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人策(章选) >

第17章

人策(章选)-第17章

小说: 人策(章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只能盲从于人,人们往往喜欢从众,去往某处只是因为看见别人也到那里去。认定既然别人都去应该是对的,别人一定是经过了认真思考才这样做的。每个人都这样认为,实际上所有人都没思考。群体追随领头人的行为、亦步亦趋,个人在群情激昂的氛围中,失去了理智,失去了思维能力,人云亦云,人做亦做,也成了群情激昂一分子,被群情极化,再去感化他人,由开始的被感化者,变成感化者。群体中的个体相互感染、相互激励,产生正反馈共振效应,使群体激昂情绪逐渐加强,最后走向疯狂,达到极端荒唐的地步。。 最好的txt下载网

环境与锤炼
个人奋斗+环境选择=命运

  任何事物的产生、成长、衰败、死亡,都依其环境条件进行,受环境条件限制。欲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依据环境条件顺势导成,人的作为只能等于或者小于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不能大于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人只能在环境条件允许范围内奋斗,意欲有很大作为的人,应当到允许有很大作为的环境中去。

  生存小环境,生存大环境

  个人能够改变生存的小环境——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网等,这是个人可以选择改变的东西,个人要按照事业的要求、生活的要求,改良自己生存的小环境。个人无能于改变生存的大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这是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的东西,个人要按照事业的要求、生活的要求,选择自己生存的大环境,适应自己生存的大环境。

  运气是环境对人的选择

  在环境选择中有偶然因素存在,这就是所谓运气,这由人类社会奈特不确定性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个人奋斗只是决定命运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个人只能把握自身,无法把握环境,当然个人对环境有主动选择,但这应当包含在个人奋斗的因素内。

  家乡是狭隘概念

  如果在原居住地名声不佳,施坏者众,提携者寡,则应当移居到其它地方去,举目无亲陌生地域较之亦佳。地利为负,不如地利为零;地利为零,不如地利为正;正正相较,取其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挪活,树挪死。与众多仇者、不睦者,长相守、长斗不怠,既损害钱财,又损害身体,抑郁愤懑,了此一生,不值也!家乡环境好,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则留守家乡;家乡环境差,有更好的地方可去,则就到更好的地方去。

  应当向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地方移动

  大城市辐射力度比小城市辐射力度大,所以更有发展空间和机会。一个人要到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要有世界大同地球村的思想,在一个国家无法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应该到可以达到目标的国家去,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标,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游走。

  小乱进城里,大乱下农村

  小乱指社会治安混乱,在偏僻农村因为法制力量比较弱,容易发生治安混乱。城市因为法制力量较强,不容易发生治安混乱。如果农村出现社会治安混乱现象,富贵人家应当向城市转移。大乱指政权动荡或爆发战争,城市是斗争的残烈地区,市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是斗争的边缘地区,农民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或者受到的影响较小。如果出现政权动荡或者爆发战争,家庭应当向农村转移,逃离*地区或者战争地区。人们应当逃离死地,奔向活地;逃离坏地,奔向好地。

  环境造就行为

  在一个实施犯罪行为不能被发现,或者不会被惩罚的环境里,原本没有犯罪动机的人,可能会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去从事犯罪行为;在一个实施犯罪行为很容易被发现,或者被惩罚的环境里,原本有犯罪动机的人,可能会放弃犯罪行为。一个人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没法不变坏,在这种情况下良民也会变得凶狠恶毒。而通过凶狠恶毒致大富或者掌权成为贵族的人们,为了其在人们心中有较好形象的原因,而会约束自己变得文雅起来。

  社会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成功者,则原本不属于你的好事,会主动找到你,使你更强大;如果你是失败者,则原本属于的你好事,会主动离开你,使你更弱小。在国际舞台上也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两极分化格局。因为世界政治规则是上下其手招法,对弱者实施限制歧化政策,对强者实施发展鼓励政策,道之不同,果之不同。马太效应是阶层效应,同层相亲相融,异层相斥相离。处在某个阶层之中,则与该阶层相适应的事件,就会以大概率出现。阶层之间具有分化作用,高层向高方向发展,低层向低方向发展。人在社会中有两个发展方向,即向着成功方向发展和向着失败方向发展。前者当事人和其社会关系都越来越高级,从而奠定成功基础,进入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后者当事人和其社会关系都越来越低级,从而奠定失败基础,进入越来越坏的恶性循环。二者综合在一起形成社会马太效应现象,前者处于进化状态,后者处于退化状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长期与不文明人接触,则自己也会不文明。如果保持文明,则与周围不文明的环境格格不入,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排斥与歧视,成了受欺辱的对象,没有好日子过,为了适应环境,抛弃了文明,接纳了不文明。长期与文明的人接触,则自己也会文明。如果保持不文明,则与周围文明的环境格格不入,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排斥与歧视,成了无人答理的对象,没有好日子过,为了适应环境,抛弃了不文明,接纳了文明。一个方面是当事人主动追求,另一个方面是环境逼迫。

