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贞观政要 >

第23章

贞观政要-第23章

小说: 贞观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颇有功力之费。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 
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 

…  39…

贞观政要                                                               ·136· 

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 
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心斯悦矣。 
      夫珍玩技巧,为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 
窃见服玩鲜靡,如变化于自然,职贡奇珍,若神仙之所制,虽 
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 
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 
不遏。夫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 
下,明照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 
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亡衰乱之数,得失成败之机, 
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久察,无假一二言 
焉。惟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伏愿 
抑志裁心,慎终成始,削轻过以添重德,择今是以替前非,则 
鸿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泰! 
      太宗甚善其言,特加优赐甚厚。 

…  40…

贞观政要                                                              ·137· 

                            安边第三十六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 
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 :“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 
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 
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 
道也。”太宗从之。秘书监魏征曰 :“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 
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且其世寇中国,万姓冤 
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 
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 
天性也。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 
为郡县。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 
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 
处以河南也。”温彦博曰 :“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 
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 
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 
南。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魏征 
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 
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 
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曰: 
 “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 
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 
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 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 
又曰 :“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 

…  41…

贞观政要                                                               ·138· 

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 
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 
事中杜楚客进曰 :“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 
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 
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 
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 
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 
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 
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 
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拔不至,又 
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 
费中国,上疏曰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 
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 
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 
云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 
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 
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 
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 
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 
役,恐致防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 
不纳。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 
四十载而绝灭。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 
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 
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 
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 
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 

…  42…

贞观政要                                                               ·139· 

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 
 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 
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 
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 
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 
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 
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太 
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 
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因谓侍 
臣曰“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 
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 
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之后,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 
魏征曰 :“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 
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 
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 
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 
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 
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于 
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太宗不从,竟以 
其地置西州,仍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 
地。 
      黄门侍郎褚遂良亦以为不可,上疏曰 :“臣闻古者哲后临 
朝,明王创业,必先华夏而后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是 
以周宣薄伐,至境而反;始皇远塞,中国分离。陛下诛灭高昌, 
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县。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 

…  43…

贞观政要                                                               ·140· 

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陛下每 
岁遣千余人而远事屯戍,终年离别,万里思归。去者资装,自 
须营办,既卖菽粟,倾其机杼。经途死亡,复在言外。兼遣罪 
人,增其防遏,所遣之内,复有逃亡,官司捕捉,为国生事。 
高昌途路,沙碛千里,冬风冰冽,夏风如焚,行人遇之多死。 
 《易》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设令张掖尘飞,酒泉烽举, 
陛下岂能得高昌一人菽粟而及事乎?终须发陇右诸州,星驰电 
击。由斯而言,此河西者方于心腹,彼高昌者他人手足,岂得 
糜费中华,以事无用?陛下平颉利于沙塞,灭吐浑于西海,突 
厥余落,为立可汗,叶浑遗萌,更树君长,复立高昌,非无前 
例,此所谓有罪而诛之,既服而存之。宜择高昌可立者,征给 
首领,遣还本国,负戴洪恩,长为藩翰。中国不扰,既富且宁, 
传之子孙,以贻后代。”疏奏,不纳。 
      至十六年,西突厥遣兵寇西州,太宗谓侍臣曰 :“朕闻西 
州有警急,虽不足为害,然岂能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征、 
褚遂良劝朕立麴文泰子弟,依旧为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 
 自悔责。昔汉高祖遭平城之围而赏娄敬,袁绍败于官渡而诛田 
丰,朕恒以此二事为诫,宁得忘所言者乎!” 

…  44…

贞观政要                                                               ·141· 

                            行幸第三十七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 
 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 
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 
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 
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 
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曰: 
 “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 
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昔诗人云: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小东大东,杼轴其空。’正谓此 
也。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今其宫苑尽为我有。隋氏倾覆 
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如宇文述、虞世基、裴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谄佞,蔽塞聪明,欲 
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司空长孙无忌奏言:“隋氏之亡,其 
君则杜塞忠谠之言,臣则苟欲自全,左右有过,初不纠举,寇 
盗滋蔓,亦不实陈。据此,即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弼。” 
太宗曰 :“朕与卿等承其余弊,惟须弘道移风, 使万世永赖 
矣。”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魏征等曰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 
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 
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虽 
复帝祚长短,委以玄天,而福善祸淫,亦由人事。朕每思之, 

…  45…

贞观政要                                                               ·142· 

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 
谏,纵不能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 
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征进言曰 :“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 
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