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女帝娉兰(完) >

第63章

女帝娉兰(完)-第63章

小说: 女帝娉兰(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本来还想再对他说什么,唇却被他食指点住,然后是翎羽抚过一般的吻。

月光流水的笑容依然挂在他脸上。他朝我伸出了手,上面有圈淡淡的银色,嵌入血肉。

是我们的戒指。

心里一热,泪水终于掉了出来。

用手背抹着,却仍要心酸的笑:“你看看我,还是这样的没用,你怎么能把一个天下给我。”

他望着我,灯火映在他脸上,神祗一般。

将手放在他掌心,让他握住,我们的生命线便就交错。

随他迈上那一百零八级的台阶。缓缓的,一阶一阶的走。

我知道这是我们能一起走的最后的路。只能希望他没有尽头。

可这条路,这样的短,又是那样的长。

长到了我们的一生,却只能仓促结束。

鸡鸣了三遍,天该亮了,却被乌云压住,红黑纠缠。

他终是要将我的手松开。让我与他一起站在了天下的顶端。

身下是百姓,仰着头看着这上面的一切。他们不知道我与子煌的过往,只是在期待一个朝代的交替。

现实往往总是那么残酷。

子煌对着台下深深低下了头,他说,顺宪无能,枉负天下。

然后就站在了我的身侧。

我离他那样的近,甚至闻得到他身上的气息,我们之间只有咫尺的距离。我将自己的视线沉在了他黑曜石般的眸子里,我想对他说:子煌,等这一切都结束,我就陪你去种杏花。那时满天都会是粉雪般的薄云,云下有我们的孩子在嬉戏,我可以煮酒,你可以吹笛,好不好……好不好……

心里这样想了千百遍,鼻尖倏地传来了微凉的寒意。

抬头,方知道是雪落下来了。

星星点点,细细碎碎。

飘落的静寂无声。

我刚想转回头告诉他下雪了,却不想竟是被他一把拉住,然后往我手里塞了个冰凉的事物,就是一扯,让我顺势栽倒在了他的怀中。

有什么被刺中的声音。

惊呼,难以成言,心也揪紧。

听他在耳边说:“对不起。”

可一切都在我眼前朦胧。

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中的匕首,已深深的插入了他的肚腹,那温热的血在视线里弥散,像朵朵即将腐烂的芍药……

他抱着我,声音竟是那样的祥和。

我瞪圆了眼睛,难以置信,泪水毫无意识的大滴大滴滚落。

只觉得一切希望,一切憧憬都在瞬间化为了尘埃,随这些细雪消散而去。

听见他的气息渐促,我却毫无办法。只能搂着他哭。问他为什么,他依旧在笑。

“逼你做了残忍的事了,对不起,娉兰,我不是个好皇帝。”

我拼命摇头,声音早已哽咽。

他却再也撑不住,身体略微摇晃,我只好用力抱紧他。

这万里长空中,开始下起了永世不融的大雪,挡住了所有的视线,也挡住了所有曾经美好的奢望。

他积攒了些力气,将最后,最好,最完美的笑容,昙花一般在我眼前绽放,他说:“要是能永远这样抱着你,就好了……”

最后他的身体缓缓滑落,倒在地上。我依稀听见下面齐声高呼的万岁,然而我那一方世界,却已开始分崩离碎……

第 61章

他在我的手中死去,我如何承担下这样的死别。

恍恍忽忽从紫薇阁上下来,恍恍忽忽接受朝拜,恍恍忽忽换了龙袍,又恍恍忽忽的坐上了紫辰殿那錾金盘龙椅上。

一切结束,却昏倒在那金砖上。

之后就大病了一场。

固执的不肯休息,彻夜候立在子煌棺木的旁边。

躺在里面的他,素容净面。月牙白色的龙袍,垂着紫玉珠碎。

那样平静,那样安详。

不想让人在我的身旁,便摒退了所有侍卫,想划出一个只有我跟他的世界。

外面风雪,有新年的钟声,一番喜庆。我却沉溺在自己的哀恸中,拔不出来。

只偶尔抬头,就看到了那人一直候立在外面的身影,被灯火拉的笔直,投射在乌光沉沉的砖地上。

我在守着我的过去,他在外面等着我们的将来。

该怎样迈过去,我不知道。

子煌快要下葬的那一天,希琰终于走进了殿内。他将我从地上扶起,轻轻在我耳边道:“已经够了,你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我茫然的摇头,空洞的眼里早没了泪水。

