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老乡亲 >

第10章

老乡亲-第10章

小说: 老乡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各有专精,总之人才济济,一时也说之不尽。至于单弦快书、八角鼓、



太平歌词,严格说起来,都不属于大鼓范围,我们姑且搁在一边不谈,现
在就谈谈相声吧!
御前犯瘾万人迷
    “相声”是无所不学、皆相其声的一种技术,所以叫做相声。相声
的内容不外是说、学、逗、唱,方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多人相
声”三种。单口相声,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一人干说,非有真正功力的
高手,是叫不住座儿的。北方有一个吉评三纯粹以聊闲篇、说笑话为
主,华子元以学各位名伶腔调逗乐,又叫戏迷传,其实也是单口相声。
上海有个韩子康,他的单口相声是以口技来号召。扬州有个朱大麻
子,三言两语能逗得听众捧腹大笑,而且所说笑话极少重复,可惜扬州
乡音太重,只能在苏北里下河跑码头,论玩意儿实在是冷隽幽默,不可
多得。陈含光先生说他听朱大麻子相声,至少在一千段以上,只听过
一次卖扁食重复了,您说他肚子里有多少笑话?对口相声一逗一捧,
生动活泼,比单口容易讨好,所以比较普遍。至于多人合说相声,属于
捧场凑热闹性质,那就不算是相声正宗了。
    说相声老一辈的艺人,首推万人迷、张麻子两人,杂耍艺人能够进
清官御前献演的,只有抓髻赵、万人迷、张麻子三人。万人迷常说,他
吃过上赏的豌豆贡,还有西太后御用的福寿膏。因为万人迷鸦片烟瘾
极大,有一玖官里传差,他把大烟抽足了兴高采烈地跟着传差的进宫,
准备在御前好好露两手,谁知抓髻赵连唱了三段什不闲儿,他烟瘾一

过,浑身直冒冷汗,站在那儿连眼皮都抬不起来啦。西太后一看万人
迷这副德行,以为他不是得了急症,就是中了邪啦,一问大公主,才知
他是犯了烟瘾,于是赏了十个烟泡儿,让他抽足了再说。谁知万人迷
磕头谢过恩,等不及移灯就火,一扬脖儿就生吞两个烟泡儿下肚,其余
八个就揣起来了。精神一振作连说了《八扇屏》、《大上寿》、《报菜名》
三段吃重的活儿,逗得太后龙颜大悦,那次特别赏了一块打簧金表还
有二十两银子。前门外有一位绸缎庄掌柜的,也是位资深的瘾君子,
听说万人迷有八个御用的烟泡儿,抽下去能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于
是千方百计托人跟万人迷情商想把烟泡儿给匀过来。万人迷一看是
只肥羊好买卖,一个烟泡儿要用十两西口土来换,而且最多只让四个
泡儿,人家一一照办。万人迷得意非凡,后来把这档子事还编出了相
声,形容犯烟瘾的穷凶极恶,令人笑得都肚子痛呢!
    得到万人迷传授的是张寿臣,给他当下手的是陶湘茹,长得一副
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窝囊相,可是玩意儿真地道,你逗我捧,说得是严
丝合缝点水不漏。张寿臣的山京话也是他的绝活儿,他能把鲁东鲁西
的话分得清清楚楚。长腿将军张宗昌,在北平住石老娘胡同时候,有
一次叫了一档子杂耍来庆贺端阳,张宗昌要他用登、莱、青的话各说一
遍《劝徒弟》,说完正赶上张推牌九坐庄大赢,一高兴说这一锅赢多少
都归你吃红,结果张寿臣分了七千多块现大洋,照当时市价算,可以买
好几百亩上则田啦。中国有句俗语是“艺人不富”,他过了几个月舒心
日子也就把这些大洋折腾光啦。



