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法克麦赖夫 >

第72章

法克麦赖夫-第72章

小说: 法克麦赖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年轻,每个人都有可能具有非常的活力,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个青春偶像,即便成为不了这青春偶像,在这样的活动中释放一下自己平时有些遗忘的活力,也是对青春的一种赞美。

  所以说,青春偶象的诞生并不是十分的困难,困难的是充满活力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而让年轻的参赛选手能够充分释放自己活力,让所有观众在电视下也能张扬着自己的热情的栏目则更是少得可怜,超女运动则切切实实地成为一个骄傲。

  随便说一句,湖南卫视此次造星运动十分成功,但以中国的惯例,一堆跟风之作势在难免了,就连媒介巨头央视也装模作样了起来。内陆的确有青春偶像诞生的基础,但良好的运作机制则是保证成功的绝对条件,否则偶像的诞生绝不会象春笋一样令人兴奋,反而一个个盲目的举措将会让偶像扼杀在摇篮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韩兮

  2005…9…8于通县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康熙来了》:难道不是拿恶俗当有趣吗?
李敖,吴宗宪和上流美,这是最近网上传得最火的三期《康熙来了》。

  《康熙来了》是台湾的一个访谈节目,由小S与蔡康永共同主持,可能是由于年岁的问题,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抱着好奇的心,看了一下据说最有趣的三集。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访谈节目可以办成这样,是不是做秀我就不好说了,但做秀做到如此恶俗则是我没有想到的。

  后来听说台湾的许多节目都是这种风格,再看到网上流传得如此之广,我真有些怀疑自己脱离社会已经许多年了。

  在我印象中,访谈节目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名人访谈,一种是针对某件事的当事人访谈。至于后一种,主要让观众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事人处在那种环境中的心理。带有纪实性质,确切地说,那是社会报道的一种类型。

  第一种名人访谈是让观众更了解一个名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康熙来了》显然属于第一种,所以选的都是名人,文学大师李敖,主持人吴宗宪还有上流社会的许纯美。

  一般来说,人们对名人的关心分两种,一是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原因,就是观众想知道他的奋斗过程,二是名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七情六欲,这一点与常人无异,换句话说,观众想知道走下神坛的名人是什么样子。

  关于这两点,一般的访谈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他们更注意后一种,即是名人也是普通人。

  这种心理大概来自于一种潜意识的寻求平衡的心态。所以只要一个名人肯说的话,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将这个做到极致,恐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普通人有隐私,名人也有,一味地挖掘隐私恐怕迎合的就不是仅仅寻求平衡的心理,更带有一丝仇视与偷窥的心理。

  很不幸,《康熙来了》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

  先说李敖吧,本人一直以来很佩服的人,但没有想到看了这期访谈后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李先生是一个嫖客。说实话,文人*到底应不应该,这并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李敖*多情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也不是很关心。

  但*与下流之间只是一面墙而已,小S与蔡康永的作用就是将这面墙推倒。个人认为,他们做到了。

  首先,小S以一个坐台小姐的姿态在节目中处处尽显勾引之能事,李老先生也真不争气,一双色迷迷的眼睛也到处瞟来瞄去的。

  然后,所有的访谈就离不开李先生的桃花艳遇,包括那些请来的嘉宾也是推波助澜。

  整个节目不仅仅八卦,更充满了一股气暖昧的味道,只是可怜了一个刚做完手术的老先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李敖先生文学上的成就,寥寥几语带过,根本就不值一提。

  再说吴宗宪,说实话,这个人偶向来不喜欢,至于为什么本人却也说不太清楚,但看过《康熙来了》,我似乎可以找到点答案。

  吴宗宪的节目零散地也瞟过几眼,总体感觉是没什么内容,只是靠一些下流的话支撑着。所以《康熙来了》便让他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吴宗宪婚外情如何我没有兴趣,有也好无也罢,那同样的他个人的私事,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也不算异端了。但我实在不能容忍的事他为什么要装作一个无辜的纯情少年,从他的言语,从小S与蔡康永的问话中,我实在是体会不到的。

  一个纯情无辜的老男人,除了让我吐,没有其它的感觉了。

  至于最后一个许纯美小姐,本人倒是很同情她。

  许纯美又被称作上流美,是媒体捧出来的一个名星。看了节目,感觉这个人大概有些缺心眼,虽是性情中人,但分不出好坏来。

  这期节目除了对许纯美私生活的关注以外,还极尽嘲弄之能事,仿佛成了一台小丑的表演。就算人家有些缺心眼,但这并不表示她就没有人格。

  在我看来,这显然是一种仇富心理的表现,主持人可以为此得到一丝满足,观众也会从中得到一丝满足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宾之中有一位老兄,好象是挺义愤的,对许纯美的不屑,对社会的关注时常流露。但很不客气地是,他错过了这种闹剧的最大元凶,那就是媒体本身。

  台湾媒体喜欢做这类节目,因为收视率高。这种节目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窥视嘉宾的隐私,当然那些嘉宾也愿意抖露,是不是作秀,本人倒也不清楚了。

  其次是三句不离性。我本人并不认为性不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说,也不认为谈性问题必须正正经经的,但把性说到*的地步恐怕还是不太应该吧,更何况任何一个嘉宾,他的全部难道只有性吗?