看着希琰唤人进来,一套礼仪完毕,就要合那棺盖,我却像疯一般的扑了过去,双手死死扒着那厚重的木头,不肯松开。

希琰在身后抱着我,用力的抱着我。

他说:“马上就过去了,马上就过去了……”

我终还是累了,扭不过那力气,看着棺盖慢慢覆上了子煌的脸,这一次,是真正的诀别。

哭跪在地上。

看着他永远的离开我。

真的,恨不得就此随他而去……

子煌的墓在城西。

一片密静的森林之中。那天雪已积的没膝,刺骨的寒冷。我不知他长眠在这里,会不会感到寒冷。

转回身,看到了那些臣子担忧的神情。

心里顿时复杂的掐出血来。

他给了我一个天下,一个容不得我软弱的天下。

转回宫,病愈发的厉害。高烧,昏迷不醒,眼前都是些模糊的幻像。

想我们初见面的时候,我五岁,他九岁,似雾的杏花,如雪的衣衫。又想嫁给他时,皇宫上空那一片鬼魅迷离。还有虎骑关时的分别重逢,新年的酒醉,断断续续的幸福,刻入骨髓融入血脉的甜蜜。

但这些都是一触即碎。

挣扎着起来,看着屋外灯火昏昏,天明时分。

披上衣服往外走,绕过趴在桌子上熟睡的定儿,打开房门,果然在旁边看到了那人。

他抱着剑,靠在墙上,微微阖着双目,却万分警觉,感到我靠近便立即睁开了眼。

“醒了。”他道。

“嗯……”

他望着廊外:“看来今年的雪,还要下一阵子。”

“大概吧……”

……

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叫他。

他转回头,看着我。

雪簌簌的落,却又安静。缓缓对他道:“我脾气不好,又太倔强。以往摔倒了,总不肯让人扶,非要一个人爬起来。可是这次……”顿住,靠在柱子上苦笑,“这次摔的太重,我怕是要起不来了,所以……要你扶我一把,扶我起来……”

话没说完,他已将我拥在了怀里。

他说:“以后的路,我们一起走吧。”

※ ※※※※※※※※※※※※※※※※※※※※※7

子煌下葬了四日,我的身体才稍有好转。

倒不是药石见效,只是我现在还不能倒下。刚登上大位,天下初定,本就不稳,再加上董商那边还尚未有下结果,如果我支撑不住,一切辛苦都可能会付诸流水。

这日商容来见。他已被封了开国成南王,一席紫袍加身,领袖口滚了紫貂毛,显得分外雍容华贵。想他是该如此的,当初那个沾酒就醉的人,现在也替我撑起了半边天下。

问他:“地方的公文布告都发下去了?”

他点头:“朝中的人事问题,臣拟了一张百人表,陛下可以从中挑选十余人担任各部要职,当然,陛下也可以从民间选拔,另外恩赦,科举的事宜也都已进入了轨道,您不用担心。”

我见他似乎有事藏在心里,便问道:“你还有什么事要禀奏吗?”

他犹豫了下,才道:“陛下,臣想让您见两个人。”

“谁?”

