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打捞闪烁时间 >

第11章

打捞闪烁时间-第11章

小说: 打捞闪烁时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煮的竹筒鸭,煮出的汤油油的,滑得很,味道竟与三十年的顶级潽尔茶的一样,叫我称奇。在一小胡同里吃了肉燕、小笼包、鱼片,好吃的很。回到酒店做了足底按摩,每人三十元,服务员力量很大,按得我心中叫苦不迭。自打网球以来,浑身肌肉一直酸疼,开车开得我双肩更疼了,现在一抬起手来的时候便感到酸酸溜儿溜儿,这叫什么滋味儿啊!
  回到房间已是十二点,看了会儿电视睡去,早晨八点起来,吃了免费自助,写博客,准备出发,外面阳光很好,是个好天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在杭州吃面
1月16日。
  上午十点钟出发,擦了擦车玻璃,擦得就像没有一样。天气好得邪门儿,汽车上了高速路,心情格外好,觉得路两边的景物又亲切又自然,那些黄白色的小庙啦,那些屋檐翘着的房子啦,那些在山里的竹子啦树啦,都服服帖帖地待在那儿。小混混在边上一张张放着音乐,不是阴阳怪气儿的王菲,就是唠唠叨叨的周杰伦,周杰伦唱什么基本上听不懂,但有一首歌叫《双截棍》叫我给听出来几句,听的时候,我阴暗地想到他老了以后,还梳着现在的头发帘儿,但白发苍苍的,走路时不小心把名牌拐棍儿折成两截,想起年轻时唱的“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不禁哭笑不得——后面的情景我就只能偷偷笑了。王菲的音乐很适合开车时听,松得很,有点像穿裙子的姑娘内裤掉了把自己绊了一跤才发现的那一种,“不要我的我不要”,真是又聪明又有性格。还听了痞子阿姆的,比较丰富,像三个歌手在一起唱,折腾得厉害,听得我忍不住超了几辆大卡车。
  中途在同三高速的收费站堵车一小时,其余的路段儿很顺利,开车开得双肩疼,但情绪高涨,就跟自己跑似的,一路冲到杭州,全是缓缓的山区高速路,很多隧道及转弯,气温约十度左右,到杭州已是晚上。在望江路的“惠娟面馆儿”吃了我最爱吃的爆鳝面,然后趁着黑夜,绕着西湖转了两圈儿,当然只看见一点点反射着灯光的湖面。过几个桥罗锅桥时,小混混高兴得直叫,我没把车开得更快,是怕后备箱里的东西颠坏了。
  杭州的夜晚漂亮极了,西湖那一带的酒吧比以前更多了。住进饭店后,本想写一写博客,不料在网上碰到很多朋友,聊天好几个小时,还约了回北京打网球的人,困了。明天还要去附近的一个剧组探班儿,看看朋友老孟,他在那里当摄影,还有一个叫毛卫宁的导演我也认识,前一段儿还在电视里看过他拍的电视剧《梅花档案》,当时他们在成都拍,我去色达,路过成都,也去探过班儿,不知这一次他们拍些什么。据说老孟有一些东西要我带回北京,也不知我的车能否装下,争取明晚到上海。
   。。

