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历史上那些官事儿:暗权力 >

第2章

历史上那些官事儿:暗权力-第2章

小说: 历史上那些官事儿:暗权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表特表皇上圣明。封建王朝,反*在相当程度上不是“法制建设”的武器,而是“政治文明”的利器。
  这种方法,在非家天下的体制里不能用,在家天下的体制里常常用。可惜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不太懂。最聪明的朱元璋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就是他在位时节把贪官都杀尽了。他想,杀尽了贪官,子子孙孙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了,结果呢,其子孙没什么可试刀,就真的一个个睡大觉去了。

暗权利  第一章(3)
越腐有人越欢呼
  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王师是清朝树立的清官模范,但再怎么清廉,家里银两还是有的,牵系到子女锦绣前程了,后门也是要走的。比如这个王亶望吧,数理化没学好,但有个好爸爸,给他捐了个官,连科举考试都不用,直接当县长了。
  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王亶望后来有杀头的后果,委实有这个前因。乾隆把他从浙江调至甘肃任藩司,就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爹是清官,以血统推断,他也该是清官;二呢,王亶望捐资当了官,参加了革命,就是朝廷的精英。当了官都是得提拔的,乾隆把他从浙江调任甘肃,也是正常调动,正常给干部升级嘛。
  王亶望是在甘肃藩司任上出的事。因考虑到干部队伍以及先富起来的社会精英那里有个悖论:他们种子好,条件优,但儿女读书总是不行,若完全实行高考分数线一刀切,他们的子弟有被挤出“精英阶层”的危险。所以,清政府从顺治六年开始制定了捐监政策,即:“令民输豆麦,予国子监生,得应试入官,谓之监粮。”这是说,向地方、向国家贡献若干石粮食,就可以发个秀才文凭,从而可去参加科考。当然,还可再捐粮食,直接授官,王亶望不就是这样当的官么?问题是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弊病丛生,一是官家与商家嫌买粮食麻烦,直接折算成银两了,使捐监粮以做国家储备粮的初衷落了空;二是,大家都不愿做亏本生意,买官花了小钱,那就得卖官大赚钱。乾隆隐隐然有个感觉:赚了这些人一些碎银子,可能会因此坍塌自己的好江山,他觉得划不来,所以,在乾隆三十一年,这个捐监政策被取消了。
  捐监叫停,对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影响,但对甘肃这个贫困地区影响颇大。甘肃十年九旱,一旦灾荒了,如果没有国家储备粮,那可不得了,所以乾隆三十九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勒尔谨向乾隆打了个报告,要求重新实施捐监政策。乾隆组织开了一次理论务虚会,讨论捐监问题,最后决定,给甘肃一省开个政策口子,重新实施捐监政策。乾隆一再强调:“积贮监粮,为备荒赈恤之用。”核心政策是,只准捐纳粮食,不准折成银两。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也。王亶望来到了甘肃这个“政策特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怎么解放思想呢?就是大胆地闯禁区,大胆地搞特区。怎么大胆呢?就是不唯上,不唯规,只唯钱;上面规定不准将粮食折算成银两,我就将粮食折算成银两;上面只准将监粮入国库,我偏偏将银两入私囊。王亶望在甘肃搞了不少新政策、新措施,比如,按照上面的规定,捐监起步价是50石粮食,他把这折算成银两47两。给你捐监得填表啊,得盖章啊,得发个本本啊,服务费加工本费是8两,共55两;55两还不行啊,王亶望还“上有老”——上有老领导嘛,“下有小”——下有小的们嘛,他把这些成本都计入里面,其中,赡养上与抚育下都是2两;还有不可预计的事情要应付,打了预算1两,加起来是60两,整数,给百姓少了找零的麻烦了嘛。
  这个特区的特别政策,各位仔细一看就知道有一妙处:王亶望把上面的领导与下面的干部全部纳进了他的笼子里,要*大家一起*,谁也不能站到岸上。大家都拿好处,你不拿吗?为了拿着方便,王亶望有个制度创新,他首创了个“驻省办”,要求各县各府都在省城建立办事处,“令设各州县坐省长随,遇有需索,即令人向坐省长随通知,以便送信给各州县”。有什么需索呢?就是王省长家里准备建房了,老婆准备过生日了,小妾准备旅游了,孩子准备留学了,就通知办事处,办事处再通知州县送钱来。当时甘肃有句顺口溜:“一千见面,两千便饭,三千射箭。”意思是,给1000两银子,可以跟你见个面,给2000两,留你吃个便饭,给3000两,可以给你办事了。 。 想看书来

