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胡适家事与情事 >

第17章

胡适家事与情事-第17章

小说: 胡适家事与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杜威是怎样给他的学生授课的?看,胡适这样描写道——
  

美国,两个大学三个专业。英语演说家。杜威门生(5)
杜威不善辞令。许多学生都认为他的课讲得枯燥无味。他讲课极慢,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说下去。甚至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一个介词也要慢慢想出,再讲下去。在这里你可看出他讲课时选择用字的严肃态度。但是听讲几个星期之后,我们也就可以领略他那慢慢地所讲的课程了。他虽然不是个好演说家或讲师,我对他用字慎重选择以及对听众发表意见的方式印象极深。(《口述自传》)
  胡适尤其向往在纽约河边大道——西116街南角的杜威家宅,由师母杜威夫人主持的“星期三下午家庭招待会”——
  我们这批学生都有极大的兴趣与光荣能见到纽约文化圈内一些阴阳怪气的角色——那些长发男人和短发女人们……都认为是最难得的机会。(同上)
  胡适对恩师杜威的感情具体体现,是在1919年邀请他访华讲学那件大事上。这年2、3
  月间,杜威在日本帝国大学讲学。消息首先是陶知行获悉,告诉胡适,要他与蔡元培校长商量,邀请来华讲学。胡适取得蔡氏允诺后,就去信东京杜威。杜威欣然接受邀请,回信说:“这是很荣誉的事,又可借此遇着一些有趣的人物。我想我可以讲演几次。”紧接着,胡适联络蒋梦麟等杜威的中国学生,商请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教育会和尚志学会(北京)协办,筹集基金,承担杜威来华的全部费用。在杜威启程来华之前,胡适帮助唐钺编译出版了杜威在日讲稿《哲学之重建》。同时他在杜威抵华前后作文《实验主义》(载《新青年》1919年4月15日)、《杜威哲学的根本观念》(载《新教育》1919年5月)、《杜威的教育哲学》(载《新教育》1919年5月)、《杜威论思想》(载《新中国》1919年6月15日),以在舆论上造声势,迎接这位实验主义大师。1919年4月末,杜威夫妇乘轮船离日本,前往上海,开始了为期两年又两个月的中国之旅(1919年9月,新学年开始后,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为客座教授,讲哲学),胡适追随其左右,主持杜威讲座,亲自作翻译。晚年他在《口述自传》中有一段追忆这段经历简单的文字——
  杜威于5月1日到底中国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三天。这个在北京开始发动的学生运动原为抗议巴黎和会中有关日本对德国在华旧租借地的决议。杜威于五、六、七三个月中在上海、北京一带目睹此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他在上海稍住数日便转往北京。在北京他连续作了五个系统的讲演。然后又前往各省——包括东北奉天省(北伐后改名辽宁)的沈阳,西北山西省的太原,华中的湖北、湖南,华南广东省的广州等地。我是他在北京、天津、济南、太原等地讲演的主任翻译。他在其他地方讲演,我(因为北大教课的关系)不能随往。但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哥大时代的老同学王徴(文伯)则担任其沈阳区的翻译。其他各地如南京、上海等处,则另由杜威其他学生分担了。
  杜威于胡适的一生非同寻常,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插叙下他竭尽地主之谊,以报涌泉师恩
  的简略行程:
  ——1919年4月30日,杜威夫妇抵达上海,胡适、蒋梦麟、陶知行等到码头迎接,旋即送到沧州别墅住宿。
  ——5月2日,为恩师在上海演讲“开辟出一条道儿”,胡适应江苏省教育会之请,以介绍杜威哲学思想为题旨,作谈“生存进化”、谈“方法论”、谈“真理论”、谈“实在论”的系列演讲。
  ——5月3日、4日,杜威上海演讲。3日,胡适“穿着一件长衫上台”作翻译。4日,胡适出席听讲。5日清晨,住在蒋梦麟家的胡适被敲门声唤起,来采访的记者们告诉他5月4日北京的新闻,即“五四运动”。
  ——5月29日,胡适由北京南下上海,陪杜威夫妇到北京。杜威旋即被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6月8日至12日,杜威在手帕胡同###会堂作《美国之民治的发展》演讲。胡适作翻译。
  

