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你能行 >

第3章

你能行-第3章

小说: 你能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陌生的现实”与“盲目的自我”的强烈碰撞。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接踵而至,于是我们愈发感觉到“陌生的现实”如铁一般坚硬,而“盲目的自我”却被碰得头破血流,愈来愈困惑,愈来愈找不到方向。
  或许,这就是我们迷茫的原因,这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的原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可能还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生轨迹曲线
很多朋友在网上看到我的连载之后都感慨,“要是早几年看到就好了”,“毕业前看到就好了”……是啊,我当初毕业的时候也没人和我说这些,如果我在那个时候就知道了,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们降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在逐渐认识自己与环境。但是很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与社会深入认知的机会,已被应试教育制度剥夺了。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从这幅曲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一生中取得的成就轨迹好似一条抛物线,职业规划专家一般把人生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与下降期(65岁以后)。通常来讲人们事业的高峰出现在40~50岁,之后会逐步进入下降阶段。
  图中有A与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同样是在44岁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但是B2的位置要远远高于A2,也就是说B的成就要远远高于A。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抛开两人背景、机遇、性格、智商、学历等具体的因素,仅仅曲线的走势中可以发现,B从出生之后的人生加速度就一直要高于A,特别是在25岁的探索期结束后,B1的位置就已经远远高于A1了,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B在成长与探索阶段所做的尝试,对自己与社会的认知要远远高于A,所以他在今后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就也就“顺势”要远远高于A。
  我们都知道,人生的轨迹不会像数学图形这么简单。人的一生充满了变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这幅图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越早认识自己、越早了解社会,在青年时期尝试得越多,我们今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相同年纪下,你比别人节省了时间但却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对照着这幅图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免会觉得有些惭愧。大多数80后都有着幸福的童年,在这个阶段,我们都在天真无邪地玩耍。我们很少有主动认识自我的意识,我们的家长也大都没有现代的教育意识去引导我们。而在14~25岁的探索期中,初中与高中被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期间基本与社会是隔绝的,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了;而上了大学之后,就像前文所说,大部分人在游戏与恋爱,这短暂的自由时间似乎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我们就毕业了。
  于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应该在探索期完成的任务,不得不被推后到建立期。这就使得25~30岁这一阶段的生活显得特别“拧巴”,大多数人的迷茫也就根源于此。
  当我请职业规划师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一点儿建议的时候,那位规划师毫不犹豫地说:“在大一的时候认识20个师兄师姐,这样,你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从他们那里完成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从而尽早判断你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1)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这看起来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但是它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恐怕我们都不会开心。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问题是怎么认识自己呢?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只有你亲身经历的东西,你才会印象深刻,你才知道你自己是否喜欢它,你才知道你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所以,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是一名大学生,想毕业之后马上参加工作,那么我建议你早点去实习,然后把你在不同地方实习的经历、感悟记录下来,最后你会发现你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在你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方面,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但是你还不清楚自己将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相比于大学生,你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尝试了,最好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你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这些方法可能多种多样,当我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内心折磨与探索,我把自己的经验称之为“忆画问画”,它是四个方法的首字连接而成的。
