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

第47章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第47章

小说: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老政客就这样达成了谅解,苏秦随即跟齐湣王报告说,诸侯对攻秦之事“无变志矣”。至于军队迟迟不动的原因,他统统怪罪给老天,“以雨,未得速也”,自然规律的雨季被拿来当成了人为的借口。

  苏秦又告诉齐湣王奉阳君承诺,只要魏国与韩国军队会合一处,也就是说,魏、韩部队都到了函谷关前,“赵氏将悉上党以攻秦”,上党是赵国靠近秦国的一个重要地区,驻守在那里的赵军肯定是精锐之师,答应出动这支部队,说明奉阳君对攻秦已下定了决心。

  但奉阳君如此卖力,自然也是有条件的,那便是齐国不能一面鼓动别人攻秦,一面却又和秦国暧昧不清。既不可跟楚王相会,还要“赦梁(魏)王而复见之”,别再记恨魏国出兵争宋地的事,跟魏王和解了吧。

  这些其实也正是苏秦想说的话,转述完奉阳君的要求后,他便借机劝告齐湣王道:“若楚遇不必,虽必,不为功,愿王之以毋遇喜奉阳君也。”

  如果不能保证跟楚王会谈的顺利,或者即使顺利也没什么成效,那还是别去见面,好讨奉阳君的欢心。

  劝完齐湣王,苏秦忽然把话头一转,谈起了他已不受齐国信任的主子燕昭王。

  自从齐王察觉燕昭王谋齐以后,苏秦一直没给自己的国君辩解,因为实在找不到能说服人的理由。然而经过这段时日的苦心构思,他终于编出了一个谎言,或许可以帮燕昭王脱困。

  苏秦的谎言不去纠缠燕国有没有参加反对齐国密谋的问题,这一手很聪明。要是硬说燕王没有参加谋齐,那样齐湣王不但不会相信,还会把他也列入嫌疑人的名单。苏秦的假话依据的是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且是和真话掺杂在一起说出来的,加倍的逼真。

  苏秦先对齐湣王汇报:“臣以足下之所与臣约者告燕王”。

  我把您和我的约定告诉燕王了。

  这约定就是那句“臣以好处于齐,齐王终臣之身不谋燕;臣得用于燕,终臣之身不谋齐”,此话苏秦大概早就报告给了燕昭王,可是现在他却用这句真话作烟幕,掩护他接着设下的骗局。

  苏秦对齐湣王宣称,燕昭王得知他们的约定后“甚悦”,高兴的很。既然齐国“不谋燕”,燕昭王又何苦放着安宁日子不过,非跟强邻争高低不可。面对宽宏大度的齐王,心存感激的燕昭王也决定“卬曲尽从王”,今后什么事全听齐湣王的。不论齐国联合赵、魏、韩攻秦,还是跟秦国与楚国合作,燕国都将紧紧跟随。

  代燕昭王表过忠心后,苏秦又替燕王叫屈起来:“然而燕王亦有苦。”

  为了齐国,燕国跟亲戚秦国绝交,派襄安君做质子,遣两万精兵协助攻宋,此刻又转向攻秦,“韩、梁(魏)岂能得此于燕哉”,韩国和魏国能让燕国这么无私地帮助它们吗?如此的奉献,“王犹听恶燕者”,齐湣王还是听信敌视燕国的谗言,“燕王甚苦之”,痛苦极了。

  于是苏秦最后郑重地请求齐湣王,“甚安燕王之心也”,只要齐、燕合力,“王何患无天下”'6'。

  五。政治家的两大本事,推卸责任和暗中交易。

  齐湣王这时最关心的不是燕昭王的可靠程度,而是奉阳君能否撑起攻秦的大局,所以苏秦的报告发出后,从齐国得到的指示里面好象没有一个字讲到燕国,只命令他把齐湣王的一番话原原本本地转告给奉阳君。

  苏秦忙再去见奉阳君,一字一句地复述齐王的表白。

  齐湣王一上来就主动交代,他确实“有讲虑者”。

  “虑”是考虑,齐王虽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他的意思,承认齐国的确想跟秦国讲和。

