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是是非非何智丽 >

第7章

是是非非何智丽-第7章

小说: 是是非非何智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何智丽心定了。梁英子却并不慌张,在第三局开始后,又进行反扑,再度以十五比十二领先。

  “低一点,低一点。”坐在场边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国女队教练,这时,终于说了几句话。

  何智丽越打越主动,按照自己的规律,忽长忽短,忽左忽右,使粱英子疲于应付,陷入被动。

  二十一比十八,何智丽胜了第三局。

  哦,“一八八”!何智丽在汉城会战之后的第一百八十八天,终于以三比零的漂亮战绩,战胜了宿敌梁英子,荣获世界冠军的桂冠。

  可是,球台四周冷冷清清,穿红球衣的没有过来跟何智丽握手祝贺!仿佛何智丽所拿到的,是一个“不光彩”的世界冠军!

  然而,世界承认她,祖国承认她。在她登上领奖台时,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英迪拉·甘地体育馆。这时,站在她身边的梁英子忽然向她打手势,示意把奖杯举得更高些。何智丽赶紧伸直双臂,把“盖斯特”杯高高地举过了头顶。电视摄像机。电影摄影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热泪盈眶的她。继林慧卿、胡玉兰、葛新爱、童玲、曹燕华之后,何智丽是第六个捧得“盖斯特”杯的中国姑娘。

  何智丽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为祖国赢得荣誉!可是,她脸上没有笑容。

  深夜,何智丽回到旅馆,却仿佛掉进冰水里。

  代表团领导狠狠地在批评她:

  “早知道你这样,跟管建华打的时候,就不让你上场!”

  “你没有组织性、纪律性,回去要写检查!”

  捧得“盖斯特”杯的手,还要写检查!

  何智丽的脸上没有笑容,敏感的外国记者称她为“不笑的姑娘”、“不笑的冠军”。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她为什么不笑……她,怎么笑得出来?

  中国新闻界对何智丽保持“低调”

  反常,往日世界冠军载誉归来,报纸杂志总要为祖国健儿大大鼓吹一番。可是,何智丽夺冠,除了新华社在当天发了新闻电讯之外,没有那种惯常的“冠军文学”为之宣传,甚至连通讯、特写之类也不过寥寥几块“豆腐干”而已。她的俊俏的脸蛋,倘若是往常,早已印在发行甚众的体育杂志的封面上,这一回却被冷落了。

  新华社三月一日发自新德里的电讯是用这么一句话提到何智丽的:“何智丽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有效地阻止了南朝鲜选手梁英子的左右开弓,使盖斯特杯第六次刻上中国选手的名字。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女单亚军梁英子第二次获得世界亚军称号。

  戴丽丽和管建华并列本届世乒赛女单第三名。”

  舆论上的低调子背后,不言而喻,何智丽“犯了错误”啦!

  中国报纸却在表扬管建华。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羊城晚报》发表了该报记者苏少泉发自新德里的专电《出色的狙击手——记在世乒赛掩护战友登顶的管建华》。

  苏少泉写道:

  “管建华后来输给队友,只获得单打和混双两项第三。她对此虽然不无遗憾,但是她说:‘只要奖杯为中国人获得,我还是十分高兴的。’”这里所说的“队友”,不言而喻,指的是何智丽。

  当年的报道,透露了内中的一些情况:

  “何智丽在决赛中击败了梁英子,夺得世界冠军,但并没因此消除教练对她的气恼。凯旋京华后,因为教练的‘关照’,中央新闻报刊对其他世界冠军笔下生花,唯独对何智丽保持沉默。年终,中国乒协评选十佳’,当选者都是世界冠军,而未获世界冠军的管建华破格评为特别奖,这无疑是对让球的意外受害者最高的奖赏和安慰。”只消翻一翻报纸,便可以看出强烈的反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当何智丽饮恨汉城时,当天的新华社汉城电汛一点也不含糊:“今晚,中国乒乓女队在团体赛中意外地以一比三负于南朝鲜女队。赛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谈了他对比赛的分析和感想:今晚女团失利是由于技术和思想上的问题输掉了。女队失利的原因是何智丽没有打好。虽然她技术和打法都是领先的,但反胜为败,主要是关键球处理得比较粗糙,在对手追回时又不太冷静。这说明我们的队员在意志和技术上存在问题。”

  然而,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代表团领导发表的评论中,却小心地避开了何智丽,对她的取胜不置可否,保持沉默。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倒是从北京南体育馆路一幢宿舍楼里传出,那里住着中国乒乓球队顾问孙梅英。刚从荧屏上看完现场转播的何智丽、梁英子之战,孙梅英的女儿、儿子便拿出早已买好的鞭炮燃放起来,为何智丽庆贺!

  年近花甲的孙梅英,是新中国第一代乒乓女将。一九五二年,当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在北京举行时,荣获女子单打冠军的便是她——新中国第一个全国女子单打冠军。如今,虽然她早已退役,但仍倾注心血关注乒乓新苗。尤为可贵的是,她为人正直,“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向来敢言敢为。正因为这样,她被体育界一次次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孙梅英并不是何智丽的教练,然而,她为提高何智丽的思想素质和乒乓技艺,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何智丽和队友们出征归来,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已是深夜十一点。

  何智丽走下飞机,借着灯光,一眼就看见孙梅英站在欢迎行列里,便飞快地朝她扑去……坐在国家体委派来的大轿车上,孙梅英很快就发现,这位向来嘻嘻哈哈的姑娘不笑了,便问:“你怎么不高兴?”

