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是是非非何智丽 >

第29章

是是非非何智丽-第29章

小说: 是是非非何智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她与小山英之分居。

  她要求与小山英之离婚。然而,小山英之却一直拖着。

  一九九八年四月,她不得不向日本法院正式提出,要求与小山英之离婚……池田银行非常尊重她。池田银行把小山英之除名,任命她为乒乓球队的总教练。

  尽管如此,她一直对新闻界保持着沉默。她关照笔者,不要把她这一婚变消息“捅”出去。笔者尊重她的意愿,没有向新闻界透露这一消息。

  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日,第十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大阪举行。

  大阪已经成了小山智丽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举行第十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她又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十月三日,她与中国队王楠交手,人们以为她必胜无疑,因为她曾十分轻松地打败过王楠。

  但是,她上场后,显得精神不振,竟然败在王楠板下!

  记者们追问她,为什么连王楠都打不过?

  她说出了实情:一年来婚变困扰着她,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她这时候说出实情,因为她与小山英之的离婚,已经诉诸法院,迟早会被新闻界知道……顿时,这成了轰动性的新闻。

  这是因为在九年前,当地东嫁,从何智丽改为小山智丽时,那高规格、隆重而又盛大的婚札,曾轰动东瀛。日本各大报以整版刊登这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冠军与小山英之的婚纱照片。“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谁都未曾想到,如此圆满的异国婚姻,在九年后会破裂。

  从何智丽变为小山智丽如此轰动,如今再从小山智丽变为何智丽,也引起轰动。

  翌日——十月四日,日本各大报都发表了小山智丽将与小山英之离婚的新闻。

  十月五日,上海《文汇报》率先转载了来自日本的新闻。当天,上海《新民晚报》又转载了上海《文汇报》的消息。

  十月六日,中国各报刊载《小山智丽又将姓何》的新闻。

  其实,如果笔者要发布这一新闻的话,首发者必定是笔者——诚如她不参加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的新闻是由笔者首次发布一样。

  记者们当然也紧紧追踪小山英之。小山英之抱怨说,结婚那么多年,没有孩子也是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之一。他说,小山智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他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何智丽则告诉笔者,所幸,她与小山英之还没有孩子,不然,离婚对孩子的打击太大了。

  她不是不会生孩子。她说,她一心扑在乒乓球运动上,扑在事业上,生了孩子,他怎么还可能在沙场上拼搏?

  她说,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不是那种丈夫的“附属品”。她以为,她与小山英之的缘分已尽,分手是正常的。尽管这是由于小山英之对爱情不忠引起的。最初,她曾痛苦万分,心理上受到极大压力。如今,意识到这婚姻已经无可挽回,也就不再有所留恋,也就想通了。

  确实,她可以说是“女强人”、“事业型”一类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常常遭受婚姻的不幸。她仍把事业看作高于家庭。正因为这样,她并不把这次婚变看得太重。

  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与结婚九年的小山英之离婚,成了她一生中的第四场大风波。这场风波尚在进行、发展之中……是是非非何智丽我采访过许多世界冠军,然而,何智丽是一个特殊的冠军。正因为这样,我对她的采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和她相识十年,我对她的采访也持续了十年。我们从最初的采访关系,到后来变成可以倾心相谈的朋友。我对她的了解,也从最初的多少奖杯、多少胜负的夺冠史,到后来深入了解她的心路历程。

  在我的眼中,何智丽是一个鲜明的人:她的优点非常鲜明,她的缺点也很鲜明。她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执着,令我非常感动;然而,她在获胜对面对日本记者那些随口而说、非常冲动的话,却又令我感到遗憾。

  何智丽给我极深的印象,是四个字:要强好胜!

  在我的眼中,她又是一个倔强的女性。十年间风波不断,她以非凡的毅力从风波中挺了过来。她的拼搏,不仅仅在墨绿色的乒乓球台,更多的是在她的人生之路。何智丽的是是非非,其实全是由她的“复出”引起的。

  在何智丽变为“小山智丽”之后,如果她安安心心当个“日本媳妇”,生儿育女,她完全可以惬惬意意,养尊处优,成为小山家的“少奶奶”。她的公公小山藤兵卫是日本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这样的家庭背景加上她的世界冠军的不平常身份,她完全可以扮演中日两国“友谊天使”的角色——只要她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说些友好的话,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或者企业投资做点牵线搭桥之类的工作,她就会在中日两国都受到好评。

  然而,她却成看小山家的“少奶奶”不做,偏要复出乒坛。

  何智丽为什么要“复出”呢?对此,我听到各种说法。

  有人说,这是何智丽在日本要“谋生”嘛!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对何智丽在日本的生活不了解。固然,中国许多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出国是为了谋生,固然何智丽的先生只是日本一位土木工程师,但他的父亲却是大阪的大企业家。他家两幢花园洋房,何智丽和小山英之住一幢,公公、婆婆住一幢。所以,何智丽在日本过的并不是“打工仔”的生活,她完全不必去靠打球挣钱。她甚至把自己打球所得的奖金捐给日本神户地震灾民。所以,从经济利益角度去解释何智丽的“复出”,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说,这是何智丽的“复仇心理”在驱使。何智丽要“复”什么“仇”呢?