上海到了
1月17日。
  早晨八点钟起来,吃完免费早餐后,回到房间又困了,睡了一会儿,醒来已是十点多了。开车围着西湖转了一圈,在杨公堤被警察拦下,却说不出我什么毛病,因为我开得太慢了,那段路只规定了不许超过40公里,却没说最慢可开多少,我估计我的速度也就是15公里吧,因为所有的车都从后面压着白线绕过我,他们才该被罚呢。
  西湖还是很美,特别是在阴天里,光秃的树木围在一起,拢着一团团的烟雾,一条条小径掩映在黄灰色的草木中,沿着西湖建起的各种建筑错错落落,为这一片水面平添了一股人类活动的气息。我从车窗中闻到一股冬天的树木所散发出的香味,带着寒意,而这股寒意裹在烟雨中,在冬天的江南徘徊,我意识到离去的岁月就深埋在一种人人都有的动物敏感中,它与土地接近,叫人忧伤,却也使一切继续。情绪波动使我感到存在的真实,就是这样的真实。
  出了杭州,开上沪杭甬高速,到了嘉兴休息站吃了一个嘉兴大肉棕,好吃!下了高速,来到老孟的剧组,老孟正在洗脚,我要急于去上海,没有在那里停留,取了两箱酒,放到后座下面,还有两箱DAT录像带,帮他带回北京(据说飞机上不能带)。
  一直开到上海,也是一个“堵”城,到处都是车。我一直开向徐家汇,见到上海体育馆,就急忙离开公路,把车停在运动员之家,我有一次来上海就住在这里,比较方便。来上海不能开车,太麻烦,走着最好,与小混混逛街,去了衡山路。可惜不是周末,酒吧人不多。来到襄阳路,小混混饿了,吃完饭已是快九点,假货小摊儿都散了,天上还下了雨,越下越大。明天来吧。
  站在街边儿,却打不到车,站在公共汽车站下打,正好一辆公共汽车开来,挤上去,是32路,终点站正是上海体育馆。回来洗澡、看电视、上网,小混混吃路上买的零食,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我与朋友在网上聊天,问老颓(他在上海待过一年多)有什么地方可去,老颓说,上海那种地方,没钱去哪儿都没意思。哈哈。不过我喜欢看看街上的上海人,今天还看到公共汽车里的上海人,顽强、有韧性、聪明、细致周到,什么事都干得很漂亮,就连街边八毛钱一个的肉包子比哪里做得都好吃,估计现在的上海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看起来都干净整齐。我现在已过了只看上海美女的年龄,我更欣赏上海女人脸上坚强的表情,这表情就在城市的街道上四处漂浮,很像这一座城市的表情——从我这双游手好闲的眼睛里望去,夜色中的上海显出一种以前从未注意过的明智与合理,能在这里如鱼得水地生活,得有一点城市智慧才行。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海一日
1月18日。
  早晨起来看澳网,一直看到十二点。
  上海依然阴雨连绵,出门打车打了半天,竟没打到,于是一咬牙,开车出动。
  在北京,顶多是走一走两条路相交叉的那一种路,但在上海,我得学会走六字路口——三条路交会在一起。
  记得以前我在上海开车就有这种对话——
  “左转还是右转?”
  “左转!”
  “不行。”
  “为什么?”
  “靠,左边也有两条路,到底走哪一条?”
  但今天运气不错,小混混不知为什么来了灵感,忽然认得地图了,坐在我边上指路,居然很少出差错的一一到达目的地——先是去了襄阳路逛街,买了一堆便宜货,比别的地方便宜货还便宜,全装在一个个垃圾袋里堆在后座上,每一件都不超过一百,这里比北京已经拆除的老秀水品种多,还分AB货及水货,我像是回忆似的买东西,卖一百二的运动衫杀一个六十,对方不肯,我转身就走,后面传来意料之中的求饶声:“给你给你,别走!”
  从那个便宜货一条街出来,饿得可以,就在路边上的一个饭馆吃了顿饭,然后顺着淮海路去了外滩,接着是人民广场,然后是浦东,从环线绕着上海转了一圈儿。小混混起初不会看地图,后来一着急学会了,开始喜欢对着地图给我指路,她指路指得很准,我们开着车在上海东绕西绕,似乎整个上海的门都对我们打开了,想去哪里都可以。
  我们开着车夜游上海,小混混趴在车窗上,看雨中的上海灯火及建筑,看得出来,她喜欢这里,最后余兴未尽,一条条路地找下去,居然找到了新天地。在TMSK喝了杯咖啡,吃了一汉堡,这酒吧第一次来觉得很讲究,后来被更讲究的北京后海荷花市场给灭了,它的名字像是“他妈的石康”拼音缩写,也不知是谁起的,真缺德。
  开车走在上海,冬天的凄风苦雨使上海的闹市变得冷冷清清,车窗上淌下的雨水也使上海的形象有点模糊变形,但依然是那么洋范儿——干净、美观、舒适、方便、效率高,便于人们使用。谁能不喜欢这里呢?
  明天要走了,回来上网看天气预报,仍是雨,江苏下雨、河北也下雨,还有小雪,全国各地到处都是雨雪,似乎整个中国都被阴云笼罩着。我在一汽车装饰店换了两支新雨刷,还买了一支备份用的保险丝。记得有一次与一朋友在大雨中的高速上开车,在离上海近10公里左右的地方,雨刷忽然停了,顿时我们陷入恐慌,只见两边不断有车飞速超过,但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我的朋友试图把头伸出窗外给我指路,不到一分钟便把湿淋淋的头收回来,我们慢慢并线,停在路边,打开双蹦,唉声叹气地胆战心惊地抽着烟,熬了一个多小时,等雨小了一些后,才敢慢慢开动,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一个修车铺,只是换了一支保险丝。我得汲取那次教训,平时谁能想到雨刷那么有用呢?
  

