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

第21章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第21章

小说: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灵·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人心有所记忆,储存是为志意。所以,只有不断谦虚进步,变得越来越文明、越理智、越有自制力,才能使意志力不断得以提高,从而更好地驾御精神、收摄魂魄、合于四时气候、调和喜怒情绪。

  2006年11月30日于北京

66·失落感
中医文化随笔66·失落感

  所谓失落感,是自己的愿望没有达到而出现的不适的心理感受。失落感很可能会引发人们自卑、悲伤、嫉妒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应该设法避免。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因为失落而“悲哀愁忧”直接影响正常人体机能运行,应该注意察觉和克制这种不良情绪。

  《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我们应该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喜怒不节”,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志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落而垂头丧气、痛不欲生。

  《黄帝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论述,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

  如何调节呢?当我们失落的时候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大意是说,自然界以其“刚健”的品格,自然而不间断地运动着,生生不息。例如太阳,每天都是沿着同样的轨迹前行,给予万物光芒。君子应该效法这种天德,任何时候都应该自强不息,永不颓废。

  其次,要注意放淡自己的欲望。失落感的出现,往往是现实与自己的愿望存在差距造成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另外,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高看自己而傲慢,也不低看自己而自卑。要清楚自己的优势而继续前进,也要清楚自己的不足尽快弥补上。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大意是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努力学习天德、历史和人事,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当我们失落的时候,应该找一下造成失落的原因,以自强不息,继续奋勇前进。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大意是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宇宙“一气”之论的,也必然彰显于事物;善于谈论“相应”之理的,必然相通于天地的变化;善于谈论变化的,而必然通晓“神明”的道理。关于“神明”之理,参见《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当我们伤心的时候,应该学会主动调节情绪。例如:想一下“膻中”这个部位,意想“微笑”、“开阔心胸”,可能会对我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中医文化随笔59·自闭》)。《黄帝内经灵枢·五色》:“下极(眉心之下,山根)者,心也。”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舒展眉心、山根来帮助调节情绪。具体方法是,用双手指点住山根向两边分,意念“山根放松、心情愉快”等。

  总之,面对失落不应该自暴自弃,更不能走向嫉妒和报复,而是应该继续自强不息地前进。

  2006年12月2日于北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7·免疫
中医文化随笔67·免疫

  关于免疫的内容,中医也有相应的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内的正气足了,抵抗外界“邪气”的能力就加强了,这是关于免疫内容的概要性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所以,驾驭好精神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如何驾驭精神呢?

  一要足神。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就是说,对于人体内的阳气,精华的部分营养精神,柔和的部分营养筋脉。所以,要想做到神足就要保持阳气的充足。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效法天德,顺着苍天之气的清净,阳气就会稳固。

  相反,《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大意是说,如果我们喜怒不节,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阴气上逆,阴气往往在下部,阴气上逆则下部虚弱,下部虚弱阳气也就遗失了。

  二要守神。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是说,与大自然界融为一体(提挈天地),中道行事(把握阴阳),调整呼吸(呼吸精气),守住自己的内心本性世界(独立守神),体悟身体的整体性(肌肉若一),身心才能真正的健康。

  怎么样“独立守神”?《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大意是说,圣人自然做事,淡泊名利,内心祥和而生机向上,喜欢守住善良而虚无的本性。这就是守神。

  三要调神。

  要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保持情绪的稳定。“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所以,要主动驾驭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保持内心的稳定。这也包括内心的生机向上。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是生机向上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也就是说要时刻保持良性的心理暗示,这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意志才是正常的,疾病才能得以痊愈。

  四要修神。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大意是说,人的经络气血都上注于面部而走穴位,其精华的阳气则上走于眼睛。心是五脏精华凝聚的结果,眼睛是它的外在表现,眼睛的光润则说###脏功能健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人的品德修养很好,则眼睛也通过正气的上传而显得很和顺。

  所以,我们要努力修养自己的身心,这样就会使精华的阳气更好地上传于眼睛,而使得眼睛更加柔顺善良。同时,我们的免疫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2006年12月3日于北京 。。

68·环境
中医文化随笔68·环境

  中医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互相影响。

  首先,人与大环境(宇宙天地)是一个整体,并互相反映。《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体的阴阳之气的消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大意是说,人的阳气每天都主外。其中,早晨是人的阳气生发的时候,中午达到了最旺盛的状态,下午则逐渐减弱,傍晚已经很虚弱了,汗孔闭合。《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长……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脏。”这些和人的体温每天的变化曲线规律很相似。

  另外人的气血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月经,其节律往往与月相的盈亏和海潮有一定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至其月郭(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女子的月经与月相的盈亏规律很相似:当月盈的时候,女子的气血充盈;盈满自溢则如月相的亏损。

  中医认为,人的寿命也与自然环境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大意是说,同样是生长在陆地,并受相同的宇宙之气,但是生化和寿命却不相同。空气清新的高地人的寿命相对较长些,而空气污染严重的平地人的寿命相对短些。

  另外,人还受外界气候的影响,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过重则为六淫,侵犯人体容易使人致病。《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大意是说,正常的长养万物的风是实风(如家乡正常的春风),伤人、害人的风是虚风(如从他乡而来的台风)。

  那么,我们如何与外界环境协调呢?

  一者要注意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二者要培养正气。《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培养正气的方法是要注意“修养和神”。

  “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大意是说,我们要修养和神,就要长存于大道之中,要注意“补神”和“固根”。“补神”就要“守神”,使神气不耗损,达到“神”与“守”合而为一的物我相融境界;“固根”就要“保精”,使精气不亡失。“守神”即便疾病还没有完全去除,也能达到“全真”的状态。如果不“守神”,那么就不会达到“至真”。至真之要点,在于与“天玄”合一。《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可见,“天玄”就是指大道的体(真)与用(妙用、德)。精神与呼吸相依(调息),就会逐渐体会到人的本性状态,这种状态正好契合于大道的体与用,所以我们将这种状态叫做归宗。

  所以我们修养和神的关键就在于守神和效法天德。

  2006年12月4日于北京

69·老人
中医文化随笔69·老人

  老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