜访姜家的那天上午,美国海军少将凯文·戴维森率领“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编队通过了霍尔木兹海峡。编队共有九艘战舰,包括两艘提康德罗加导弹巡洋舰、两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两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两艘攻击潜艇及一艘快速支援舰。这是第五舰队的一次换防。美国的阿瑞斯工程已经成功,研制出反制隐形飞球的“美杜莎之眼”系统,可以投入实战了。这种重要系统自然首先要装备于各艘航母之上,“斯坦尼斯”号此行的目的就是返回国内加装这个系统。当然,戴维森少将也不会放过机会,给海峡北岸的伊朗再来一次武装示威。

自打那个国家进行铀浓缩以来,它就成了西方世界的一个心病。至少美国和以色列多次认真制订过军事计划,准备对该国纳坦兹和阿拉克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不幸的是,这个癌肿偏偏紧贴着一条石油大动脉,让每个想动手的决策者都投鼠忌器。这么耽误来耽误去,最终竟让伊朗获得了核弹,并且不是铀弹而是钚弹。

十六年前,伊朗爆炸一颗钚弹的消息在世界上投下了超级震荡波。据情报说,到那时为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总共生产了十八千克钚,这是四枚核弹的量。一位叛逃到伊朗、在伊朗被尊为“军神”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对伊朗的新武器研制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不过,这次震荡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不久后,更加可怕的隐形飞球就在这个世界上亮相了,它让所有大国元首在睡觉时都卧不安席——且不说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单是它能轻易地“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让世界惊恐。谁是它的拥有者?不知道。即使在十六年后的今天,它仍是一个被严密包藏的谜。这种异常现象使它的威胁产生了倍增效应,想来这正是飞球主人所要的效果吧。从那时开始,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所有资源都被用来研制隐形飞球的反制技术,这些国家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各国、以色列、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伊朗。情报表明,伊朗在制造四颗钚弹后突然中止了核材料的制造,而将全部财力转到防御隐形飞球的研究上。于是,伊朗就悄悄被放到次要位置了。

有个别人猜测说隐形飞球可能是伊朗人搞出来的,在十六年前就搞出来了,理由是,只有这样的专制国家才有可能对研制过程彻底保密。戴维森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它最窄处仅四十六千米,最浅处仅五十三米,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艘油轮通过,形成一条极为壮观的永不间断的油船之链。今天为了“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的通行,这条船链不得不暂时中断。几十艘油船停泊在海峡两端,焦急地等着航母编队通过——也默默祈祷着海峡平安无事。这些年来,伊朗虽然停止了核武器的生产,但并未放松发展潜艇、潜射导弹和岸基导弹;也会周期性地发一发癫,放出一波“封锁海峡”的威胁。正是为了这个原因,美国大大强化了第五舰队在西亚的存在,也定期在霍尔木兹海峡搞一次震慑行军。

当地时间上午十点半,航母编队安全通过了海峡的大部分水域,接近穆桑代姆角。海峡主航道在这儿折了一个“U”字形的大弯,然后折向东南,与宽广的印度洋相交。戴维森少将与舰队前左翼的“哈利顿”号护卫舰通了话,说那个“老鼠玩猫”的游戏又要开始了,请“哈利顿”号注意警戒。锁眼卫星和随舰侦察机都已经送来那片海域的图像。像往常一样,那儿有三艘伊朗快艇——不是导弹快艇而只是普通快艇——早已候在那儿。它们位于主航道北侧,正耀武扬威地快速巡行,在海面上拖出三条白色的尾浪,方向与主航道平行。快艇巡行几千米后就掉转头,沿着主航道方向反向行驶,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

传来的图像非常清晰,甚至能看清驾驶者的面容。每艘艇上有两个人,一人站在艇首,一人在艇尾驾驶。快艇上照例没有配备任何武器,连一支AK…47都没有,更不用说火箭筒或舰舰导弹了。戴维森知道对方是有意如此。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并不糊涂,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向世人表演他们对山姆大叔蔑视的机会,但也非常谨慎地注意玩火的分寸,绝不会玩过头。毕竟,如果真惹得美国的军事机器轰隆隆地开过来的话,伊朗肯定会被轧得粉碎的,关于这一点,那些毛拉心知肚明。

