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从一到十谈养生 >

第6章

从一到十谈养生-第6章

小说: 从一到十谈养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而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2)
三焦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水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因此,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血或津液的通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而已。
  是药三分毒吗
  绝大部分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
  中国有句老话叫“是药三分毒”,可同时我们还有句老话叫“药食同源”,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的?关于中药毒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两个极端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中药都是些草根树皮,是没有毒的,中药是安全的。认为中药多吃点、少吃点,方子里面多开几味、少开几味中药没有关系。其实这话是不正确的。大部分中药和西药相比,确实是比较安全的,特别是那些药食同源的东西,像薏米、红小豆等,本身就是粮食,它们当然是比较安全的,还有些做菜的作料,像白芷、丁香、花椒、茴香、桂皮、枸杞子、百合等,也是安全的。可以说,绝大部分中药比西药要安全得多。但是,个别药毒性还是很大的。
  关于中药毒性还有一种观点,是大惊小怪、草木皆兵。大家听说过“中草药性肾损害”吗?这个论断是英国人发明的,因为他们发现有些人长期吃中药,把肾吃坏了。于是他们认为长期吃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会破坏肾脏,比如关木通、龙胆草、厚朴、防己、马兜铃等。结果这个名词一出来,有些人就过分夸大中药的副作用。北京一个很知名的西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查房的时候,对每个患者都要问一遍吃过中药没有,假如患者说吃过中药,这个大夫就跟年轻的大夫说:“你看,他就是因为吃中药导致病情严重才住院的。”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医了。
  毒药也能治大病
  其实,中药只要是合理利用,有毒的药也能治病救人。我在治疗退烧病例的时候,经常用一种有毒的药——麻黄,还经常用生麻黄,生麻黄毒性更大,连小孩我都敢用这个药。为什么中不了毒?因为我只是短暂的用,顶多用一天两天。凡是造成肝肾损害的,都是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时间一长,哪怕是小毒也容易积少成多,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当患者需要长期吃中药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那些有毒有害的药,防止毒性累积,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医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中医还是哲学。所以对待中药的毒性我们要辩证地看,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是安全的是不对的,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是有毒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毒药,有的时候却能治大病、急性病、流行病、传染病,而且非用它不可。
  在山东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有一家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顽固性疼痛,比如患有类风湿卧床不起的患者,用他的药三天以后就能起床走路。于是我就去看他们有什么绝招。我在去以前,先跟我们中医科学院的一些老专家请教,这些老专家说治疗类风湿能达到这个效果,非马前子不治,里面一定有马前子。可是我们不敢用马前子,因为马前子不仅损害肝肾,甚至有可能致死。
  我到了那里,看他把纸铺好,从小罐罐里面拿出来两种药,一勺一勺放到纸上,然后包起来让患者拿回去吃。这很像卖假药的,但是很有效,而且还不中毒。在那么偏僻的地方,找他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烟台等全国各地哪里来的人都有,家里全是锦旗。我当时就问他里面有没有马前子,他看了看我,知道我是内行,笑笑说有呀,但是还有别的,不能告诉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在于炮制,有的东西在学校里的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所以不能小看毒药,关键时候毒药能治大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3)
养生中不可不知的一些药品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中药名单(注: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药):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黄、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名单:
  聪耳(增强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强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鲍鱼、螺蛳、蚌。
  生发(促进头发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使头发滋润、光泽)类食物:鲍鱼。
  乌须发(使须发变黑)类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 想看书来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4)
长胡须(有益于不生胡须的男性)类食物:鳖肉。
  美容颜(使肌肤红润、光泽)类食物: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
  健齿(使牙齿坚固、洁白)类食物:花椒、蒲菜、莴笋。
  轻身(消肥胖)类食物: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
  肥人(改善瘦人体质,强身壮体)类食物: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
  增智(益智、健脑等)类食物: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增强志气)类食物:百合、山药。
  安神(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食物: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
  增神(增强精神,减少疲倦)类食物:茶、荞麦、核桃。
  增力(健力,善走等)类食物:荞麦、大麦、桑葚、榛子。
  强筋骨(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以及体力)类食物:栗子、酸枣、黄鳝、食盐。
  耐饥(使人耐受饥饿,推迟进食时间)类食物: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增强食欲、消化等能力)类食物: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
  壮肾阳(调整性功能,治疗阳痿、早泄等)类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