爱国艺人小蘑菇
    张寿臣晚年调教出一个好徒弟常宝昆来,常的艺名叫小蘑菇,长得
滑头滑脑,伶牙俐齿,满嘴新名词。他的父亲叫常连安,在富连成坐科,
虽然跟马连良是师兄弟,可惜祖师爷不赏饭吃,唱、做、念、打,要什么没
什么,只好给小蘑菇捧捧哏啦。张寿臣常说:“常连安给儿子捧哏,越捧
越不哏,早晚父子俩一块儿鞠躬下台。”日子长了,常连安也体会出自己
连捧哏都不是块料,这才洗手收山,每月跟儿子领“退休俸”去当老封
君,换上赵佩如给小蘑菇充当下手。小蘑菇到了抗战期间,在相声界渐
渐成了新派艺人领袖,平津的杂耍园子争相延聘,他也真肯下功夫,不
时编一两段新鲜玩意儿来说。有一年中秋节在哈尔飞说了一段买月饼
应景的故事,他说,有一天他去天桥找云里飞,走到前门大街正明斋饽
饽铺门口,看见琉璃窗内陈列一只翻毛月饼,足有七寸盘子那么大,标
价五块钱,他一时动了孝心,打算买一个回去孝敬他姥姥晚上压咳嗽。
谁知进去一看,那只磨盘大的月饼比颗象棋子大不了多少,出来看仍旧
是大磨盘似的,进去看依然是不丁点。他再仔细一琢磨,敢情月饼前头
放着一枚放大镜,所以从放大镜往里看月饼自然放大了若干倍。他跟
掌柜的一打听,掌柜的说:“在皇军管制范围内,面粉油糖部受管制,能
做出月饼来卖,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您别不知足论大论小啦。”这些话不
几天传到了日本宪兵队的耳朵里去,少不得把小蘑菇抓去问话,虽然第
二天就把他放出来,挨揍没挨揍不得而知,可是足足在炕上躺半个多月

才上园子那是事实。日本人提倡大东亚共荣国,华北地区,只能吃混合
面,连洋白面都吃不着了‘。小蘑菇在说《开饭馆》那段相声时,借题发
挥,他说:“现在可好了,大家要过舒服日子啦,现在洋白面可落价了,一
袋子只卖两块二毛五!”(抗战前夕北平三阳牌面粉,每袋子二十二公斤
确实卖两块二毛五一袋子。)赵佩如问:“真有那么便宜吗?”小蘑菇从怀
里掏出一个狮子牌(日本出品)牙粉袋来说:“就是这种袋子呀!”结果又
被狗腿子们弄到日本宪兵队臭揍一顿。三番两次被日本鬼子一折腾,
无形之中台下听众心里都认为小蘑菇是爱国艺人,更受欢迎啦。抗战
一胜利,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张雪中中将,对沦陷区八年抗战忠贞不屈
的教授们每位致赠两袋子洋白面,小蘑菇居然也获得那份儿荣宠,他自
己也觉得这八年艰苦,算没白熬。
假斯文高德明
    高德明初籍籍无名,是在电台上给明明眼镜公司做广告,一下子
红起来的。他跟绪德贵是上下手,高德明实大声洪,说话干脆利落,配
上绪德贵萎缩窝囊的神情,可以说相得益彰,夭生的一对。他有几段
绝活,《永庆升平》学胖马说山东话,走《倭瓜镖》把当年镖局子接镖、起
镖、走镖、收镖说得头头是道。后来他在西单商场启明茶社说相声,北
京大学有几位社会学教授,每天风雨无阻到启明茶社听高德明说相
声。前几年在台北逝世的汪氏中文速记发明人汪一丁(怡)教授曾经
跟我说,听高德明的相声,因为他发音正确,启发了“他不少灵感,有些