  奉阳君直言不讳的态度,让齐湣王感到要稳住这老东西,自己也必须坦诚一点才行,但也仅仅是一点而已。他随即就把自己干这种不光彩行为的责任推到魏国的身上,还居然列出了魏国的四大罪状。

  罪状一:“寡人之所为攻秦者,为梁(魏)为多”,齐国组织攻秦,本来是要好心地帮助魏国。可是魏国是怎么回报的呢?“留齐兵于观,数月不逆”,几个月不让齐军过境,怎不叫“寡人失望”。

  罪状二:好不容易放齐军进入魏境,却又被滞留在荥阳、成皋间数月,无奈之下,齐军才转头攻宋。

  罪状三:齐军攻宋时,请魏国帮忙封锁宋国边界,却遭拒绝。不帮忙也就罢了,等齐国跟宋国讲和时,魏军竟跑来抢夺宋国地盘。

  罪状四:现在燕国和赵国都动员起来,一心*秦国,可是魏国在作什么呢?它还在继续进攻宋国。

  说完这四条几乎没有真话的魏国的恶行,齐湣王还在继续控诉:“寡人又闻梁(魏)入两使阴成于秦。”

  我还只是考虑,魏国已经偷偷派人去串通秦国啦。

  魏国投靠秦国,韩国必然跟从,“寡人恐梁(魏)氏之弃与国而独取秦也,是以有讲虑”。

  我是怕魏国单独讨好秦国对大家不利,才也想跟秦国谈判。

  政治家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人人皆知的谎言说得圆满,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声讨了魏国,齐湣王又来抚慰奉阳君,既然老头子对齐、秦和解这么不高兴,他可以“请从”,愿意放弃这个想法。

  面对倔强的奉阳君,齐湣王不得不表示让步了。

  他又继续给自己辩护道:“攻秦,寡人之上计,讲,最寡人之太下也。”

  对我来说,攻秦是上策,与秦讲和实属下下策。

  知道是下策还要做,全是被魏国闹的。它制造的谣言搞得天下人心惶惶,都以为齐国要召回韩珉,重新联秦。齐湣王郑重向奉阳君保证:“寡人无之。”没有这回事。如果他“有返珉之虑”,想再用韩珉,“必先与君谋之”,一定先跟奉阳君商量。

  这时魏国方面有一个叫韦非的使者来到了齐国,他是魏昭王直接派出的代表。齐湣王告诉奉阳君,自己已跟韦非约好:“若与楚遇,将与韩梁(魏)四遇,以约攻秦。”

  如齐王与楚王会面,也必与魏王和韩王同时见面,四国一起共商攻秦大计。

  即便“楚不遇”,齐国也“将与梁王复遇于围地”,在一个叫围的地方会谈,“纠秦等”,招来苏秦等人,“遂盟攻秦”,依旧要结盟攻秦。

  齐湣王又说:“韦非以梁王之令,欲以平陵蛇薛,以陶封君。”

  把平陵和陶地封给薛公与奉阳君本是齐湣王的意思,魏昭王半路插进来,替他们朝齐国索要,分明是既拉拢薛公,又向奉阳君买好。

  平陵能被齐王封给薛公,表明它的位置可能处在魏宋边界一带。魏军此刻正继续在那里的入侵,平陵的四郊或许就这样被占领,只剩孤城一座,所以齐湣王才对奉阳君说:“平陵唯城而已,其鄙尽入梁氏矣。”

  这里的“鄙”就是郊区。城市的外围已失,城市本身的失守不过是早晚的事,把平陵赠与薛公,对湣王来说无非是顺水人情,“寡人许之已”。

  这话也是在暗示奉阳君,我能对政敌薛公守信,对你自然更错不了。

  奉阳君当然听得明白,神情“甚悦”,对苏秦说道:“王又使周湿、长驷重命兑,兑也敬受命。”

  明明是苏秦转达的齐王说辞让他开心,却归功到周湿等的头上,这样讲似乎是在告诉苏秦,我不是因为你回心转意的。'7'

  这个老家伙!

