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贞观政要 >

第13章

贞观政要-第13章

小说: 贞观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 :“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 
赠。”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 
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思廉 
厉声谓曰 :“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 
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閤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 :“忠 
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 页面 72…

贞观政要                                                                ·69· 

      贞观二年,将葬故息隐王建成、海陵王元吉,尚书右丞魏 
征与黄门侍郎王珪请预陪送。上表曰 :“臣等昔受命太上,委 
质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前宫结衅宗社,得罪人神,臣 
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负其罪戾,置录周行,徒竭生涯,将 
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冈有感,追怀棠棣,明 
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二王,远期有日。臣等永惟 
畴昔,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君之礼;宿草将列,未申 
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深凡百,望于葬日,送至墓所。”太 
宗义而许之,于是宫府旧僚吏,尽令送葬。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 :“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 
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 :“臣闻太常丞元善达在京留守, 
见群贼纵横,遂转骑远诣江都,谏炀帝,令还京师。既不受其 
言,后更涕泣极谏,炀帝怒,乃远使追兵,身死瘴疠之地。有 
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 
而死。”太宗曰 :“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 
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 
其奴。 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 
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 
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 
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 
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 
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 
闻奏。 
      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 :“武 
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 
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 
忠謇,有此迁授。”叔达对曰 :“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 

… 页面 73…

贞观政要                                                                ·70· 

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 
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贞观八年,先是桂州都督李弘节以清慎闻,及身殁后,其 
家卖珠。太宗闻之,乃宣于朝曰 :“此人生平,宰相皆言其清, 
今日既然,所举者岂得无罪?必当深理之,不可舍也。”侍中 
魏征承间言曰 :“陛下生平言此人浊,未见受财之所,今闻其 
卖珠,将罪举者,臣不知所谓。自圣朝以来,为国尽忠,清贞 
慎守,终始不渝,屈突通、张道源而已。通子三人来选,有一 
匹羸马,道源儿子不能存立,未见一言及之。今弘节为国立功, 
前后大蒙赏赉,居官殁后,不言贪残,妻子卖珠,未为有罪。 
审其清者,无所存问,疑其浊者,旁责举人,虽云疾恶不疑, 
是亦好善不笃。 臣窃思度,未见其可,恐有识闻之,必生横 
议。”太宗抚掌曰:“造次不思,遂有此语,方知谈不容易。并 
勿问之。其屈突通、张道源儿子,宜各与一官。” 
      贞观八年,太宗将发诸道黜陟使,畿内道未有其人,太宗 
亲定,问于房玄龄等曰 :“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右仆射 
李靖曰 :“畿内事大,非魏征莫可。”太宗作色曰 :“朕今欲 
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征出使?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 
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 
理。”乃即令李靖充使。 
      贞观九年,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尝因宴集,太宗谓房玄龄 
曰:“武德六年已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我当此日,不为兄 
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萧瑀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 
戮惧之,真社稷臣也。”乃赐诗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 
臣。”瑀拜谢曰 :“臣特蒙诫训,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 
生之年。” 
      贞观十一年,太宗行至汉太尉杨震墓,伤其以忠非命,亲 

… 页面 74…

贞观政要                                                                ·71· 

为文以祭之。房玄龄进曰 :“杨震虽当年夭枉,数百年后方遇 
圣明,停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不觉 
助伯起幸赖欣跃于九泉之下矣。伏读天文,且感且慰,凡百君 
子,焉敢不勖励名节,知为善之有效!”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 :“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 
独留其肝。懿公之臣弘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 
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特进魏征对曰 :“昔豫让 
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谓之曰:‘子昔事 
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 
为智伯报仇,何也?’让答曰 :‘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 
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 
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贞观十二年,太宗幸蒲州,因诏曰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 
素,往在大业,受任河东,固守忠义,克终臣节。虽桀犬吠尧, 
有乖倒戈之志,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爰践兹境,追怀 
往事,宜锡宠命,以申劝奖。可追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 
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中书侍郎岑文本曰 :“梁、陈名臣, 
有谁可称?复有子弟堪招引否?” 文本奏言:‘隋师入陈,百 
司奔散,莫有留者,惟尚书仆射袁宪独在其主之傍。王世充将 
受隋禅,群僚表请劝进,宪子国子司业承家,托疾独不署名。 
此之父子,足称忠烈。承家弟承序,今为建昌令,清贞雅操, 
实继先风。” 由是召拜晋王友,兼令侍读,寻授弘文馆学士。 
      贞观十五年,诏曰 :“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 
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 
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 
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 

… 页面 75…

贞观政要                                                                ·72· 

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 
      贞观十九年,太宗攻辽东安市城,高丽人众皆死战,诏令 
耨萨延寿、惠真等降,众止其城下以招之,城中坚守不动。每 
见帝幡旗,必乘城鼓噪。帝怒甚,诏江夏王道宗筑土山,以攻 
其城,竟不能克。太宗将旋师,嘉安市城主坚守臣节,赐绢三 
百匹,以劝励事君者。 

… 页面 76…

贞观政要                                                                ·73· 

                             孝友第十五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 
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 
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 
世基时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 
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时人称重焉。 
     韩王元嘉,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 
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 
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类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 
夔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 
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 
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 
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暗, 
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 
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 
行,乃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征女焉。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 
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 
赐尚乘马一匹,诏令给其母肉料。 

… 页面 77…

贞观政要                                                                ·74· 

                             公平第十六 

     太宗初即位, 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 
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 :“古称至公 
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 
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 
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 
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 
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 
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 
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 
卫。太宗谓曰 :“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 
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 
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 
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 :“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 
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 
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 
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 :“法者非朕一人之 
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 

… 页面 78…

贞观政要                                                                ·75· 

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 :“校尉缘 
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 
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