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往事亲历 >

第26章

往事亲历-第26章

小说: 往事亲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1)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长女李宁、次子李力
  采访时间 2002年4月
  采访地点 北京复兴路
  采访对象 李 宁(时年84岁) 李克农长女 原陕西省公安厅厅长
  李 力(时年77岁) 李克农次子 原总参通讯部副部长
  采访记者 王 哲
  1955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李克农。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上,他所建立的功勋长期不为人所知。
  “他桌上的东西,斜着眼看都不行”
  恐怕全中国再也难以找出这样的家庭:属于爸爸的东西,孩子们统统不准碰,动一动就会挨一顿责骂。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到底是做什么的,只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叫李克农。
  记者:许多将帅都有一些生活习惯不同于普通人,李克农将军长期领导隐蔽战线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他的工作和生活都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您长期和他生活在一起,在您看来,父亲有哪些独特的生活习惯?
  李力:父亲的工作纪律是非常严的,他长期养成了一个保密的习惯。我们住的是四合院,老式的房子,办公带会客都在他的房子里面,拐进去就是他的卧室、卫生间。所以我们回家去的时候只要他办公,我们就尽量不进他的办公室。他要会客,我们更躲得远远的,他们讲话我们也不听。
  有时候礼拜天他不办公,我们就带着小孩子坐到他办公室桌上。小孩子有时候把办公桌上的东西拿来玩一玩,回来他一看马上就发现了:“谁动我的办公桌了?”他的办公桌上的东西,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他都清清楚楚的。他的铅笔、砚台这些东西放的位置他都知道。他的那串钥匙牌的号,哪个钥匙开哪个锁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别人不能动他的东西,要不他回来马上就发现了。
  我母亲去世以后,有一阵子我们怕父亲的哮喘病发病,就轮流睡到他的房子里照顾他。我发现他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亲自把所有的房间检查一遍,看门窗都关好没有,锁好没有,一定要亲自检查一遍才睡觉。
  记者:您家里保存了那么多老照片,其中有很多都是您父亲的,将军生前是不是很喜欢照相?我看到过一张照片,他揽着一些小孩子。
  李力:父亲爱照相,我们带着孩子去了以后,他一搂搂四五个一块儿照相。有一次他很高兴,吃饭的时候给我们每个人一张照片,我们一看,是一个穿着军装的人民解放军的半身照,戴着徽章,也没什么。这样的照片多了,给我们是什么意思?他就说,你们都把照片收着,这个照片的事情我现在还不能跟你们讲。他去世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照片的事,照片上的人是日本共产党的总书记,是个很有名的革命家。因为那时候日本共产党还不是合法的政党,上世纪50年代初他们通过工作上的关系,把他秘密地带到北京。
  父亲做的是什么事情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要谈话,要开会,小孩子都不能吵,都要离得远远的。他办公,我们不能看他的办公桌子,他桌上东西不能看,斜着眼看都不行。这些事情我们也不能问,他搞隐蔽战线好多事情我们是以后才知道的。
  记者:一般来说,老人都很怀旧,喜欢跟晚辈们念叨一些往事,将军本人有没有跟你们讲过自己过去的那些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2)
李力:我们家有两件事跟一般家庭不一样,一个是我们这些当子女的长到十几岁不知道父亲什么样;第二个是我父亲在社会部工作,社会部是管我们党的地下工作的,但是地下工作究竟做了什么,他本人作了什么贡献,从来不跟我们说,我们也从来不能问,我们不知道父亲做过什么事,包括中央特科这么大的事,他生前从来没跟我们说过一句话。
  记者:父亲过去的那些经历你们做儿女的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李力:我们知道这些是在他逝世以后。有书中说他在上海和几个同志对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不知道,他本人已经去世了,我们也没地方去问。隐蔽战线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过去不知道。我父亲去世以后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感觉很惊讶。朝鲜金日成派了代表团来参加悼念,团里除了大使以外,还派了一个国务院副总理身份的人来,这可能是因为朝鲜停战谈判,我们还能理解。胡志明发表意见,我们也能理解,因为胡志明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时候,父亲是俱乐部主任。我们就纳闷儿,还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怎么也发来唁电呢?
  记者:将军去世以后,随着很多原本保密的事情渐渐被揭开,是不是您心里的一些疑团也逐个破解?
  李力:对。当时在延安的时候,我就知道胡宗南的部队进了延安之后怎么跟傻瓜一样。我们是彭老总带着2万多部队,胡宗南的部队30多万人,怎么我们打他们很容易,他们打我们就根本找不到呢?我们离他们很近,就两里路,为什么我们能把他的部队打懵呢?那时候就知道是毛泽东指挥用兵如神,实际上是敌人的一举一动我们事先都知道。
  共产党的“大特务”