暗权利  第一章(4)
王亶望这样干着,干得有声有色。到任半年,他向乾隆汇报工作,说已有19017人捐监,捐纳粮食80万石,三年后,共有捐监生15万,收到监粮600万石。这么多的粮食得有储备库,得国家拨款啊。于是,大笔大笔的银子转移支付来了。王亶望既然政绩如此突出,那么不提拔就对不起干部了,就体现不出用人的政策导向了,所以,乾隆就把他调任浙江去当巡抚了。
  这家伙调到浙江后,有桩案子牵系到他。他感到山雨欲来,有可能将被双规了,他急了,他这么盘算着:我给国家做点儿贡献吧,乾隆应该保护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嘛。于是他向乾隆表态,我捐款给国家搞建设,不是要治理海河吗?我捐50万!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露富哪行?他被双规了。
  甘肃的案子因此浮出水面。案子一查,叫乾隆吓了一大跳,朝廷的干部不是坏了一个啊,整个甘肃的干部无一人没卷入其中。
  现在轮到乾隆伤脑筋了。按照乾隆自制的法律,“数在一千两以上者拟斩监候”。如果有法必依,那么甘肃全省县处级干部都得掉脑壳,甘肃干部不全部空了吗?反*也得实事求是嘛,乾隆专就此案修改法律:两万两以上者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万两以上,二万两以下,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一万两以下者,再议!5000两的,那算了吧,反腐也得与时俱进呀。为了适应反腐新形势,乾隆对*的立案标准一下子从贪腐一千两银子提高到一万两!
  照这司法解释,相关部门把名单报上来,乾隆还是吓了一跳,得判死刑的还是多啊。乾隆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再次出台了司法解释,贪污二万两以上者,如果以前有年终考核得了嘉奖、立了三等功什么的,可以免死。呵呵,这个司法解释出台后,挽救了一大批干部,最后只有52名被处死刑,被发配、被抄家者194人。
  一个省,县处级干部可以数千计,乾隆时没那么多,千儿八百大概是有的,科局级更多。但这个案子按照乾隆的说法是全省都烂了,而被处理者却不上200,其他干部呢,得益于你*我*大家都*,得益于乾隆把*的纸面立案标准由一千两提高到一万两。反*被抓大放小,他们没啥事了,该当干部的继续当干部。
  *的人越多,*的面越广,*者就越“安全”。王亶望拉大家来共腐,也许并没有形成这种理论性的韬略,但从造成的客观事实看,许多贪腐者因此尝到了甜头,这让那个位居九五之尊的乾隆也有了忌惮。乾隆一再提高杀头门槛,本意哪里是什么宽仁?如果把一省的官员都杀光了,形成权力真空,西北就会出乱子。
  道光的特供早餐
  道光皇帝所居的时代与其他各位皇帝一样,是实行两套经济体制的。这两套体制的施行地域,以皇宫墙脚为红线,皇宫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衣食住行都给保障;皇宫外弄的是市场经济,生死穷富自个儿弄去。比如明朝,皇宫里的平时用度每年财政得安排120万两银子,不消费完是不行的,皇宫外就恐怕没有这个预算吧。比如慈禧太后那里,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要宰杀两三百头猪,一二百头牛,脂粉费啊车辆购置费啊防寒防暑费啊也都有常度。皇宫外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几人每天必须杀猪?皇家的闺女有花戴,其他人的闺女怕也很少能够扯上二尺红头绳扎起来。皇宫里的计划经济,都是财政打足预算,太监搞政府采购,采购什么、到哪里采购都是有规矩的。坦白地说吧,这种经济是以特供为主要形式的计划经济。

暗权利  第一章(5)
这种计划经济肯定是难以看懂的,何况这种经济本来就不上墙,即使上了墙壁,也没几人能够看得懂。但是,道光皇帝的特供早餐,我们可以看得懂。据说,道光皇帝是个好皇帝,别的不说,他很富有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观国史所载,帝节俭之德,亦不可及,至暮年尤甚”。这话说的是道光皇帝之节俭美德是没人可比得上的。“然帝或思食一物,而知其价甚昂,则止而不索”。他想吃东西了,都要先问个价,如果价格很高,他就不吃了。比如他想吃鸡蛋,内务府给的价格是每枚七八两银子,道光皇帝就常常省着不吃。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皇帝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哪能不吃呢?
  有天早晨,道光皇帝想吃粉条汤,他对内务府的负责同志说:这粉条汤得这样这样,得如此如此……道光说的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放些辣椒、加些鸡汤、撒些胡椒粉之类,“帝偶思食粉汤,命依所言之制法制之”。领导有所好焉,下面岂有不满足的?内务府的负责同志马上就报了一个坚决落实这一指示的特供方案,呈来道光皇帝审批。道光看了报告,傻了眼,他看不懂啊(对财政预算之类的报告,我们凡夫俗子常常看不懂,实在用不着自卑,皇帝都是特别英明的,都看不懂呢!),报告上写的是:为了坚决落实领导打算早餐吃粉条汤的指示,特请安排财政预算万两。
  道光皇帝弄不明白,不就是一碗粉条么?哪需要烧那么多钱呢?内务府的同志于是把实施细则抛了出来: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建设一套楼堂馆所吧;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安排厨房里的一班事业编制吧;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安排采购员、服务小姐等一干人马吧;您想吃粉条,必须安排这么多人,还应该专门成立粉条特供局吧。“内务府上言,若依此制,须另盖一厨房专人司之,需经费6万两;常年费需万两。”内务府负责同志的思维肯定是对的,我们常常是这么办的:领导不想走路,那么我们得给其买辆专车,得修条专路,得建个专门车库,还得建个轿车专门制造厂。
  问题是,道光皇帝是个节俭的好皇帝。道光皇帝他突然想吃粉条汤,是因为他到红墙外吃过一次,那里价格低啊:“朕知前门外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只售四十文耳,每日可令太监往购之。”
  看来,道光皇帝是个明白人,不是个冤大头,那谁将是个冤大头了呢?在内务府,必须得有冤大头,没冤大头肯定是不行的。既然领导当不了冤大头,那么只有让百姓当冤大头了。
  道光的办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很强,对饭馆老板而言,尤其是利好消息。老板虽然未必可以皇家特供粉条挂牌匾,但打个皇帝指定产品的广告应该没问题,结果呢,他的饭馆被封了、被取缔了,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了几天,道光想吃粉条了,内务府的这个负责同志说:粉条买不到了,前门外之饭馆已关闭。
  这家饭馆的主意打得不错,把饭馆设在首脑机关旁边,定价肯定是高的,四十文一碗汤,不低,一般百姓怕也消费不起,但与内务府的政府采购相比,再高也高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