美国,两个大学三个专业。英语演说家。杜威门生(6)
——6月17日至21日,杜威在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院作《现代教育的趋势》。胡适作翻译。
  ——7月19日,胡适在北京大学哲学研究室,介绍贵州教育实业参观团与杜威见面,长谈,作翻译。
  ——9月20日起,每周六下午,杜威在北###科大礼堂作《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共16次,均是胡适作翻译。
  ——9月21起,每周日上午,杜威在手帕胡同###会堂作《教育哲学》演讲,共16次,均胡适作翻译。
  杜威在北京的系列学术演讲为胡适翻译整理成《杜威五大演讲》,由北京《晨报》1920年出版。
  ——10月6日至14日,胡适陪杜威去太原考察山西教育,为阎锡山接见。9至14日,杜威在国立山西大学作《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演讲,共6次。胡适作翻译。胡适也作了2次演讲,其中一次题目为《娘子关外的新潮流》。这件事,胡适到晚年还牢牢记着,一次应邀赴张庆恩(山西人)家宴,对张、毛子水和胡颂平(秘书)等人说——
  说山西有娘子关,外面的不能进来,里面的不能出去,现在我已进来了……这次演讲之后,山西大学的文法科学生很多都转学到北大去读了。那时国立大学还只有三个,山西大学也是国立的。国立的山西大学学生要求转到北京大学来,当然可以的。哪知这么一来,山西大学文法科的学生差不多都空了,所以阎锡山在二十年后还不曾忘却这件事……张庆恩(山西人)听到这里,说:“山西从先生讲演之后,山西大学文法科没有学生了,后来是出钱请人来读的。那些转学北大毕业后,回到山西的学生,在地方上办教育,做了不少事。都是先生的学生。”(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10月19日,###、北大、尚志学会、新学会等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为杜威举办——庆祝六十寿诞###。胡适出席,并为蔡元培校长祝词口译成英语。
  ——11月14日,杜威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作《思想之派别》演讲,共8次。均为胡适翻译。亦收入《杜威五大演讲》集子中。
  ——12月17日,杜威在北大演讲《大学与民治国舆论的重要》,胡适翻译。
  ——1919年岁末,胡适陪杜威去山东作学术演讲。12月29日,杜威在济南作《新人生观》演讲,胡适翻译。是日夜,济南中小学教师招待杜威一行,山东省教育厅长袁道冲发言中表示不满杜威教育论点,胡适当场反驳。
  ——1920年1月2日,胡适陪同杜威到天津。杜威演讲《真的与假的个人主义》,胡适翻译。3日,胡适应天津学生联合会作《非个人主义的新生观》演讲。
  ——1月20日,北京,杜威在中国大学作《西方思想中之权利观念》演讲,胡适翻译。胡适也许并不知晓,迭次登坛翻译杜威演说,实际上是起到展现自己年轻风采的效果。胡适哥大同学赵元任的未婚妻杨步伟听了杜威演说后说,“从杜威先生龙钟状态,更显
  出胡适之的精神焕发了。”乃至见了胡适面,大胆地直言“去听了讲(杜威演说)是因为去瞻你的漂亮丰采而去的,我并不懂什么哲学。”至此,胡适应该恍然大悟了。
  ——1921年6月初,北京(因教育经费请愿)###中北大教授马叙伦遭军警毒打致伤,住首善医院。为摆脱被监视,胡适请杜威协助将马转住美国医院。杜威答应去办。
  ——6月30日,杜威夫妇将返国。上午,北大举行欢送会,胡适代表北大作欢送演说。演说云,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什么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结论,他只给了我们一个方法,使我们自己去解决一切特别问题。他的方法分两步走:一,历史的方法;二,实验的方法。杜威先生虽去,他的方法影响永远存在。下午,在来今雨轩北大等五团体(北大、男女两高师、尚志学会、新学会)公饯杜威。胡适为五团体主席范源濂致欢送词作翻译,又代表北大致欢送词,先英语,后又自译汉语。梁启超代表新学会在会上致词(由赵元任译成英语)。杜威、杜夫人、杜女公子均在会上热情致词,都由胡适译成汉语。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两个大学三个专业。英语演说家。杜威门生(7)
——杜威返国前夕,7月5日,胡适偕妻冬秀、子祖望到杜威家话别,并在他家吃中饭。
  ——7月10日,胡适与杜威到荣光照相馆合影留念。作文《杜威先生与中国》,刊《东方杂志》18卷13号(1921年7月10日)。
  ——7月11日,杜威夫妇离京,启程返国。胡适偕长子胡祖望(2岁)到火车站惜别送行。胡适在这天的日记里动情地写道——
  杜威先生今天走了。车站送别的人甚多。我带了祖儿去送他们。我心里很有惜别的感情。杜威先生这个人的人格真可做我们的模范!他生平不说一句不由衷的话,不说一句没有思索过的话。只此一端,我生平未见第二人可比他。
  这篇日记的手稿本中,附贴有发表该日《晨报》的《杜威先生与中国》剪报。剪报下,胡适又写道——
  中国真懂得杜威先生的哲学的人,实在不多,故我很想使大家注重这一个真正有益的一点——方法。
  这个“方法”,即是“历史的方法”与“实验的方法”。尤其后者,胡适说,从具体事务下手,
  提出假设,用实行来试验。这是胡适一生奉行并加以发展的“实验主义”。胡适称,实验是
  真理的唯一试金石。
  胡适对恩师的怀念,也可以说是终身的。逝世前两个多月,1961年12月5日,他还和秘书胡颂平聊起杜威先生的健康与高寿得益于太太的精心照顾(胡适说“招呼”),他说——
  杜威先生第一次的太太是患神经分裂病,躺在床上医了几年才死的。第二次结婚,是他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年纪轻,也很有钱。这位太太招呼好,夏天,陪他到凉爽的地方去避暑;冬天,陪他到暖和的地方去过冬。一个人到了老年,子女都分开了,不能常在他的身旁,全靠太太招呼的。杜威先生八十###还开过一次刀,是前列腺的毛病;不开刀,将会影响大小便的闭塞。那次开刀是很危险的。杜威先生一直到死时,他的脑筋仍旧是很清楚的啊!(《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61年12月6日)
  杜威早胡适10年归天,活到93岁,比胡适多活了22年。不过他们暮年都思路敏捷,脑筋清晰,可惜胡适的生活背景远不如他的恩师。因为他的太太忙于“战方城”,直到丈夫1961年2月心脏病复发,再次住医院后8个月,她才由美国返台北,与丈夫团聚,然而才4个月,便永诀了。
  

绮色佳?纽约,笔战逼上梁山,呼出“文学革命”口号(1)
拂去偏见的积尘,我们心平气和,将历史册页翻到90年前的1月1日,看到了《新青年》杂志2卷5号刊登了胡适寄自太平洋彼岸哥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