  一次毛泽东请李克农一家吃饭,席间,他还跟李克农的女儿李冰开玩笑说:“你知道你父亲是干什么的吗?他是个‘大特务’,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记者:我们都在小说或者故事片里看到过许多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工作的一些情景,您了解他在执行特殊任务时的一些细节吗?据说在上海特科的时候,他曾经隐瞒身份长期在国民党机关做工作,当时还需要经常乔装打扮一番。
  李力:父亲很会乔装打扮,本来家里很穷,但在国民党那儿当官,不能装穷,得装作富裕的样子。有一个人,实际上是给父亲当交通员的,但是经常装作给他做佣人一样。他经常当着别人的面在办公室里骂这个人,骂得一塌糊涂。一会儿说饭做得不好吃,骂:你怎么这么笨,给我重做。在外面故意摆架子,但到家里就好好的了。
  记者:这里面是不是有些“玄机”?您有没有问过他?
  李力:解放战争时,西柏坡有个军事调查执行部,活动经费由后方中央提供。一次父亲要送钱到军事调查执行部,上飞机时提个包,里面装的是金条。那时候在我父亲办公室,我说,我也跟你们到飞机场去看一看,我就把那个包一提。那个包那么重啊!我父亲说:“你这怎么行啊?你应该夹在这里,像一个很轻的东西,这样人家才不会怀疑啊。你提的感觉那么重,人家就会怀疑你包里是什么东西,就会来检查。”
  记者: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父亲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
  李力:我们都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毛主席在杨家岭请我们一家吃饭,吃饭时就问李冰:“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吗?”李冰摇摇头,毛主席说:“你爸爸是个‘大特务’,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3)
记者:一提起“隐蔽战线”,在一般人脑子里好像很容易跟“特务”“暗杀”“阴谋”一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您多年来研究“共产党的隐蔽战线”,您认为,共产党领导的“隐蔽战线”跟其他的那些“特务组织”有什么不一样?
  李力:我们党的隐蔽战线,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我们共产党独特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这个不同于苏联的克格勃,也不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靠什么金钱、美女、匕首、手枪……不是靠这个,我们也没这个条件。那我们靠什么?靠我们事业正义,靠人的友谊,所以有很多*人士向着共产党。我知道我们有很多做地下电台工作的同志,就是在一些*人士家里,人家保护着我们,供养着我们,在各方面帮助我们。
  我们对人的作风是:我们关心人家,人家也关心我们。这是共产党隐蔽战线成熟的表现,我认为我们有自己的一套。
  张治中先生给蒋介石打过一个报告,讲隐蔽战线的斗争:为什么戴笠失败了,是因为国民党中像戴笠这些中统、军统的人比起共产党隐蔽战线的人,人品低得多,他们人品不行,只认识钱,胡来,共产党这边都是优秀的人才。
  记者:据说,在解放战争中,被消灭的800万国民党军队中,有相当数量是通过隐蔽战线实现的,我们应该怎样正视隐蔽战线在革命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李力:毛主席就说,解放战争年代是我们情报战线人员活跃的年代。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员熊向晖是我们的同志,白崇禧的机要秘书谢和赓是共产党员,国民*防部的总机有7个共产党员在里面,还有一些跟国民党到了台湾。有些同志的家属一直是被作为反革命家属对待,所以隐蔽战线的同志确实是可歌可泣,生前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党工作,在死了以后因为需要还不能公开,得不到一份应有的光荣。我认识一些同志,我知道他的事迹,知道他是党员,现在我还不能够说他的事情。
  记者:我想,您父亲作为隐蔽战线的领导人,他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一定是常人不能比的,因为许多话他只能一个人装在心里,不能对任何人讲。
  李力:当然,隐蔽战线的工作也有失误的时候,每当这时父亲的心情就特别不好。我记得最重要的大概有两次:一次在解放战争当中,我们北平的地下党给破坏了,损失了100多人。那时我父亲心情很不好,但心情很不好也不能说,就我母亲给他当机要秘书,知道一点,但不能给我们说,我们只知道他情绪不好。第二次是在解放初期,我们在台湾的一个地下组织被破坏了,也是损失很大。我父亲睡不着觉,找人谈话开会,给中央写检讨。
  送给妻子四个字
  李克农离家在外杳无音信多年,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赵瑛的肩上。他们曾经几次生离死别,在一生不渝的这份感情中,做妻子的承担了更多的苦难。李克农对妻子存有敬意,一次在儿子的婚礼上,他竟因此哭了出来。
  记者:能谈一谈您父母之间的一些事情吗?您的母亲赵瑛与您父亲可以说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患难夫妻,据说您父亲对她有一个很高的评价。
  李力:我母亲是有文化的人,受的教育和我父亲差不多,她上的南京师范。那时刚刚推翻满清政府,女孩子上学是很少的,很不简单的。我外祖父家里开照相馆,经济条件也比较好,就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老人的思想还比较开明。我父母1917年结婚,婚后我母亲就没有再继续上学。。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4)
我父亲本来是在芜湖县国民党的县党部负责宣传,在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时候比较活跃,在当地是个比较出名的人。他创办了民生中学,当校长,这个民生中学就是给那些被教会和学校开除了没地方上学的学生办的中学。
  记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为共产党员,您父亲遭到通缉,据说还是您母亲帮他逃脱了国民党的追捕,您能讲讲这个事情的经过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