京沪线
1月21日。
  从上海到北京,一路上比较疲惫,一个人开车无法换手,到休息站休息也不知如何休,只是走到车下站一会儿,让凉风吹吹我发昏的头脑和发麻的双腿,然后重新钻进车内,继续上路。
  在高速上,除了超大卡车以外,简直无事可做,但若有无数辆大卡车可超,也就提不起兴致来了。
  中间在高邮、泰安、天津停了一下,基本上一直在开,双臂酸痛,想到作家韩寒竟当了一名赛车手,我曾在旅店的电视里看到巴黎——达卡尔拉力赛,看到赛程是那么艰苦,不禁对他产生敬意,希望有一天可在这种高等级赛事中看到他的身影,也给作家这一行争一争气。美国的海明威喜欢参加战争,法国作家圣·德克旭贝里驾驶战斗机直接参战,显得男子气十足,而中国作家若能参加高等级的专业车赛,也算有点力量与勇气,免得一提起作家,人们眼中不是浮现出色狼,就是流氓;要么就是文质彬彬,风一吹就满地捡眼镜的傻样子;还有更无聊的,就是油头粉面的假时髦人士(因为无钱无势很难谈得到时髦);更惨的是与娱乐人士竞争出位,丢人。在我眼里,作家最不济也应该混成社会上的小淘气,当然啦,要是能当成什么社会良心,文化英雄、甚至圣人是最好不过了,可并非人人有这样的能力与运气,但若想入非非,试图靠写作来发财的人,恐怕有点入错了行,因为从概率上讲,干其他更实际的行当比当作家致富的机会要大。
  在雨中出了上海,过了江苏界前后,雨仍未停,接着气候变成雨夹雪,然后在山东遇到一场小雪,那时正是夜晚,打开远光灯,可看到雪花向着眼前直飞过来,有点像看立体电影,很有趣。但不久却发现路面结冰,车在上面开到20公里每小时还有点控制不住,有点像溜冰,转动方向盘时要十分缓慢,刹车也是。
  因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这就是开小车的不幸之处,哪里也碰不得,因为无论是大卡车还是边儿上的护栏,显然在碰撞方面都比我有优势,还得防着大卡车失控撞我,比较紧张。还好,路上大车不多,在这种溜冰路上开了有一小时,忽然我觉得雪停了,方向又可控制了,但路面上有没有冰却不知道,我出于惯性仍不敢快开。磨了二十分钟,终于忍不住停下车,先用脚试一试路面,没有把握,用手去摸路面,我靠!无冰无雪无水,正常路面!气死我了!我跳上汽车,一下子把车开到120公里,想想自己刚才小心翼翼的样子,真够傻的。
  越往北,地势越开阔,冬天的北方真够沧桑的,一切都是光秃秃的,看不到绿色,一些自然村散落在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