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人间词话 >

第19章

人间词话-第19章

小说: 人间词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燕国荆轲易水别太子丹西去刺秦,别时悲歌未尽,远远闻于萧萧西风之中。下阕前四句引壮士之悲,写自己虽则备受排挤,却仍有一颗不忘报国的拳拳之心。〃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诗人思绪从对历史和自己遭遇的思索中回来。如果鸟儿们也能明白如此之多的苦恨悲愁,应当不啼清泪而啼血吧?此句亦引杜鹃啼血之典。此悲因鸟啼而起,此处亦以鸟啼做结,既呼应开头,又使悲意更进一层。〃谁共我,醉明月。〃最末一句将此愁进一步升华。此时才让人恍然明白送别之意。十二弟远行,此后悲吟还有谁听取?今夜与我共醉的,是那耳中鸟啼,还是心中往事,抑或是眼中那一轮明月呢?明月如美玉无人识得,孤悬于浩浩天地。也许只有明月才是诗人的知己和寄托,才能慰籍诗人心中那难以抹去的伤痕吧。此句读来有若灵魂在高处,孤独远行而不知何归。

  词中鹈鴂声、鹧鸪声、杜鹃声,声声如泣血,马上琵琶悲切声远,兼有西风呜咽,悲歌彻于天际,声声相接,撼人心魄;绿树寒碧之色,关塞黑影、宫阙金辉,衣冠胜雪白,杜鹃泣血赤,种种惊心之色,纷至沓来,让人如眼见其悲。这既是前面所说的〃多现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真是字字有悲意,兼之境界高远,情致深沉,是为〃语语有境界〃。而词似不刻意安排而章法自成,意蕴流转,承接呼应,错落有致,是为〃章法绝妙〃。这是稼轩性情所致,不是能学得来的。所以老王才说:〃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人间词话之五十八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拭严妆〃殆近之欤?】

  〃画屏金鹧鸪〃引自温庭筠《更漏子》,〃弦上黄莺语〃引自韦庄《菩萨蛮》,〃和泪拭严妆〃引自冯延巳《菩萨蛮》。

  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如花。


 菩萨蛮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事实上,从上面这三首作品的风格中就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画屏金鹧鸪〃,屏上鹧鸪精致华美,但终究失之神采和活力。比之于词,好似词藻华美,意蕴婉腻,但终究徒有外表而内里空乏。此正是温词的风格。画屏为闺中之物,亦与温词通常的主旨相吻合。

  〃弦上黄莺语〃,活泼娟秀,有生机亦有意蕴。比之于词,正与韦词婉转清新,自然跳脱的风格相若。这一首《菩萨蛮》也正如此。

  〃和泪拭严妆〃,〃拭严妆〃犹言冯词多写闺中之怨,〃和泪〃则别具深意,正是说冯词风格虽不脱风月之气而别有忧苦之叹喟。〃严妆〃亦可说是其词深具端容清丽,品格自成,比之温韦,格调又高了一层。

  人间词话之五十九

  【〃暮雨潇潇郎不归〃当是古词,未必即白傅所作。故白诗云:〃吴娘夜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更不闻〃也。(此条原稿已删去)】

  〃暮雨潇潇郎不归〃引自白居易的《长相思》,词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吴娘夜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更不闻〃应为〃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此句引自《寄殷协律》:〃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 雪月花时最忆君。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老王很有意思,又有新发现。

  白居易在自己诗中说自己曾听过〃暮雨潇潇曲〃,老王认为这也许可以证明〃暮雨潇潇郎不归〃此句是古词,或是乐天将此古曲重新按《长相思》之调作成词。

  〃长相思〃之语于汉魏六朝古诗中常见,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等等。而〃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则成为古曲《长相思》的定式。如目前最早的南朝梁张率的《长相思》,及至陈后主、陆琼、王瑳、萧淳、江总等人所作的《长相思》,均以〃长相思,久离别〃开篇,无一例外。因此乐天此阙,虽有古曲之风,然而当非南朝古曲。更有可能的是〃暮雨潇潇曲〃中有〃暮雨潇潇郎不归〃的句子,而白居易将其重新填入词中。

