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

第9章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第9章

小说: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以西安事变,蹈危履险,深入虎穴,厥绩至伟。抗日战争期间,周旋坛坫,应邀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演讲,蜚声海甸,巩固中美邦谊,终至胜利。出席开罗会议,确保我国领土完整,盛誉扬辉,贡献至巨。为我国空军建军,展布新猷;创办华兴育幼院,施爱遗孤;成立中华妇女*抗俄联合会,恢弘妇权;筹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泽惠群民。终其生平,跨历三世纪,惠爱在朝野,简册留芬,允垂世范。上青归真,殊深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人已辞世,后人褒贬,自有几分之真吧!但其奇异之恋情,世人定有记述,以慰其在天之灵。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汉民变民
第十三章 汉民变民 宋美龄到底不是平常的闺阁之女,她的婚事,另有一段小插曲。当年宋家为小女儿美龄的婚事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大姐宋霭龄赞成,而大哥宋子文完全不同意。尽管宋氏姐妹独立性极强,而且追求解放。何故宋美龄的婚姻如此落伍呢?这当然有宋美龄的用意。蒋介石毕竟是个大人物,光凭宋美龄个人之力难以管束,她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就应当表达“孝”意,再则又可揣测蒋介石的诚意,此举何乐而不为? 在这次家庭会议上大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用中国社会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个大兵,蒋介石是属于传统的低层次的人,此外,他结过婚除非他可以证明已离婚。随后,宋老夫人又听到了一些有关蒋介石生活中的其他女人的传言。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蒋介石不是基督徒。 由于宋霭龄出于自私的努力,宋家的防线只剩下最后一道,是否准备做一名基督徒?蒋介石象往常一样微笑着说,他将尽最大努力并准备研究《圣经》。但他不能事先做出许诺,表示要试一试。 宋老夫人的反对崩溃了,不久,她便答应了这桩婚事。 民国时期最具权势的家族是蒋、宋、孔、陈,世人称四大家族;最引领*的三个女人是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分别嫁给民国三要人: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因而民间盛传: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 四大家族中的三大家族因宋氏姐妹的联姻,而联为一体,蒋介石如鱼得水,他又积极活动起来了。 结完婚,蒋介石又复出了,他权衡再三,决定再次北伐。这是明智之举,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转移矛盾,一致对外,无须纠缠于繁琐的党内纷争;二是可以笼络各地军阀,在北伐的旗帜下,不堪一击或是摇摆不定的军阀会感召到北伐的旗帜下;三是蒋介石的异己分子容易被调离党政机关,送往前线。 蒋介石的举措奏效了,冯玉祥和阎锡山倒向了南京政府,党内的纷争一时也平静下来。 蒋介石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垒,就是北方的张作霖。蒋介石分路挺进,张作霖节节败退,但最后的成功却是日本人创造的。 张作霖是日本人在华的一个傀儡,当时主子一见奴才不肯继续为其效力,就决定除掉他。主持这项事件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河本大作呈文上说:“干掉头子。除此之外,没有解决满洲问题的第二条路。只要干掉了张作霖就行。”原计划在华北干掉张作霖,“不要多此一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华北方面有没有敢干这种事的人,实在不无疑问。万一的时候,不要给军方或国家负任何责任,而由一个人负一切责任,否则虎视眈眈的列国,一定会乘这个求之不得的机会来胡搞。所以由我来干好了”。 张作霖炸死之后,东北奉系军阀内部一直封锁这一死讯。张学良从邯郸同阎锡山交战的前线,秘密回到沈阳。这时,才宣布了张作霖的死讯,同时张学良宣布担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 南京政府得讯后的对策是:争取张学良归顺,和平解决东北问题。日本方面自然要设法对张学良施加强暴压力,阻扰东北和南方谋合。考验年轻少帅张学良的智慧摆在面前:要么宣布独立,内外夹攻,不复存在;要么投靠日本,国恨家仇,亦不可为之;明智之举,就是“以东三省人民的意志为依归,不能违背三省民心而有所作为。”张学良倒向了南京国民政府。 东北五色旗换为*。 至此,蒋介石的中国统一大业暂告完成。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有一个人不能不加以记述。这个人不是不是别人,却是胡汉民,国民党右派领袖。他从欧洲回国后一直支持蒋介石。当时有人善意地劝胡汉民不要为反汪精卫而进南京供蒋介石利用,胡汉民回答说:“自古武人只能马上得天下,没有文人就不能马上治天下。汉高祖还有个叔孙通帮他定朝议。现在只要做到不打仗,就可以用法治的力量来约束住枪杆子。即使我不去南京,也会有人去受他利用。”这个“有人”应该就是指汪精卫。手握枪杆子的蒋介石,虽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但也知道一些治国方略。他不会也不想由一个早他出山的长者为他出谋划策,碍他的手脚。但胡汉民确有可用之处,用他抵挡汪精卫,实在再好不过;再利用他的威望,压制不听招呼的旧军阀,也是上策。 1928年10月,胡汉民把蒋介石捧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在蒋桂战争中,帮蒋介石扣留了李济深,打败了桂系;蒋冯战争中,帮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又消灭了唐生智的部队。可用说,当年如果没有胡汉民在南京替蒋介石撑腰,“早上四点半起身,晚上十时或十一时睡,对于任何事情,都想尽其心力去料理”,蒋介石无法在军事上、政治上那样得心应手。 文人本固如此,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睁眼看路。胡汉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有没有得到回报呢?有! 胡汉民在国民党内是老党员,也是和孙中山最早参与革命的,比起蒋介石在国民党的资历深得多。胡汉民对蒋介石的*,深感不满。他倚老卖老,真话胡说,常叨不止,惹得蒋介石怒发冲冠,翻脸不任人,竟然把胡汉民关了起来。蒋介石平日总说,胡汉民是他的老师前辈,但政治不分辈份,挡路之人,不抓不能行路。可蒋公下手不免也太狠了,竟然将绳索捆绑一个老者两臂和大腿,深深地留下了一道道血印。 蒋介石逮捕胡汉民的两天后的晚上,胡汉民才见到逮捕他的蒋介石。“你近来有病吗?”胡汉民劈头问道。蒋介石不知何意,连忙说:“没有啊。”“那很好,我以为你发了神经病!”胡氏紧追不舍,对蒋介石强加在他头上的“罪状”一一批驳,双方唇枪舌剑至天亮。 胡汉民尽管不服输,但不得不接受被软禁南京小汤山的事实。当日写了两份东西,一是声明:“因身体衰弱,所有党部政府职务,概行辞去。”一是写信给蒋介石:“我平生昭然揭明而行,你必有明白的时候” 堂堂**,一夜之间被贬为平民。往事悠悠,从小能文能诗的胡汉民,只能对着他十三岁时写的种竹诗长叹:“种竹北窗前,潇潇清香发。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 蒋介石的城府是深,但是越是深沉的人,一旦爆发出来,无人可挡。胡汉民骨头再硬,也不得不低头。胡汉民虽然被释放,依然整天郁郁不乐,思前想后,竟咽不下这口恶气,仰天长叹而去。 胡汉民死后,幸而李宗仁说了些公道话:“至于胡汉民,则确为一守正不阿,有为有守的君子。然胡氏的器量亦极狭隘。恃才傲物,言语尖刻,绝无物与民胞的政治家风度。当时党内自*以至普通党员,没有人对展堂先生不表示尊敬,然也没有人觉得展堂先生足以为党一致归心的领袖。因胡氏的天赋,为治世的循吏则有余,为乱世旋乾转坤的领袖却不足。” 人生如梦,回首往事,就如昨日一般。活着的人面对死去的,皆能评头品足,置身于其中,却也不知庐山真面目