  何智丽沉默不语。

  到达体育馆之后,何智丽没有回乒乓球队宿舍,而是与孙梅英一起走了。

  在“孙导”(何智丽总是把“孙指导”喊成“孙导”)家里,何智丽这才把满肚子的委屈倾泻。她边说边哭,一直哭到凌晨三时!

  唉,当她手握球拍跟梁英子交战时,她沉着骁勇,一派大将风度,此时此刻却成了个泪人儿。不笑的姑娘,变成了流泪的冠军!

  谁能理解她心理重负?她知道,回来之后,她要挨整,远非“写两笔”所能完结。她只有在像母亲一样亲的孙导面前,一哭为快……“不能处分胜利者”果真,何智丽难熬的日子开始了。

  在中国乒乓球队男、女队的总结会上,领导说了颇有分量的话:“何智丽的问题比较严重。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后台。我们是要斗到底的……”何智丽有什么“严重”问题呢?难道为国家争光的人,倒要被“斗争到底”?

  不久,何智丽接到电话,说是体育界一位领导要找她“聊聊”了。

  何智丽只得应命而去,来到他的办公室。

  “你别紧张,无非是承认错误,写份检讨嘛!”领导开始这么“聊聊”了。

  “我有什么错误?难道拿了世界冠军回来,还要写检查?”

  何智丽毫不含糊地反问。

  “你不服从领导的决定,不肯让球给管建华。”

  “领导的让球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我写检查,你们领导首先要写检查!”

  如同针尖对麦芒,才谈了几分钟,就无法再“聊”下去。何智丽站了起来,不欢而走。

  于是,各色人等,又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劝说起何智丽来:“写检讨书吧,承认一下错误就行了呗!”

  “你也得给领导一点面子嘛,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去。”

  “你反正世界冠军到手,写张检讨有什么关系?”

  “好汉不吃眼前亏,不管怎么样,你要为明年的奥运会着想。你不写检讨,跟领导闹僵了,不让你参加奥运会,那你就苦啦!”

  何智丽毫不退让。她认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来不得委曲求全。领导决定要她让球给管建华,犯错误的是领导,而不是坚持不让的她!

  有人说何智丽“违反组织纪律”。然而,纪律是夺取胜利的保障——可智丽夺得了胜利,怎能说她“违纪”?

  就在这个时候,队里通知何智丽,要开全队大会。大会的内容是什么,何智丽不知道。

  毕竟有不少队友同情何智丽,有人悄悄告诉她:“开你的会呢!”

  顿时,何智丽明白了,要召集全队大会批评她。

  孙梅英家的大门,响起了咚咚咚急骤的敲门声。孙梅英一听,便知道是何智丽来了。

  当何智丽把紧急消息告诉孙导时,孙导却坦然,一点也不急,她给何智丽出了一个好主意:“开大会时;你带个录音机去。他们怎么批评你的、全给录下来!”

  何智丽连声说妙。

  第二天上午,中国乒乓球队在宿舍召开大会,男,女队员们都去了。

  何智丽来了,拎着个录音机,放在会议桌上。

  这个录音机,居然搅乱了会议——原准备批判何智丽“错误”的发言,都缩了回去!

  “一个录音机,居然镇住了他们——这说明他们理亏嘛!”

  孙梅英进一步鼓励何智丽向中央领导反映,以求彻底甩掉何智丽背上的沉重的包袱。

  孙梅英帮助何智丽起草了信件。

  中央领导人明确表态了——不能处分胜利者。

  杨尚昆说:“不能处分。”

  万里说:“处分何智丽,全国老百姓通不过!”

  这下子,“不笑的姑娘”放声大笑了!她胸中积聚多日的闷气,顿时烟消云散。在中国乒乓球队里,再也没有人敢逼何智丽写检查了。

  上海,何智丽的故乡。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晚,何智丽回到故乡,受到了隆重的欢迎。

  翌日上午,当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芮杏文,会见了何智丽,称赞她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球艺,夸奖她为中国人民、上海人民争了光。

  下午,上海市体委举行盛大表彰会,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她的嘉奖令,团市委、市妇联分别授予她“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报道说:

  “芮杏文同志热烈祝贺何智丽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球艺夺得世界冠军,为中国人民和上海人民争了光。芮杏文在谈话中,希望何智丽能给上海的青少年们介绍自己为祖国的荣誉而打球的心得体会。

  “何智丽说,她这次能取得胜利是同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何智丽表示,一定要戒骄戒躁,在明年举行的世界性重要比赛中,争取更大的胜利。”①上海的舆论界来了个“总动员”,《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青年报》、《少年报》,接二连三地报道、宣传何智丽为国家争光的先进事迹。各报竟登何智丽的照片,每一张照片上的她都是笑嘻嘻的!

  何智丽在上海、说起了自己战胜梁英子的经过:“三十九届世乒赛前,我的竞技状况不错,但我想,只要丢掉想赢怕输的思想,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是可以战胜任何对手的,结果终于如愿以偿。”

  “决赛又同南朝鲜梁英子交手,虽然三比零胜,但每局都①1987年3月9日《解放日报》。

  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什么原因?”

  “也许是我的发球起作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