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贞观政要 >

第3章

贞观政要-第3章

小说: 贞观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 
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 
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 
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 
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 
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 
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 
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 
也。 

…  4…

贞观政要                                                                ·11· 

                              任贤第三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 
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 
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累授秦王府记室, 
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 
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 
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 
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谋议。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 
拜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拜尚书左仆射, 
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虔恭夙 
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 
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 
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三年,加 
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 
许。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玄龄复以 
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 :“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 
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 
玄龄遂止。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 
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 
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  5…

贞观政要                                                                ·12· 

记室房玄龄曰 :“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 
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 
人莫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为府属,常参 
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除天策府 
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隐太子之败,如晦与玄龄功第一, 
迁拜太子右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实封一千三百 
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知 
吏部选事。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 
皆二人所定,甚获当时之誉,时称房、杜焉。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 
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 
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 
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 
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 
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 
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 
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 :“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 
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 
孙无忌曰 :“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 
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 
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 
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 :“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 
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 
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 
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 

…  6…

贞观政要                                                                ·13· 

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 
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 
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 
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 
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 
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 
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 
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 
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 :“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 
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 
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 :“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 
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 
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 
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 
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 
下久之。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 
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 
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 
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 
无隐。”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 
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 
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 

…  7…

贞观政要                                                                ·14· 

谓曰 :“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 
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 
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 
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 
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 
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因侍宴, 
太宗谓珪曰 :“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 
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 
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 
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 
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 
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 
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大业末,为马邑郡丞。会高祖为太 
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 
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 
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贞观二年, 
以本官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 
击突厥定襄城,破之。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 
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 
仅以身遁。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 
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 
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 
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降, 

…  8…

贞观政要                                                                ·15· 

而心怀疑贰。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 
靖谓副将张公谨曰 :“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 
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 :“既许其降,诏使在彼, 
未宜讨击。”靖曰 :“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甚悦, 
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 
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斩万余级,杀其妻 
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 
国。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太宗大悦,顾谓侍臣 
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 
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 
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 
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 
射,赐实封五百户。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 
其国。改封卫国公。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 
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虞世南,会稽余姚人也。贞观初,太宗引为上客,因开文 
馆,馆中号为多士,咸推世南为文学之宗。授以记室,与房玄 
龄对掌文翰。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 
书之,一无遗失。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太宗每机务之隙, 
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性抗 
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及高祖 
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久替万机,文武百寮,计无 
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尝谓侍臣曰: 
 “朕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