“您见过就知道。”

绮绫殿,昔日的冷宫,现在暂且成了囚禁前朝宫人的局所。

按我的意思,这些宫人若是愿意留下,便让他们留下,不愿意的给些银钱,让他们出去安家也好。

但总有些身份背景复杂的人被关押了起来,比如子煌曾经身边的小禄子,还有齐太后,董皇后身边的贴身使女。

再有一些就是宗亲了。等着大理寺的判决,或是发配,或是出家。

走在里面,只觉得阴气逼人。

不是什么好地方。

商容在一座宫门前停下,转身对我道:“商容要陛下见的人,就在里面,商容就不进去了,告退。”

他退了出去。

我推开宫门,没有修葺的院子,被积雪铺的起起伏伏。往里走,转过影壁,便看到前面长廊上,似乎坐了个小小的影子。

心立时就紧张的透不过气来,屏住呼吸缓缓往那里靠近。

是个孩子。

三四岁模样,穿着身干净宽松的外衣。本该是玩闹欢笑的年纪,此时却安静的出奇。

抬头看着外面的雪,漆黑的眸子,那种神情,竟是像极了那人。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孩子的身份,忍不住迈步上去,地板的吱呀声却惊动了他。

小小的头转过来望着我,有几分不解,问我:“你是谁?”

我咬住下唇,竟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样突来的相见,我丝毫没有准备。

就在此时,里屋有了响动,是余若兰的声音,她不知道我来了,出来给那孩子边加衣服边道:“殿下,您怎么又这样出来了,万一着了凉该怎么办。”

“姨娘,有人来了。”那孩子指向我。

余若兰抬头,略微一愣,视线在我身上停了片刻,才慌忙跪下:“陛下圣安。”

我一时间忘了要扶她,只盯着那孩子舍不得移开眼,余若兰似乎明白我的心情,急忙叫那孩子过来,推到我身前道:“殿下,这是您的母皇。”

孩子的小脸上出现了一丝迷茫,却也乖巧的问:“您是我的母亲吗?”

我再也忍不住,一把将他抱在了怀里,难以成言。

那晚,立即将余若兰与元馨从绮绫殿接了出来。

第一次跟自己的孩子共眠,万分的期待,却又有些忐忑。

提前了一个时辰从紫辰殿回去,那孩子已经睡眼朦胧的躺在了我屋外的软榻上。有点诧异的问他:“怎么不去里面睡?”

他揉了揉眼睛,羞羞的低下了头:“馨儿想等娘回来一起睡。”

心里涌起了一股温暖,轻轻抱起他,放在了自己的床上。

躺下身,侧过脸看他。

见他水一般的眼睛一直直直的盯着我,便揉了揉他的头,笑问道:“在看什么?”

他竟是有点不好意思。轻轻往我身边靠了靠,道:“馨儿能搂着您睡吗?馨儿以前就想搂着娘睡了。”

我轻轻一笑,将他抱在了怀里。他身上暖暖的,有些微的乳香,干爽舒服。想这块血肉,分别了四年再又回到我怀里,不觉有点怅惘。

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他就像猫儿一般又往我怀里凑了凑,马上就睡熟了,偶尔轻轻喃了句:

“父皇说过,娘是天下最温柔的女子……”

对于元馨,有些大臣抱的是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元馨是前朝余孽,即便有我一半的骨血,也该着人看管,流放边疆。

这是我第一次对着折子发火,气得险些掉下泪来。

希琰在旁边看着,默默的帮我把凌乱的奏折收好,什么也没说。

也是看着他那个样子,我才忍下,只让此事平淡的过去。

等过了一月,宫里开始转暖,冰雪稍融。

自己独自在外宫里走着,不经意路过了四库院。

里面朗朗有读书的声音。有点好奇,便走进去,只看到一个老者,拿着酒杯,边饮边吟着诗句。

我身后的太监叫了声:“陛下驾到。”

他才往门外瞟了眼,慢腾腾起身,不深不浅的行了礼。

这让我隐约想起个人来。同样的倨傲,同样的倔强。只可惜那人已……

停下回忆,问他:“先生是何人,在此任何职?”

他道:“回陛下,臣姓郑,名则明,是史官。”

郑则名……似乎在哪里听过,仔细回想,记起来了,当初在虎骑关时,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