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 >

第78章

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第78章

小说: 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从鸡叫干到鬼叫,一天下来还勉强能交足数。凿啊凿啊,活越做越细,石 

  屑也就越来越少,上头定的数字还是一两不减。有些年纪大、体力差的,活 

  活累死了;有的熬不过这活罪,跳了崖。眼看限期一天天近,皇帝派来的监 

  工,也接二连三地换,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石匠当中完不成三斗三升石屑 

  子的,给打死了,造反的给杀头了。抛在山崖下的尸首越来越多,所以,后 

  来这地方又“坟头”。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几个石匠半夜聚在一块商议。这个说:“我 



① 明成祖(1360 一1424)即朱棣,年号永乐,1403 一1424 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建文四年 



 (1402 年)夺取帝位。 


… Page 297…

们是乡里人挑粪担子——前后都是屎 (死),不如逃吧!” 

     那个道:“逃哪块?没看见逃出去的,都抓回来杀了?” 

     商议来商议去,没得个好办法。一个平素少言寡语的老石匠开了口:“依 

我看啊,硬拼不如软拖。” 

      “怎么软拖呀?” 

     老石匠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天天做活,可看见太监是怎么监工的?” 

      “躲在大树荫底下,老远地望啊。怕晒哩!” 

      “二爷天天是怎么验收石屑子的?” 

      “站在高墩上捂着鼻子,怕灰哩!” 

     老石匠笑笑说:“站得最近、看得最清的还是我们石匠。每天交石屑子 

的时候,我们来个斗底朝天,装它浅浅一层,远看不就是满满一斗吗?拖他 

奶奶的,叫他收不了场,歇火!” 

     石匠们个个说好,夸老石匠:“生姜到底老的辣。”一传十,十传百, 

阳山上的石匠都用上了这个好办法。从那以后,不论是老是少,天天如数交 

出三斗三升石屑子来。胖太监心里暗暗高兴,还以为是他手下人鞭子打出来 

的哩! 

     胖太监虽然高兴,承办这桩美差的那个官儿,看看工程,心里直发毛, 

真好比正月十五盼过年——早得很呐!眼看限期要到,那官儿六神无主,只 

好抖抖霍霍去向皇帝请罪。皇帝一气,把他推出去斩了。明成祖心里嘀咕: 

什么玩意呀?一块碑这么难做?干脆把碑材运进城,放到我眼面前来,倒看 

是驴子不走还是磨子不转? 

     哪晓得那碑材实在太大,就是千军万马来也搬它不动。皇帝不死心,又 

派了三个最信得过的大学士,上阳山看看究竟。三个大学士爬上阳山,抬头 

一望,这么大的碑材,出娘胎没见过!有个胆大的,想爬到碑身上去量量尺 

寸,人还没上去,头就吓晕了。三个大学士回宫向皇上一回报,皇帝也哈住 

了嘴,脸吓得煞白。哪个叫他要越大越好的呢? 

     大碑运不来,朱棣只好另派人到龙潭,做了一块小得多的“神功圣德碑”, 

放在四方城里,也就是现在这一块。 

     那阳山的石匠,后来多数在当地安了家,直到今天。他们的子孙当中, 

还有不少继承祖业,是手艺高超的石匠师傅哩。南京一带用的斗,也跟外地 

不一样——底大口小,传说就是那早晚阳山上的石匠传下来的。那块大碑材 

呢?你一登上阳山就能望见,已经原封不动,足足睡了五百七十多年啦! 

                                                       王引 崇辉 搜集整理 


… Page 298…

                                      崇祯测字 



                                        '中国' 



                                                                       ① 

       话说闯王李自成兵围北京,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 虽知大势已 

  去,终不肯束手待毙,依仗北京城高壕深,坚守不出,以待救援。 

       闯王义军攻城不克,损失惨重,军师宋献策献计,让闯王设法动摇崇祯 

  坚守孤城的决心。他附在闯王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闯王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宋献策乔装扮成一测字老先生,混入北京城内,在皇宫附近, 

                                                            ②            ③ 

  摆下测字摊,一幅白布招牌迎风摇摆,上书:“鬼谷为师,管格 是友。” 

       原来宋献策深知崇祯皇帝素信天命,平常喜欢招些江湖术士进宫相面、 

   卜卦。每日早起,必在乾清宫中虔诚拜天,然后上朝。洛阳失守,崇祯叔父 

  被杀,使崇祯感到“上天弃我,剪灭大明”的“预兆”。宋献策此行,就是 

  要使崇祯承认,这种“预兆”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 

       再说崇祯皇帝自闯王兵临城下后,终日寝食不安。这日,带上贴心太监 

  王德化,青衣小帽,溜出皇宫,一来想了解一下民心,二来想了解一下真实 

  军情。 

       看到宋献策测字摊上的招牌,崇祯皇帝停住了步子,心想,平日召进宫 

  来的江湖术士,怕我治罪,尽说些阿谀奉承之词,什么“援兵将至,闯贼气 

  数将尽”。今日这测字先生,不明我的身份,想来不敢欺我,我何不测上一 

  字。想着,便与王德化嘀咕两句,朝测字摊边的长条凳坐了下去。 

       王德化将身凑近宋献策轻声说道:“先生,我家主人想测一字。” 

       宋献策抬头一看,见王德化年近四十,却脸白无须,且声细如女子,知 

  其为太监,再看看坐在一旁的崇祯,心里已明白八九分,即刻笑脸相迎问道: 

   “不知客官欲测何事?” 