  客观决定选择范围,努力决定选择途径

  事物发展的客观性结果,可能具有多种选择,即其结果是多种可能性的集合。其中一种可能性实现的同时,其它各种可能性即被否定。多种可能性集合中,那一种可能性被实现,因人们主观努力而转移,被主观努力所决定,这是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有反作用。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只能在多种可能性集合中出现,不会在可能性集合之外出现,这不以人们主观努力为转移。

  身份变化引发自变化和他变化

  从低位被提拔到高位,由原来被领导者变为领导者,或者相反,其心理、思想、言行都会有相应变化。这决定于两个因素,其一自变化:人的尊严、自信心、自我评价、利害关系,随着身份地位变化而变化,身份地位变化,导致人格变化。其二他变化:如果正处在成功顺境中,则各种讽刺、挖苦、打击会销声匿迹,吹捧、迎奉、抬举会接踵而来;如果正处在失败困境中,则各种吹捧、迎奉、抬举会销声匿迹,讽刺、挖苦、打击会接踵而来。身份地位变化,导致环境变化。

  出污泥而不染

  越是污秽的地方,越能催生万物;越是清澈的水潭,越不能有鱼儿生长。有志者要适应藏污纳垢的环境,做到知污泥、出污泥,而不染,有志者应当练就适应各种各样环境的能力。要容忍、宽容他人的缺陷与过失,与有缺陷的人也能和睦相处、彼此利用;不可为自己保全操守,而孤高冷漠,这会被环境所排斥。有志者应当练就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能力,练就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练就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人的能力。

  成于窘困,败于安乐

  就客观因素来说,优越处境造就庸人,恶劣处境造就伟人。优越环境会软化人的志向,柔化人的心理,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不再吃苦,庸人还是庸人,原来的伟人也容易异化变成庸人。在恶劣环境中,在优越环境中,都能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人,是承受力特别巨大的人,是自制力特别强大的人,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他们是英雄中的英雄。恶劣环境硬化人的志向,刚化人的心理,为脱离恶劣环境,努力学习、深刻思考、艰苦奋斗,从而容易取得成功。很多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自觉,而是来自于被环境逼迫,是恶劣环境逼迫着他走向成功。如果没有恶劣环境,他就不会取得成功。有志者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但不向往失败,不向往挫折,窘困中奋斗,不是向往,而是无奈。成功之后脱离了恶劣环境,进入安顺环境中,成功者会享受成功、丧失奋斗精神,从而不会再有大的作为。就主观因素来说,庸人在恶劣处境中沉沦,伟人在恶劣处境中崛起。庸人承受力小,经不住大挫折,会丧失信心,安于沉沦,这是在恶劣环境中走不出来的人。英雄承受力大,信心不失,为脱离恶劣环境而奋斗,这是在恶劣环境中能够走得出来的人。所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泰极否来,否极泰来。在人的一生中,世事运转,难以预料,得志时不可得意,失意时不可失志,方是英雄的当行本色。英雄不信天命,英雄相信自己,相信事在人为;帝王将相是人、不是神,没有天种,只有人为!

  劳苦增进能量,逸悦散失能量

  处于失意潦倒贫穷之中,博学多思,奋发图强之时,则正处在积累能量过程中;人在成功得意、忘乎所以之时,则正处在散失能量过程中。学习劳苦,增进智慧;健身劳苦,增进体魄。闲散不学,不再劳苦,损害智慧;懒散不动,不再劳苦,损害体魄。

  悲观时振奋精神,乐观时保持理智

  在悲观环境中,悲观情绪容易流行;在乐观环境中,乐观情绪容易流行。适者盛,不适者衰。在悲观环境中,乐观情绪宝贵,振奋精神最重要;在乐观环境中,冷静情绪宝贵,保持理智最重要。在情绪方面,中庸之道比较合适,这是一种平心静气的情绪。

  富贵者谦恭是好事,贫贱者谦恭是坏事

  贫贱的人无须学习谦恭,因为已经是过度的卑下;卑贱的人正处于努力摆脱过分谦恭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谦恭不再是优点、而是缺点。富贵的人学习谦恭、才有意义,因为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保持理智的心态,既有利于继续开创事业,又有利于守持事业。二者有区别,这不是人性的不同,而是由于处境的不同决定的。

  进入最适合领域

  有较高能力的人,应当到有竞争力的领域,去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提升自己;能力较低的人,应当到缺乏竞争力,以安分守己,勤恳顺从为优的领域中,以中庸之道发展提升自己。如果二者去错了领域,都将一事无成。

  不可让环境适应你,只可让你适应环境

  当你无法改变现实时,就应该改变你对现实的态度,生活要讲求实际。明智的人会努力适应现实,而不断调整自己。现实是硬性的,没有思维,没有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你是软性的,有思维,有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

  人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不是在自己选定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条件下创造。人们只可以在客观条件,允许选择的集合中作出选择,选择是受限的、不是任意的。有条件不用等于没有条件,条件是变化的,现在条件适宜,过一段时间可能变为不适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