  '1''2''3''4''5''6''7'《战国纵横家书》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旦夕安危
一。政客的立场经常前后矛盾地转换。

  尽管讨厌苏秦,可奉阳君两句重要的话却也只能说给他听,而不是分量不足的周湿和长驷。

  这两句话是:“与国不先反而天下有攻之者,虽知不利,必据之。与国有先反者,虽知不利,必怨之。”

  “与国”即盟国,奉阳君指的显然是齐国。只要齐国不先违背盟约,如果它受到侵犯,哪怕形势不利,赵国也一定支持齐国。反过来若齐国背叛了约定,形势再不利,赵国也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一个警告。齐湣王虽然话说得漂亮,可老江湖奉阳君哪里会轻易就完全相信他。

  苏秦也不相信齐湣王会从此一心一意跟赵国共事,所以自然乐得把奉阳君的警告转给齐湣王,好彻底打消他联秦的念头,坚定他攻宋的决心。

  在这同时,苏秦也依然忘不了帮燕国说好话。在给齐湣王的报告里,介绍完和奉阳君的会谈情况后,他对局势作了这样的评估:“今齐、赵、燕循相善也。”

  齐湣王明明十分怀疑燕昭王,苏秦却硬要把燕国也算进和齐国友好的国家行列,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替燕国帮腔的话只能点到为止,苏秦不敢让齐王觉得自己过于袒护燕王。接下来他立刻把话头转到另一个让湣王不高兴的诸侯魏国的身上,告诉齐湣王,只要齐国不召回韩珉,不抛弃赵国,魏国就不必放在心上。魏王如敢有异动,齐、赵可以合击它,瓜分它大部分的土地。秦国到时也会自动响应。“王何患于梁”,这么一个随时可以被毁灭的国家,您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齐、赵、燕团结起来,魏、韩两国必定不敢生事,四国诸侯就将“为王攻秦,以便王之攻宋也”。

  如果有了这样的大好局面,“王何患于不得所欲”,齐湣王可以想作什么就能作什么。

  苏秦接着指出,齐湣王现在做的却正相反,在各国看来,齐国联秦和欲召回韩珉的意图等于“复臣天下”,让诸侯再向齐王俯首称臣。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天下将入地与重质于秦”,诸侯会献土地、送质子到秦国,反把秦国拉到他们一边,“独为秦臣以怨王”,他们宁可做秦国的附庸,也要与齐国为敌。

  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召回韩珉与当初称帝毕竟不同,诸侯不一定就那么仇视齐国,但不管怎样,联秦对齐国和其他诸侯关系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所以苏秦敢如此夸张。

  讲明联秦的危害,苏秦恳切地请求齐湣王“完三晋之交,与燕也”,还是跟赵、魏、韩和燕国合作。“讲亦以是,疾以是”,如决定加紧攻秦,当然必须拉住四国诸侯。哪怕最后仍旧与秦国讲和,也得是在五国攻秦的基础上才能压住秦国'1'。

  不等苏秦说服齐湣王,韩徐为已经在组织攻打齐国的部队了。不知他用什么样的慷慨陈词打动了年轻的赵惠文王的血性,终于同意他讨伐齐王。

  到公元前286年年初,攻齐的赵军已经集结在齐赵边界上了,两大国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箭在弦上的赵军却迟迟吹不响进攻的号角。

  问题出在了奉阳君的身上,这老东西当然不乐意见赵、齐交恶,事情开始时没能阻止韩徐为的原因,可能是借机敲打齐王一下,让他知道不能光用好听的话敷衍自己,得拿出些真货色来。

  眼看赵国要玩真的,齐湣王自然不敢违逆奉阳君,为了拉住老家伙,他不得不忍痛割肉,派属下臣子公玉丹,还有做过薛公代表的强得,一起到邯郸通知奉阳君,齐国决定在攻打宋国前,先把自家一块叫蒙邑的土地封赠给他。

  这是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奉阳君还没吃到嘴里,感觉就已经很清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