一统江山
第十四章 一统江山 东北易帜,似乎蒋介石统一了中国。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残酷的假象。这一假象表面显得堂而皇之,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东西。 蒋介石率军北伐一事深得民心,这使得许多敌对部队及其将领都归于他的麾下。然这也带了许多的问题:尽管蒋介石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而不时与各地的军阀进行激烈的战斗,却从没有真正地控制他的对手或征服他们的地盘。 他们只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方式承认蒋介石比自己强大,因而才决定顺风转舵。这就是蒋介石在战场上为什么能够推进得如此迅猛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蒋介石急于迅速取得成功,因为这会给他带来一时的荣耀和威望,所以,他忽视了在一个封建的国家里进行领土征服所应该注意的唯一正确的原则,那就是除掉那些最初反对他的人,用自己选定的人来代替这些人,而新选出的人应该忠于新生的民国,并忠于民国元首蒋介石。 蒋介石未能取得对地方的实际控制权,他很容易满足于地方军阀对他的毫无意义的效忠,这是他判断上的最大失误。 冯玉祥虽是蒋介石拜把子兄弟,但他对蒋介石仍是个可怕的潜在威胁。蒋介石须设法铲除,于是他通过策动冯玉祥部下叛变,来对付他的兄弟冯玉祥。 冯玉祥完全信任的驻守河南的指挥官韩复榘,已被蒋介石收买,投奔到蒋介石一方,带走了三个师长及冯玉祥的十万精锐部队。 中原大战爆发了… 兄弟反目,蒋、冯矛盾未决且日益激化的时候,桂系就同蒋介石先干起来,爆发了蒋桂战争。 这一战役,蒋介石采用了离间计。他设计把同桂系站在一起的李济深诱至南京加以软禁,另命陈铭枢、陈济棠统治广东。同时暗中送军火给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唆使鲁涤*桂。 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得到扩充,1928年底,全国军队总数达250万人。蒋介石认为北伐已经结束,需要裁减军队,减轻财政负担为由,提出编遣方案,但其真正目的却是要削弱别人,壮大自己,因而遭到反对。于是,蒋介石便采取逐个削弱的办法,首先挖李宗仁第四军的墙角。1927年8月,北伐军打到长沙时,蒋介石曾主动提出与李宗仁拜把,蒋为兄,李为弟,“同心一德,生死系之”。刚过一年半,盟兄就要对盟弟动手。1929年初,蒋介石在湖南培植亲信,想夺取桂系控制的湖南地盘,桂系发觉后,立即向湖南增派军队,双方矛盾尖锐化。1929年3月,蒋介石指责桂系威胁中央,下令*,亲率三个军指向武汉,暗中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很快把桂系在两湖的三个主力军搞垮;同时,也以收买离间的手法,使桂系在翼东的四个军反水,几天功夫,桂系大败,第四集团军解体。 蒋介石乘胜追击桂军,同时又派人招抚桂军主力将领胡宗铎、陶钧、夏威,21日,三个将领通电下野出洋,部队听候改编。李宗仁不甘于失败,在梧州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讨蒋,由白崇禧、黄绍閎率军分两路进攻广州。5月15日,何键军克桂林,随以主力协同粤军夹击梧州。粤、湘军联合围攻桂军,桂军屡遭败绩。6日,李宗仁通电下野,与白崇禧先后逃往香港,后又潜回广西,以图东山再起。 令人不解的是,蒋介石对这些败军之将,何去何从并未过问;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败军之将,后来似乎还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蒋介石从此获得了对华中、华南的实际控制权,而不再仅仅是名义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