  ·忆童年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其实,每个人的本我早在我们的孩提时代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回想一下你自己童年的生活,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身上被掩藏了的特质。
  我周围的同学已经陆续生了宝宝,朋友家一个女宝宝叫小溪,还不到一岁,但是她已经有自我意识了。当妈妈问“小溪是谁啊”,她就会慢慢地举起左手。刚开始我们还不相信小家伙是在对妈妈的提问作出回应,于是妈妈又问“小溪是怎么哭的”,小家伙嘴一咧,发出很尖锐的一声“咿”;妈妈又问“小溪是怎么笑的啊”,小家伙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妈妈又问“谁是馋猫啊”,小家伙模模糊糊地吐出两个字:“妈妈。”……
  怎么样,很神奇吧?后来我发现,很多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脾气就已经渐渐形成了。有的孩子特别小气,有的孩子特别大方,有的孩子很害羞,有的孩子天生就很开朗,有的孩子天生对声音敏感,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敏感,其实这些小时候展现出来的特质,就是我们基因独特的地方,遗憾的是我们所处的年代,很少能因材施教。
  当我们采用“忆童年”的办法检视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团队角色”这个视角开始。我们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其实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唐僧——领导者——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孙悟空——专家——业务精湛,能力超强;猪八戒——协调者——团队润滑剂,有矛盾都靠他协调;沙僧——劳动者——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这四个人的角色)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想想自己小时候,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都承担了什么角色。如果你走到哪里都是孩子王,那么你无疑具备做“领导者”的潜质。我在MSN《职场人生》中与一位做风险投资的朋友讨论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时,他说他发现很多创业者小时候都是孩子王,因为他们天生地具有一种将人“笼”在自己身边的能力,而这正是长大以后创业过程中建立团队所需的关键素质。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2)
如果你不是孩子王,但是大家一起玩儿的时候,你总能想出新点子,或者你的手艺总比别人好,比如你做的泥人特别像,你做的风筝飞得最高,那么,你似乎在某一领域具备专长,将来适合在某一领域中成为专家。
  如果你小时候特别活泼,总能逗其他孩子笑,小朋友都愿意和你玩儿,但是与孩子王相比,你似乎缺少点什么,在关键的时候你不像孩子王那样有主见,但是只要有你,孩子群中就充满了乐趣,你在哪里都显得特别合群,那么似乎你适合做一个协调者。
  如果你小时候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一般说来,这类人的个性不是很强,对别人与自己的要求都不多,知足常乐,长大之后他至少能做一个任劳任怨的“劳动者”。
  其实,以上的办法只是一个简单的划分。人性是复杂的,甚至在某个阶段我们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童年时,我们在与小伙伴玩耍时形成的“无意识团队角色”,往往能说明我们在与其他人“相互作用”时更倾向于承担的一种团队角色,而这种“天性”也往往会在我们走入社会后体现出来。
  如果你觉得仅仅依靠童年的表现来判断不够准确,那么你可以把这个思考继续下去。回想一下你在同学中的角色,你在学生社团中的角色,以及你在实习时在同龄人中承担的角色,看看这一系列的角色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这种角色是基本一致的,那么这种判断就是基本准确的,很可能你在正式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地就承担了这个角色。
  ·画坐标
  通过“忆童年”的方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性格倾向有一个基本判断,但是如果你想在自己的性格与从事的工作之间找到联系,并且希望它能够更科学一点儿的话,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画坐标”的方法。
  可能有些人知道ACT(American College Test),通俗地讲,它相当于美国的高考。在出国热高温不退的今天,很多中国孩子也正绞尽脑汁地研究这项考试,希望能借此进入美国名校的大门。我们这里且不谈这项考试,其实ACT也是一个组织的名字,它不光运营着“美国高考”,还在教育与员工发展领域提供广泛的评估、调研、信息与培训等服务。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种方法,ACT把它称之为“World…of…Work…Map”(职业地图),这个地图把工作分为12大类,26个组,涵盖了美国所有的工作。这份职业地图从研究工作的任务入手,显示了不同工作之间的关系。
  其实,没有必要把职业地图介绍得那么复杂,我们只需抽象出它的精髓,并且我们要用它来重点说明你的喜好、倾向与工作的关系,希望能通过它帮助你选出自己喜欢的工作。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坐标应该怎么画。
  它的横坐标一端是人,一端是物,表示你的工作对象是人还是物;纵坐标一端是数据,一端是观念,表示你工作的对象是数据还是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你喜欢与人或者物打交道,还是喜欢与数据或观念打交道来区分不同的工作。
  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几个概念:“数据”指的是事实、数字、文档或者工作流程;“观念”指的是知识、洞察力、理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或者一种做事的新方法等;“人”指的是与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比如关心别人、服务、领导力、销售等;“物”指的是机器、工具、原料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3)
我们把每一个坐标轴都分成了三个级别,分别是一般、喜欢与热爱,从原点开始沿着箭头方向,喜爱的程度逐级递增。请在图上标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点,如果你确信除此之外其他坐标轴上的点对你毫无吸引力,那么意味着你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这个点所在的坐标轴就代表你的职业兴趣。如果你标注的不止是一个点,那么请把你标注的所有点连接起来,两点连线会与坐标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