  那就是当年中国体育界某些领导因为她反抗“让球”,把她排除于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的名单之外。如今,何智丽要给中国乒乓球队一点“颜色”看看!

  我不能说没有这种因素。不光是何智丽,何智丽的恩师。

  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也曾多次跟我谈起,把何智丽排除于奥运会参赛名单之外,是极其错误的。但是,那只是中国体育界个别领导的问题,何智丽大可不必因此跟中国乒乓球队“作对”。在我看来,何智丽“复出”的根本原因,用她自己对笔者所说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于她来说,“乒乓高于一切”!

  他的父母曾送给我一帧何智丽三岁时手持乒乓球拍的照片,她从小就爱上这小小的银球。她是个性极强的女性。远嫁日本,在盛行“大男子主义”的日本,不是丈夫改变了她,却是她改变了丈夫!小山英之原本并不会打乒乓球,只是在接待上海乒乓球队来访时,认识了何智丽,为了与何智丽有共同的爱好,他去学打乒乓球。婚后,在何智丽的“培养”下,他成了她的教练。何智丽甚至影响了她的公公、婆婆,不论何智丽到哪里比赛,公公、婆婆也随着飞来飞去,成为观众席上最热心的观众。所以,何智丽成了小山家的“中心”也正是出于对乒乓球运动的酷爱,何智丽宁可结婚九年不生孩子。

  至于她穿上日本队球衣,何智丽曾对笔者说,“这是无可奈何的!”她说,你要参加世界性的比赛,总不能说,你是以何智丽的名义参赛,你必须加入某个国家的球队。我嫁到日本去,加入了日本籍,当然只能以日本队队员的身份参赛。她还说,“我也知道,日本军国主义过去侵略过中国,所以中国老百姓对日本、尤其是对‘太阳旗’,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如果我嫁到泰国去,作为泰国队队员打球,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可是,我无法选择。再说,日本军国主义并不等于今天的日本。至于胸前要别日本‘太阳旗’标志,那是每一个日本队队员都要佩带的呀!”

  我提及,中国观众在观看电视转播时,听到她在赢球的时候说“要唏”,很反感。她很惊讶。因为她在日本久了,说惯了“要啼”,这正如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会随口说“OK”一样。

  我又说,你在广岛打败邓亚萍,夺得冠军时,对记者们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有人就说,这表明你为日本夺得冠军,比过去代表中国夺得冠军“高兴”。她又感到惊讶,说“怎么可以那样理解的呀”!她说,我从一九八九年去日本,整整苦练了六年,这才在广岛夺得冠军,所以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是是非非,何智丽众说纷坛。在我看来,评论何智丽,该集中在两个原则问题上:第一,刨根究底,何智丽从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友”转为今天的“劲敌”,其根本原因在于她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反抗“让球”。

  “让球”,中国乒乓球队曾经称之为“集体主义的结晶”。

  “光荣的传统”。其实,“让球”就是打假球!为冠军,B就必须“让球”给A,不然就是“不服从组织”,何智丽在恩师孙梅英的鼓励下,第一个站出来,向“让球”歪风发起挑战,使中国乒乓球队这一歪风在世界上曝光。从这个意义上讲,何智丽立了一大功——尽管她因此遭到了打击报复。遗憾的是,何智丽反抗“让球”,原本是“是”,至今仍有许多人以为是“非”。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能狭隘地理解“爱国主义”。

  何智丽是通过合法的婚姻嫁到日本并加人日本籍,取得参赛资格,这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何智丽参加日本队是“卖国”,那么如何看待施拉普纳?如何看待中国足球队引人的“洋将”?如何解释中国足球名将加盟英国球队?广而言之,如何看待加入美国籍的杨振宁、李政道?如何看待在出国潮中涌向国外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们?我们不能忘记在五十年代对杨振宁、李政道曾经采取的极左政策。

  其实,何智丽对于祖国充满深情。她不擅政治性言谈,但是,她以很朴素的语言,谈到了自己的祖国。我记得,她曾跟我谈起两件小事:有一次,她说起自己过去作为国家队队员,虽然到过许多国家,但是在国外始终生活在队友之中,跟外国人几乎没有直接接触。自从嫁到日本去,她生活在日本人之中。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别看有的日本人天天说‘日中友好’,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太穷!

  我多么希望祖国早早强大起来,我们在日本的中国人也让人看得起!”

  又有一次,有人说,骂何智丽是“卖国贼”当然不对,但是你何智丽不能不考虑到,你得胜时徐徐升起的毕竟是日本旗,而不是你何智丽家的什么旗!何智丽却对我说,当她获胜,日本报纸说,“到底是中国人了不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尽管何智丽已经加入日本籍,已经变成“小山智丽”,但是在日本人眼中,她仍是中国人。日本人以为,日本的乒乓球队员不行,只有中国人才行——你看,日本人那么多年,没有拿过乒乓球世界冠军,何智丽去了,就拿了冠军,到底中国人聪明!到底中国的乒乓球水平高!在日本的中国自学生们,也都为在日本有何智丽这样杰出的同胞而感到自豪。

  何智丽曾多次说,她能有今天的球艺,除了个人的努力,她永远不忘祖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