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培养最棒的男孩 >

第5章

培养最棒的男孩-第5章

小说: 培养最棒的男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法1: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有人戏称,如果男孩兜里有大量的钱财,那么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有可能买回囚车和监牢。所以,为了男孩的积极奋进,为了男孩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是让他过点“穷日子”为好。
  方法2:让男孩体验一些挫折
  家长的大包大揽,会让男孩变得意志不坚定、心理承受力差,稍遇打击或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所以,一定要让男孩多经历一些挫折,然后再鼓励他去克服并战胜它们,这样他才会越挫越勇。
  方法3:让男孩学会独立
  一个时时处处都要依靠父母,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十分缺乏的男孩,将来是没有能力接受社会上各种挑战的。所以,从小就要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并教导他们独立承担所有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男孩才会有出息。
  方法4:适当让男孩受点儿委屈
  男孩必须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学会承受。适当地让他们受点儿委屈,会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会淡化他们的逆反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方法5:让男孩学会承担责任
  责任是男人肩头的“徽章”。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才让男人更显魅力。所以,家长要从小对男孩进行责任心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将来有能力担起家庭和社会赋予的重担。
  家庭是男孩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仅仅给予男孩生命,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塑造着他们的未来。所以家长有义务把男孩培养成能够撑起一片天的真正的男人,就像教育专家说的那样:“作为父母,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儿子们从‘不成熟、反复无常的少年转变成诚实而有爱心的男人,他们尊重父母、尊重婚姻、信守承诺,是果断有力的领袖、优秀的劳动者,保持着健康的男性气质。’”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家长,但在教育儿子上,爱有“小爱”和“大爱”之分。那种一味地娇生惯养的做法,只能算是“小爱”,而“穷”养儿子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爱”。大爱无疆,男孩只有历经了“穷”养的风雨,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家庭和社会撑起一片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挫折教育:培养男孩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陪伴他们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约翰?贝曼
  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许多挫折。经过这些逆境的打磨,他们才会慢慢学会逆事顺办,学会坦然面对失败,并把挫折当作一种挑战。所有这些经验都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库,赋予他们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承受失败的能力。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的男孩大多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他们很少会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也会在家长的大包大揽下轻松跨越过去,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他们承受能力的缺乏。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长们必须明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必须要让他经历一下“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制造”出各种难题,让孩子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他们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男孩要自强自立,成为生活的强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因为人生的道路总有坎坷,生活的大海总有波涛,如果不在儿时就养成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品质,那么就无法承受成长道路上的任何风雨。因此,挫折教育对于培养男孩来说值得提倡。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老肯尼迪非常注重对儿子坚强性格和精神品格的培养。
  有一次老肯尼迪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玩,由于马车速度非常快,在一个街道的拐角处小肯尼迪猛地被甩下了马车。老肯尼迪虽然立即勒住了缰绳,却没有下车去扶起儿子,而是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小肯尼迪向父亲求救了几次,可是都遭到了父亲的拒绝。老肯尼迪说:“你要自己站起来,自己爬上马车。”
  小肯尼迪见父亲确实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于是便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艰难地爬上了马车。
  老肯尼迪问:“你知道为什么我要让你自己站起来,自己爬上马车吗?”
  小肯尼迪摇了摇头。
  老肯尼迪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经过无数次挫折的历练,才会有所作为。”
  小肯尼迪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正是父亲从小对肯尼迪的挫折教育,才使他最终克服万难,登上了成功的顶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家长与其为男孩遮风挡雨,还不如在男孩前进的道路上再多设置一些沟壑,然后让他们勇敢地、大踏步地走过去。这样才能锻炼出他们正视挫折,超越挫折的能力。
  具体来说,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让男孩克服依赖的心理
  如果家长总是帮助男孩解决困难,那么就会导致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自然地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
  所以,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男孩的依赖性。比如,摔倒了就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做错了事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后果。只有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方法2:利用创设的困难情景,提高男孩的挫折承受力
  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在男孩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现实情景“制造”一些难题,然后让男孩开动脑筋,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去克服这些困难。这是提高他们承受挫折能力的好办法。
  方法3:利用榜样的作用,增强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男孩都喜欢听英雄人物的故事。所以,家长就要学会利用这种机会,多向他们渲染一下英雄们是怎样克服困难、挑战挫折并最终赢得胜利的。然后,让男孩以这样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方法4:多鼓励,改变男孩的受挫意识
  只有不断得到鼓励的男孩,才能在挫折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家长要多给予男孩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虽然挫折教育是男孩成长的必经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别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来,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果不注意这些,只是一味地加强“难度”,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男孩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挫败感,这样就事与愿违了。
  挫折是人生的里程碑。男孩只有经过挫折的考验,才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将来也才能更有出息。因此,家长要引导男孩树立向上的人生观,正确面对挫折和痛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样才能成为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强者。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家长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这样他们才能在人生浩瀚的海洋中力挽狂澜,乘风破浪。当然,对男孩的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要求家长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一些技巧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然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教育之中,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远离奢侈:再富也不能富男孩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教育格言
  虽然“穷”养的深刻内涵是培养男孩坚韧的品质,但拒绝物质享受则是“穷”养的基础。
  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但这种爱有时候却显得有些缺乏理性。尤其在孩子之间的攀比热潮中,家长几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条件好的家长二话不说就给买,条件差一点的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要买名牌山地车,买,当然要买,别的孩子都有,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家长更是会高兴地倾囊而出,给足孩子物质奖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有许多家长不是想方设法地教育孩子,而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积累钱财。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攒够钱,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就是爱孩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这么做,那么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不劳而获的人,那么,我们的民族又要依靠谁来振兴呢?
  丰富的物质享受,容易让男孩沉溺其中,养成他们贪慕虚荣、喜欢攀比、铺张浪费、坐享其成的毛病。而当他们这种膨胀的欲望无法从家庭获得满足时,就很有可能铤而走险,走向“为钱”而犯罪的道路。有关调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中,绝大多数孩子的日常零花钱都很多,他们经常光顾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青少年不宜”的场所。所以,他们接触社会不良人员和走上“歪”路的机率也就更大,而这些严重不良后果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母亲在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时痛心地说道:“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成绩不理想,喜欢上网玩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这些都是钱惹的祸。”可见,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金钱,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让男孩少一些物质享受,多一些磨难,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宽容心的伟男子。
  方法1:利用传统思想教育孩子
  其实,我国是重视教育传统的国家之一,古代的名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现代的家长们借鉴学习。林则徐没有给子孙留钱财,他只留下了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无独有偶,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全部交还给党组织,还在病床上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罗荣桓临终前告诉老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搞特殊。”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都更看重精神的鼓励,而不是金钱、物质的刺激。
  方法2: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
  再把目光投向国外,西方国家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美国,政府曾计划逐步取消遗产税,但这一举措却并没有受到富人的欢迎,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抗议”。2001年,美国120名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声明,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遗产税。这些人包括比尔?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