这三艘快艇的敞开式船舱里,防水篷布之下,常常有一些圆桶状的东西,曾被认为是高能炸药,让美军舰队着实警惕了一阵。他们有前车之鉴啊:2000年10月12日,美军伯克级“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在南也门的亚丁港加装燃料时,两名恐怖分子驾着满载炸药的橡皮艇袭击了它,造成十七名水兵死亡,军舰也受到重创。当然,那次意外只能怪“科尔”号舰长的轻敌。现在,在火力强大的“斯坦尼斯”航母编队面前,三艘快艇只不过是向蓝鲸挑战的蚊蚋。即使它们满载炸药发动突袭,航母编队的火力也足以在爆炸威力圈之外摆平它们。后来经过分析,桶状物体的谜底被揭开了——只不过是快艇的备用柴油燃料。这是合理的储备,因为小型快艇的油箱容量有限,像这样反复沿主航道巡逻是很费柴油的。

但戴维森将军非常谨慎,每次经过这儿时都让舰队进入一级警戒。关键是这道海峡的水面太狭窄,编队无法保持起码的安全纵深;而且行驶速度很慢,只有十节,和自行车差不多。伊朗的岸基导弹基地离航母最近时不足二十千米,预警时间只有十几秒钟。更大的威胁是伊朗的潜艇,在如此狭窄的海峡,别说伊朗拥有的三艘基洛级潜艇了,就是伊朗国产的加迪尔级小型潜艇,仅用上一艘也足以控制整道海峡。对于航母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这儿确实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水域。甚至可以说,航母通过这道海峡时的安全并不取决于航母编队的防御能力,而是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威慑能力。

戴维森把这看做是一场心理上的肉搏战。现在游戏开始了。

就在穆桑代姆角东边,主航道的北侧,伊朗“鲸鲨”号潜艇悄悄蛰伏在水下,一直保持在潜望镜高度。这是一艘加迪尔级的小型近岸潜艇,与意大利萨乌罗级潜艇比较相似:排水量为三百吨,艇长三十六米;采用柴电动力,单轴单螺旋桨推进,水下最高航速十节,水面最高航速五节,最大下潜深度两百米,艇员十九名。艇舷有两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携带着六枚重型鱼雷,这是它最具威胁的武器。作为主要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的小型近岸潜艇,艇上也配备着足量的机枪、RPG…7火箭筒等轻型武器。

昨天晚上,艇长纳贾尔率领全艇弟兄迎来了一位贵宾,一位传奇性的人物,绰号为“军神”的澳大利亚人布德里斯,一个保镖与他同来。纳贾尔早就听说过布德里斯的大名,对其十分仰慕。听说他在十六年前主动叛逃到伊朗,同时带来了百十个死硬的基地分子。三年后,伊朗爆炸了第一枚核弹,布德里斯起了临门一脚的作用。由于这桩实实在在的功勋,所有伊朗军人都由衷佩服这位天才的军神。又据说此人对西方白人社会的刻骨仇恨是源于一笔一百多年前的旧债,而债据是上帝写在他的DNA天书中的!这更让他平添了几分神秘。

加迪尔级潜艇的空间有限,纳贾尔为客人让出了艇长室。布德里斯是位很低调的客人,一直默默地在艇长室里端坐不语,似乎他来潜艇就是为了参禅打坐。他长着鬈发、蒜头鼻子,皮肤黝黑,面无表情,冷漠肃然,就像是戴了一张铁面具。有时候,纳贾尔会产生一个无端的联想,伊朗宗教传说中的黑暗之神阿赫利曼大概就是这副尊容吧。

保镖挎着以色列乌齐式冲锋枪一直守在艇长室门口。这位保镖哈利德也不是等闲之辈,听说来伊朗前就是个有名的杀手,身上背负着不下二十条人命。这会儿,即使在全封闭的潜艇里,他仍是枪不离身,目光中满含杀气。

布德里斯这次来潜艇有特殊任务,上级对纳贾尔的命令是:不必多问,一切听布德里斯的指挥。纳贾尔非常乐意为心目中的偶像效劳,但也有隐隐地不安——这位贵宾来潜艇的时机太敏感了。据通报,今天上午十点左右,美国第五舰队的一个航母编队将通过这道海峡。布德里斯的秘密任务是什么?他让潜艇一直蛰伏在这里,总不会突然下令向航母发射鱼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