  据说,韩国的河利秀曾到台湾做过类似节目,主持人三名不离河利秀的*,令河利秀十分地生气,我只能说这太丢中国人的脸了。

  靠暖昧靠性来赢和收视率,这恐怕是制片人的无能,若台湾整体上这种栏目流行的话,这恐怕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正如许纯美那期节目中的嘉宾所说,整个台湾社会在沦丧,恶俗受欢迎肯定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十分遗憾的是,在大陆,某些栏目正在努力向这方面发展,当然由于环境的问题,还不至于如此地恶俗,但暖昧的气息已然形成。

  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只看一些高雅的节目,但恶俗的东西还是远离荧屏的好,毕竟这些东西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电视剧是个什么东西
学电影的一般都要接触到一个问题,电影是什么?答案很多,是第七艺术,是梦,是潜意识的影像反映等等。

  很少有人讨论电视剧,因为它太普及了,就好比是下里巴人似的,怎么能与阳春白雪相提并论呢?

  于是,电视剧虽然娱乐了比电影多得多的人群,但所受到的待遇却是极为不公平的。那么电视剧到底是什么呢?

  有导演称,电影拍得是感觉,电视剧拍的才是故事。这句话我认同后半句,电视剧的确是故事,而且首先便是故事,是用影像表现出来的故事。

  电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这点从不断增加的频道中便可以看得出来,于是给观众的选择性便多了起来,当我休闲在家的时候,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这个故事不吸引我,手指一动便换了台,若还不吸引我,再换,直到一部电视剧中的某个情节恰好抓住我的心为止。

  如此地便利令我的手指有些疲累,但起码一点不可否认,没有好的情节的电视剧是不会将我留下的。

  从古至今,所有的都是一样的,爱情与死亡,故事无法摆脱的母题。

  可从古至今每一个故事却又不一样,因为讲述的方法不一样,于是便有了涉案,青春偶像,时装,戏说等分类。

  讲故事的人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很精彩,有的很沉闷,细想一下,这沉闷与精彩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中的情节。

  说实话,看过许多电视剧,让我讲出某部剧的故事恐怕很难,但描述一下看到的情节却十分地容易。就是这情节将我的眼球抓住,让我继续看下去。

  电视剧讲的是故事,靠的却是情节,只有情节的不一般才能造就一部好的电视剧。但慢慢地,我发现了过多情节的相似与重复。

  第一个将美女比作花的人是成功的,第二个勉强还可以接受,第三个就有些厌烦了,至于第四个以后,那自然就不必我多说了。

  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相似情节的归纳,比如说机场送行,比如说肆无忌惮地说着别人的坏话,但被说的人往往就站在他的身后。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故事在这样的组装下只能雷同下去。

  与朋友聊天,经常会说起某部电视剧,在讲述的过程中,人物甚至比故事还要重要。

  讲述者会很不自觉地以该剧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为线索,将他身上发生的事情讲述的脉络清晰,当你真正看片的时候,你会发现剧中的故事并不是这样讲述的。

  这原因自然就是观众经过了自己的整理,将他认为最重要的主人公的命运提炼了出来,偶尔说到剧中的其它人,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其实,这里并不是人物的问题,而是命运。人的命运也是故事的一种表现,他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事实上,许多电视剧讲述的就是人物的命运,曲折传奇,或普通平常。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观众喜欢看一看别人的命运。这本来是制造电视剧比较正确的切入点,许多剧本也先是从人物出发的。

  比如说创意就是某个环境中,男主人公一边努力上进,一边与三四个女性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靠,这样的创意遍地都是,为什么是个男主角就有三四个红颜知己,为什么A爱上了B,B偏爱C,然后折腾半天还要回来找A。

  人物的命运惊人的相似,这样在电视上根本就找不出个体来。

  命运延续了情节的毛病,不是雷同,而是注定的,也许这样比较符合观众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望吧,谁知道呢?

  其实,观众还是比较喜欢见到一些具有独特性格的人,比如说韦小宝。

  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这种独特性格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最早是没有一点人性的改革家,然后有了整天象发烧一样的艺术青年,再后来才是韦小宝这样的人。

  而作为女性来说,首先应该是总被残害的女青年,然后有了只有在夜里才意识到自己性别的女强人,现在则是那种傻里傻气的刁蛮女孩。

  在电视剧中,凡是独特的性格都必然会被人模仿,直到她不再独特为止。只是可怜了诸位观众,会不会误认为一个时代只有一种性格呢?

  人物独特的性格造就了故事的风格,这也就是现在戏说当道的原因所在。

  性格同样是故事中的组成部分。

  如此看来,电视剧真的就是故事了,但这个结论下得未免早了些。

  雷同的情节,雷同的命运,还有雷同的故事情节必然造就了雷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充斥着整个电视,各个频道都不能幸免。

  观众无论怎么样换台都无法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