速记用符号,都是听他的相声领悟出来的。高德明虽然读书不多,仅
识之无,可是他别具只眼,对字画的鉴赏力甚高。他有两幅真石涛,也
有几幅假石涛,还有几幅仿石涛,他能指出布局、笔法、气韵、点染的优
劣,甚至于纸张、图记、印泥、裱工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他自己说他就
爱山水画,没事就到胡佩蘅家看他教学生画画,一边改画稿,一边讲说
画法的精奥,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变成鉴赏的行家。
    同行中有位说相声叫张傻子的,上过几年中学,自认是斯文一派,
他看高德明是个粗坯,还懂什么字画,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假斯文。有
一年夏天,扬仁雅集在中央公园四面厅开扇面大会,张傻子跟高德明
一块儿逛公园,遇见北平清流派画家溥雪斋、溥松窗两位画家也来看
画展,高德明买了两个扇面,一个是徐燕荪画的工笔仕女“红线盗盒”,
一个是惠拓湖画的青绿山水。溥雪斋看了这两扇面跟张傻子笑着说:
“你们管高德明叫假斯文,可是看他选的这两个扇面,他对画的鉴赏能
力,已经有相当火候,假斯文应当改为真斯文了。”后来高德明在相声
场子里,把这桩事抖搂出来,大家才知道高德明看画,还真有两把洋刷
子呢!
后起之秀侯宝林
    相声界后起之秀是侯宝林,他跟郭启儒是上下手。侯宝林是外号
大面包朱阔泉的手抱徒弟,大面包跟老一辈的相声名家崇寿峰学过

过分痴肥,精神不能集中,在台上老想打盹,口齿又不清楚,白天带着
侯宝林赶庙会,或是平民市场摆地摊儿的场子,到了晚上师徒二人就
到花街柳巷串胡同递折子啦。说相声的下街串胡同,必定有个小手
折,把会说的段子都写在上面。串妓院有个规矩,只准进北班子递折
子请姑娘客人点唱,南方班子姑娘都是南花北植,不懂相声,所以不准
进门兜揽生意。据老于此道的说:折子分折子里折子外两种,价码也
两样,折子里的都是光明正大不带脏字儿的段子,折子外头的有《八扇
屏》、《补袜子》、《西门庆家宴》、《大姑娘洗澡》等等,那就五彩缤纷,黄
中带粉,能让您听得面红耳赤,大把掏钱了。
    在敌伪时期,侯宝林渐露头角,过不几天,就能编出几段新玩意儿
来。他说:昕人家背地里说,日本人把白米白面都供应军需,愣说混合
面营养卫生,强迫大家来吃。他不信邪,吃了一个礼拜混合面,得了粪
结,愣拉不出屎来。有好心人送了他半小瓶梳头油,他是恨病吃药,半
瓶油立刻就倒在嘴里顺流而下啦。不一会儿就感觉肚子痛,蹲在茅坑
上,一个劲儿“劈里啪啦”拉出一根外劈材棍儿来,敢情混合面掺有锯
末子,您说坑人不坑人?
  侯宝林嘴甜人缘好,虽然没人检举,可是说了这个段子,也害得他
几天没敢上园子。最近看新闻纸报道说,侯宝林当了大学教授,这在
杂耍艺人中可算是一种异数,希望他保此天真,一灵不昧,也不枉他师
父师叔们调教他一场啦。



我曾看过的北方庙会
    在幼年时节,读《彭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永庆升平》等
一类旧武侠说部,看到胜官保的龙头杆棒,能屈能伸,还能暗发子午闷
心钉,把敌人一兜一卷,就是一溜滚儿;黄天霸袭先人余荫三枝金镖迎
门三不过;欧阳春七宝刀削铁如泥,就是白菊花晏飞的紫电剑碰上,也
要缺口;山东胖马大铡刀,刀沉力猛,面前无三合之将。据说像这样英
雄人物,偶然间也会在庙会上拉场子卖艺,或是替朋友向同道闯字号
争地盘儿,显显身手。所以北平各定期庙会如隆福寺、护国寺、白塔
寺、土地庙,不定期一年一度太阳官、蟠桃官,凡是开庙拉有把式场子
的,我总要想法去瞧瞧才得心安,以免错过眼福。
    年复一年,虽然一场不漏,不但真正打斗没遇上一次,就是有踢场
子,也是剑拔弩张,虚张声势。眼看动手过招,就有当地有头有脸好管

闲事的人出来两边一说合,小饭馆一摆请,满天云雾立刻化干戈为玉
帛,你兄我弟,又没有热闹可看啦。
    有一年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寿诞,北平西便门外蟠桃官扩大庆祝,
加上北平牙行红果高家老太太八十大寿,重孙子弥月,两档子喜庆事,
在娘娘神座前搭了一座金饰鳞鬣四户八牖的戏台,名为草台子,实际
雕蔓焕彩,比正式戏园子还要雄壮侈丽。据说请来的名角是上海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