  人间词话之六十

  【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贺新郎·咏水仙》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节〃、〃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宋代压仄声韵的词,同韵部的上声韵和去声韵可以通押,而入声一般不与上、去两声韵通押。但是在与南宋同时代的金代开始流行的北曲中,平上去三声都是可以通押的,再加上归入了平上去三声中的入声,这就是所谓的四声通押。我们今天的普通话正是由当时的北方方言发展而来,因此也没有入声。

  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年)刘渊曾根据当时的读音,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同时代的还有金代王文郁的《新刊韵略》(1227)和张天锡的《草书韵会》(1229),都分106韵。因为《礼部韵略》是在平水刻的,所以当时的韵书称为平水韵,通常认为是106韵。〃平水韵〃是当时作诗填词的一个指导。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把〃平水韵〃的106韵合并为19个韵部,作为北曲押韵的指导。老王这里所说的情形,正是由〃平水韵〃向〃中原音韵〃的一种过渡情形。

  贺新郎辛弃疾

  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睡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冷冷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定风波辛弃疾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

  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贺新郎·咏水仙韩玉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

  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须信到、离情如许。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千古恨,与谁语?

  卜算子韩玉

  杨柳绿成荫,初过寒食节。门掩金铺独自眠,哪更逢寒夜。

  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辛弃疾的《贺新郎》和《定风波》中,〃绿〃和〃热〃在中古音中应为入声,为了押韵的需要则读为上声或是去声。韩玉的《贺新郎·咏水仙》中,〃玉〃、〃曲〃读入声,而与读去声的〃注〃、读上声的〃女〃押韵;《卜算子》中读去声的〃夜〃、〃谢〃与读入声的〃节〃、〃月〃押韵。这些都是上面所说的过渡情形。

  人间词话之六十一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此词汲古阁刻《六十家词》失载。黄荛圃所藏元大德本亦阙,后属顾涧蘋就汲古阁抄本中补之,今归聊城杨氏海源阁,王半塘四印斋所刻者是也。但汲古阁抄本与刻本不符,殊不可解,或子晋于刻词后始得抄本耳。)】


科学家和诗人都对身处世界的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想象力,所不同的是科学家探求其缘由,而诗人则是感悟其神髓。

  看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诗人序中已经说明,古来只有人待月而吟,无人做送月之赋,于是诗人意兴顿生,仿屈原《天问》之体作此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可怜,即可爱之意。月轮孤悬于天,每每西落,诗人不禁想她是去向何方了呢?〃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这就是老王所言,月轮从这边西落,其实是从另一边的东方升起,天那边果然是别有人间。这既是所谓〃神悟〃。〃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天外浩瀚,难道是浩浩长风吹动月轮?很神奇而浪漫的想象,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飞镜无根谁系?〃月轮如明镜,空悬于天,是什么系住了她呢?(别回答是地心引力,除非你一定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始终保留神秘感,是浪漫的准则之一)〃姮娥不嫁谁留?〃嫦娥在月宫一定感到孤寂无依,是谁又留住了她呢?仙子也有情感,谁不定她已经化身下凡,此刻就在我们身边吧。找找看?应该很多人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仙女了吧。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有人说月轮经海底而行,但这个说法的确让人疑惑。〃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只怕海底的巨鲸,来回奔突,会把月宫的那美轮美奂的宫殿撞破了吧?〃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鱼虾自然能在水里自由游弋,但可爱又可怜的小玉兔又怎么能潜水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他们都安然无恙,那月亮怎么样慢慢的变成一轮弯钩呢?(其实小辛同学是在说,如果月亮只剩下以前的一半甚至更少,那些宫殿又到哪儿去了呢?)

  看得出来,小辛同学真是非常有好奇心。童心未泯的他开始质疑老师所教给他的月亮,而寻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月亮。老王说得没错,小辛同学的确天资聪颖,领悟到了超越他时代的某些宇宙奥秘。或许我们应该感谢他,是他让我们在词浓郁的古典雅致之风中嗅到了一丝极为特殊的清新味道。

  人间词话之六十二

  【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