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人间词话 >

第16章

人间词话-第16章

小说: 人间词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诗词的第一要素,来不得半点惺惺作态。老王对于诗词中〃真〃的重视,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人间词话之五十二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此等词古今曾不多见,余《乙稿》中颇于此方面有开拓之功。】

  顾敻,生卒年不详。曾仕于前蜀,后为后蜀太尉,又称〃顾太尉〃。顾敻生性诙谐,擅长小词。 
  诉衷情顾敻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庆宫春周邦彦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牛峤的〃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情意真挚,直白大胆。此词上文已说,不复多言。

  顾敻的《诉衷情》两首小词,情深动人,其中尤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一句为最。夜漫长,月冷清,爱侣不见,徒有孤衾,香阁难掩那一份刻骨的相思寂寞。也许只有换我的心,变成你的心,你才能知道那种思念是多么深沉苦楚吧。此句情深意切,哀怨动人,让人直为之心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之词,真切得仿佛让你看到他深挚哀痛的眼神。千古的寂寞孤独、相思苦恨,都在这一句中缓缓沉淀下来。此句应为当之无愧的古今相思第一名句。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诗人的一颗心在不经意间遗落在佳人身边。心有挂牵,则必有烦恼。那一刹那的美好,也许将永存于心而不复再得。命运总是给人莫名的喜悦和痛楚,为何会相见,又为何要分开?曾经的美好散落在记忆之中,越想追寻却越是追寻不到。此种烦恼,也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未有真情,难出此言。情之所至,仿若心中抑闷冲口而出,才让此句有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专作情语,直抒胸臆,在词中的确不算多见。词中多言愁,但多不言愁为何物。类似于这样直白的爱情宣言,从来都被视为冶艳之词,不登大雅之堂。其实情至深处,又何须隐晦呢?中国古代文明虽至大盛美,但对于人性有压抑的一面,爱情向来都是奢侈物。这也正是这类词较少见的主要原因。老王说在自己的《人间词》中多有留意借鉴此类词,莫非是〃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厚薄不关妾命,浅深只问君恩〃、〃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闻〃等句子么?这些句子的确是对以上情语多有借鉴,但开拓也就未必有了。不是说老王的词不好,而是词在当时都早已式微,白话文兴起后更是已成过往。到现在我们也只能在那典秀清丽的字间,寻求那种能给我们倦怠的心灵带来一丝慰籍的永恒之美了。

  人间词话之五十三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梅尧臣诗风质朴,其主张对宋诗影响甚大,开宋一代诗风。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此词虽为伤春,但写得境界开阔,有感怀之伤,却无幽微之恨。下文会详解此词。

  先来看看冯延巳的《玉楼春》。

  玉楼春冯延巳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蒲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冬雪之时的云与明媚春光中的云是不同的。冬云阴沉凝重,让人有压抑忧郁之感;而春云却是一团团一簇簇的,则显得悠闲适意而又清新可爱。一个〃乍〃字,仿若久锁阁中,偶一开窗,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且惊且喜。〃渐觉年华堪纵目〃,终于不再是阴郁的天空,终于有了可以眺望的理由。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蕴含其中。〃北枝梅蕊犯寒开,南蒲波纹如酒绿。〃向来梅花一般都是在向阳的南面枝头先开花,而现在北枝梅花也破寒怒放。漠漠轻寒中,那挡不住的春情早已沁入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南蒲波纹如酒绿〃,言池水绿极可亲。酒绿原本就是一种极可爱的颜色,而更有一种醉人的意味。此时似乎这一汪碧波之中也融进了那醉人的不尽春意。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芳菲次第,犹言春天的花期接踵而至,各类花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次序而开。词人的心好似在永不休止的春光中前行,遍地花开,生机盎然。然而〃自是情多无处足〃,如此美景良辰,词人却好似仍未能满足,此为末句暗隐伏笔。〃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霎时花开,应珍惜此间欢乐。好不容易等到了春回大地之时,却不要举杯为伤春而蹙眉。此句似言欢愉少时而应当及时行乐,但细细思来,那一缕抹不去的春愁却早已蒙上心头,挥之不去。末句看似豁达,实则是此愁已〃眉上心间,无计相回避〃,由此才出此抚慰之语。〃尊前〃暗示了词人矛盾的心境,此酒是畅怀还是消愁呢?原来前面的种种铺陈,都只是为〃伤春〃作注脚而已。如许年华佳美,却终将逝去,叫人如何不伤感?一种深沉的叹喟暗隐在这句看似浑不经意的劝慰之中了。