       王德化赶忙答道:“我家主人欲测国事。” 

       宋献策闻言,心中暗喜,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递到王德化面前说:“需 

  测何字,请客官动笔。” 

       王德化随手朝招牌一指说:“就测那‘管辂是友’的‘友’字吧。” 

       宋献策把那“友”字端端正正地写好,左手捧着字,右手拈着须,思索 

  片刻道:“客官若问他事,尚可另当别论;若问国事,恐有些不妙。你看‘友’ 

  字这一撇,遮去上部,则成‘反’字,倘照字形而解,恐怕是‘反’要出头。” 

       崇祯一听,面色骤变,王德化更是惊得非同小可,赶忙摇手道:“错了, 

  错了,不是这个 ‘友’字。” 

       宋献策听罢,慢条斯理地问道:“客官莫非测的是有无之‘有’字?” 

       王德化看了看崇祯的脸色,连连点头答道:“对对对,就是这个‘有’ 

  字。” 

       宋献策随即在纸上写下一个“有”字,端详再三,沉吟不语,只是不住 

  摇头。 



①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 (1611—1644)朱由检,年号崇祯,1627 一1644 年在位。 

② 鬼谷:中国古代传说人物,通常称为鬼谷子或鬼谷先生。姓名,生时传说不。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 



之术。 

③ 管辂 (lu)(209—256 )三国魏术士,精通占卜。 


… Page 299…

     王德化赶忙催促道:“先生快测,莫要耽搁了我们的工夫。” 

     宋献策站起来,将身凑近崇祯与王德化,轻声说道:“若是这个‘有’ 

字,恐怕更为不祥。你们看这个 ‘有’字,上部是‘大’字缺一捺,下部是 

 ‘明’字少半边,分明是说,大明江山已去一半。” 

     那王德化一听,只吓得冷汗直冒,连连叫道:“不不不!不是这个‘有’ 

字,不是这个 ‘有’字!” 

     说着,抓起桌上的毛笔,可是,不等他落笔,崇祯拍案而起,劈手夺过 

王德化手中的笔,恶狠狠地骂道:“不中用的奴才!”一边骂着,随手在身 

边的纸上写下一个申酉戌亥的“酉”字,往宋献策面前一推。那宋献策不慌 

不忙将字接过来,凝神沉思,时而愁眉紧锁,倒抽冷气;时而急搓双手,连 

连顿足。急得崇祯坐立不安,不断催促。宋献策却无动于衷,两眼低垂,默 

不一语。 

     崇祯着急地问道:“先生因何一言不发?” 

     宋献策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此字太恶,在下不便多言。” 

     崇祯听罢,心里一凉,仍然硬着头皮道:“测字之人,只求实言,先生 

不必隐讳。” 

     宋献策见催促得紧,看看“火候”已到,便假装神秘地说道:“此话说 

与客官,切莫外传,看来大明江山,亡在旦夕,万岁爷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你看这 ‘酉’字,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缺足,分明暗示,至尊者 

将无头无足矣。” 

     崇祯不听则罢,一听此话,只觉得头昏目眩,腿脚发软,若非王德化在 

一旁搀扶,早已瘫倒在地。两人再也无心去了解民心军情,一路长吁短叹回 

宫。崇祯皇帝大概是怕闯王真会将他千刀万剐,第二天,便带着王德化,在 

煤山自缢身死了。 

     守卫北京城的官军,听说皇帝已死,顷刻树倒猢狲散,北京城不攻自破, 

闯王义军也就顺利地开进了北京城。 

                                                          余治淮搜集整理 


… Page 300…

                                 韩大力掼死鳌拜 



                                       '中国' 



                  ① 

        康熙皇帝登极的时候,还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他不能亲理朝政,天 

  下大事全由辅政四大臣作主。尤其辅政大臣鳌拜,他自恃功高,不光不把那 

  三个辅政大臣放在眼里,就是连皇上也得听他的摆布。 

       每天早朝,都是鳌拜领着小皇上登上金銮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不 

  管有什么奏折,鳌拜说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他常常提起御用的朱笔,替皇 

  上批复奏章。有一次皇上没听鳌拜的话,被鳌拜在屁股上打了三巴掌,他当 

  面不敢说话,背后去找皇太后哭诉。朝中大臣谁要是反对鳌拜,轻的丢官坐 

  牢,重的就要丢了性命。大臣们把这些事看得一清二楚,都把鳌拜的话当成 

  圣旨,凡是鳌拜让办的事情,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康熙皇帝长到十岁,就打定主意要除掉鳌拜。他在八旗子弟中,选了一 

  百名身强力壮的少年,整天陪着他练习拳木,研究武艺。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百名拳手人人精通拳术,个个武艺高强,许多武林高手都不是他们对手。 

  这百名拳手里有四个大力士,就是张大力、王大力、韩大力和赵大力。强中 

  自有强中手,那韩大力又是四强之冠。 

       韩大力是镶红旗人,自幼父母双亡,因为生活贫苦,就到西苑校场去“挑 

  缺”。他光有一身笨力气,骑马射箭的武艺都很平常,没有被挑选上,韩大 

  力不服气,就闯进演武厅找主考官去讲理。主考官见他身材魁伟、膀阔腰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