此词一说为欧阳修所作,从风格上来看的确更似欧词而不似冯词。词中遍是一种欣欣之态,而末句却转成笑中带泪之姿。前文所提到的另一首欧词名作《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末句〃人生何处似樽前〃亦是从欢欣突转入沉郁深愁,与这首词何其相似。再看欧阳修的另外一首《玉楼春》中末句〃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亦是笑中带泪,看似极洒脱之言,实为极伤感之语。此处暂从冯作之说。

  这首词其实整体看来并不是秦词所从的风格。如果一定要说秦观〃专学此种〃,也只有末句〃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中的深叹哀愁略似。但是秦词鲜少有欢欣之境,和本词不类。试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等句,其境多幽微深婉,其叹亦深沉悠长。只是说秦词承此词中幽微的感伤愁绪,比说承梅词的沉郁的人生感悟,更有几分道理。

  人间词话之五十四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写尽春草之魂者也。】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年隐居于杭州孤山,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诗集》传世。

  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和欧阳修的《少年游》历来被称为咏春草的佳作,老王又再添上冯延巳的《南乡子》中的〃细雨湿流光〃五字。试观之,看这些词句如何〃写尽春草之魂〃。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金谷,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所建的豪宅。石崇在《金谷诗序》里说,他曾在金谷涧为征西将军祭酒王诩饯行。江淹《别赋》中即有〃送客金谷〃之说。后指送别之所。金谷芳草,均含离别之意。而〃乱生〃写其荒芜,亦有如意绪的迷离,不仅仅喻离别之愁,更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深沉感慨。〃谁为主〃,其人已去,徒留空园。曾经的富丽繁华如云烟消散,到如今只剩得断壁残垣。春草无情,年年还生。〃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早过花开之时,只剩下星星点点余花随春雨凋落。满地的春草青青,随烟雨摇荡轻摆。〃满地〃犹写遍地春草给人带来的离愁之多之密。此句亦惜春,亦伤别。〃满地和烟雨〃真是佳句。不言愁而遍地皆愁,将一个大写的愁字轻轻铺满心间。诗人的惆怅如同春草,随烟雨飘摇不定。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回望上阙,蓦然惊觉其中离愁不显而其实处处皆写离愁。骊歌可堪听?长亭又日暮。此时此景,倍添感伤情绪。〃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王孙,指贵族,诗词中往往指代出门外游的人。远行之人决绝而去,渐已不见,只剩得这无数不解人哀愁的春草,长满东西南北的道路。天地苍远,那无处不在的萋萋春草,在每一个人眼中和心底,都染上了离别伤感的翠色。

  此词不言春草不言愁,却是处处春草处处愁。写春草,亦让人心旌随之摇摆。

  苏幕遮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露堤平,烟墅杳。〃堤上青草平整,露珠隐约;远处乡间宅屋在如烟的迷蒙春色中若隐若现。〃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此句以雨后天晓的清朗澄澈之境来衬托萋萋春草的盎然生机,尤显春草绵郁可爱。〃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庾信是南朝梁代名士,成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后出使北朝之时被强留,被迫仕于魏。这里借指离乡为官的青年才俊。窣地春袍,窣地,长袍及地;春袍,指宋代官服,年轻官员初入仕时一般身着青色章服。嫩色宜相照,即言宦游少年英姿勃发,所着青袍正与遍地青草的嫩色辉映生彩。

  〃接长亭,迷远道。〃下阙笔调一转,从春风得意到倦鸟思归。此句用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凸显一种迷途思归的情思。〃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诗人以王孙自指,深为厌倦宦海沉浮,早该归去。〃落尽梨花春又了〃,用唐代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之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春已归去,梨花凋尽,落英缤纷,恍若悲秋将至。〃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末句更是突出了这种悲意。残阳余晖满地,青青春草的翠色在夕照烟光中似乎也慢慢老去。日光渐黯,暮色渐起,草色也因此变得不再翠绿欲滴,而是开始变得凝重,正似〃老去〃之语。诗人可谓观察细致入微,写得异常生动传神,极衬此刻心境,真为神来之笔。此句日暮时的凄迷黯淡与上阙中〃雨后江天晓〃的清朗澄澈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翠色和烟老〃 又呼应上句中的〃嫩色宜相照〃,令全词浑然一体。

  此词上下阙对比鲜明,读来让人深为感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