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侦探电子书 > 古刹蛇踪 >

第231章

古刹蛇踪-第231章

小说: 古刹蛇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科长,你们是不是怀疑段师傅和窨井里面的两具尸骸有关?”茅校长道。

“有人在他的眼皮底下藏了两具尸骸,还在窨井上面铺了水泥地平,他没有理由不知道。”

“如果是他做的,他应该主动请辞才对,如果他想离开的话,他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他也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肝炎病啊。”邱主任道。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茅校长道。

“茅校长,您说。”

“肝炎病有可能是段师傅故意释放出来的烟幕弹,目的是造成一种他不愿意开学校的假象,实际上,他非常想离开案发地,所以想出了这么一种不露痕迹的招数来。自己不提出来,让学校来辞退他,事实是,他的目的达到了。邱主任,你不就是这么想的,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一般人都会这么想,如果案子是他做的,他就不会半遮半掩地隐瞒自己的病情。他还是让我们知道了。如果不是你在他的床上发现那瓶药的话,谁会知道他有肝炎病呢?”

欧阳平微笑着望着茅校长。他对茅校长的分析非常感兴趣,他觉得茅校长说的很有道理。世界上有两种坏人,一种是脸上贴着标签的坏人,这种人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言行举止上看,都是坏人,另一种是把自己包裹伪装的非常好的坏人,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邱主任和茅校长交头接耳,在小声嘀咕着什么。欧阳平注意到这一点。

茅校长点了两下头以后,邱主任说话了:“欧阳科长,你们能确定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吗?”

“窨井上面的女人遇害的时间大概是在六月底,下面的女人遇害的时间大概是在三四月间。”欧阳平感觉到,邱主任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应该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我想起一件事情,刚才和茅校长也说了。”

“邱主任,您说。”

“在一九六六年六月下旬,正是农忙季节,段师傅请了几天假,回家忙地里的农活去了。”

“他是不是让人替他看了几天大门?”

“是的,我正要说这件事情。”

“那么,邱主任,在此之前,此人是不是在三四月月份也替段师傅值过几天班呢?”

“这——我就不晓得了——我们没有一点印象。”

“我也没有什么印象。”茅校长道。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柳暗花明

“邱主任,此人是谁——他叫什么名字?”

“此人叫房大庆,是段师傅的外甥子。”

“此人多大年龄?”

“二十六七岁的样子——我说的是当时的年龄。”

“他没有工作吗?”

“房大庆有一条腿不怎么好使,在我们学校对面的火柴厂工作,火柴厂是镇上办的,有活就做,没有活就在家里呆着。”

房大庆在火柴厂工作,窨井里面的红砖又是火柴厂工地上的,火柴厂正在进行翻修,生产肯定停下来了,房大庆正好有时间替段师傅看大门,在火柴厂干活的工人收工的时候,肯定会把工具丢在火柴厂,铺地平正好需要这些工具。无巧不成书啊!至于房大庆和两个遇害女人的关系,虽然房大庆有点残疾,但对从事特殊工作的女人来说,职业长相,身份地位都无关紧要,只有有那种东西就行。丁字路口,应该是桃花坞的中心地带,这里应该是**夜间经常出没的地方,而学校的传达室就在这丁字路口。坐在传达室里面,看着那些涂脂抹粉,花枝招展的女人,作为男人,能无动于衷吗?

“邱主任,这个叫房大庆的人有老婆吗?”

“这——我们不知道。”

茅校长也摇了摇头。

欧阳平对这个叫做房大庆的人非常感兴趣。

告别茅校长和邱主任以后,欧阳平回到公安局,他跟陈师傅打了一个招呼,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门——自行车一直是停在传达室门口的。

欧阳平骑上自行车,一路向西,他这是去喊李文化,李文化住在赵家染坊,这里过去是染坊,解放以后,房产归了国家,这里成了房管所的房子,公安局有几间单身宿舍在赵家大院里面,李文化还没有成家,所以,只能暂时住在单身宿舍里面。

欧阳平喊李文化做什么呢?

欧阳平想让李文化和他到冯墙走一趟——李文化不死刚去过冯墙吗。

对了,欧阳平是去找段师傅,找段师傅做什么呢?

欧阳平想知道,房大庆在三四月间有没有替段师傅看过大门。如果房大庆在三四月份提段师傅看过大门,那么,房大庆的犯罪嫌疑就上升了。

李文化并不知道欧阳平的想法:“科长,这时候去找段师傅,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文化,在一九六六年六月底,一个叫房大庆的人曾经帮段师傅看过一段时间的大门。”

“这很重要,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今天晚上,我到学校去了一趟,邱主任提到了这个叫房大庆的人。我刚从学校来。”

“那么,邱主任有没有说一九六六年的三四月份,房大庆有没有帮段师傅看过大门呢?”李文化和欧阳平想到了一起,英雄所见略同啊!

“邱主任想不起来了。”

“段师傅肯定知道。”李文化道。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回来回来

“李文化,你有没有注意到老鞋匠说的话。”

“老鞋匠说的话不少,不知道你是指哪一句?”

“老鞋匠曾经说过,段师傅时常送些家里面的东西给他,这说明段师傅经常回家。”

“我想起来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老鞋匠才经常送些酒给段师傅。”

说话之间,夜幕已经降临。

雨后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虽然雨停了,但天仍然阴沉着脸,老天爷似乎还没有罢手的意思,雨并没有远去,随时都会光临,走的太匆忙,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带雨具。

七点一刻,天空中果然有飘起了雨,此时,两个人正走到冯墙的街口,路边有一个邮局,邮局大门的上方亮着一盏灯。

欧阳平看了看邮局,犹豫片刻,继续向前,雨不算太大。

在邮局前面几百米处,有一个茶摊,茶摊里面亮着一盏昏暗的灯,桌子上放着一些茶干,茴香豆,茶叶蛋之类的吃食,一个驼背老者正坐在板凳上,他的手里端着一碗玉米红薯稀饭。

“大爷,我们能把自行车放在您这里吗?”李文化上前一步。

“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我们想到柳家口去找段师傅。”

“行啊!放这儿吧!你们把车子推到我屋子里面去,我眼睛不好使,别看丢了。”

“大爷,谢谢您。”

“不用谢。”

两个人告别老人,走出茶摊。

两个人刚走二十几步,突然听到老人在喊他们:“回来——回来!”

“大爷,您有什么吩咐吗?”

“下雨了,这雨看样子会越下越大,我们这里有一把破伞,有总比没有好。”

老人说的对,雨确实越来越大。

李文化接过雨伞,撑起来,这是一把油布伞,拿在手上很沉。

欧阳平回了两次头,然后和李文化勾肩搭背朝一片树林走去。

“李文化,干嘛要把车子放在茶摊呢?”

“前面有一条河,我们要过一座木桥。”

穿过树林,面前果然有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河面上有一座木桥,木桥是用两根木头架起来的。

两个人一前一后,小心谨慎地挪着碎步,很慢,因为木头上有雨水,比较湿滑。一把伞,两个人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下了木桥之后,两个人的身上肩膀全湿了。

二十几分钟以后,两个人走进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就是柳家口。

两个人站在篱笆门外喊了好几声,才喊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篱笆门是用树棍子扎起来的,没法当门来敲,所以只能喊。

“你们找谁?”

“段师傅在家吗?”

“爹,有人找。”小男孩打开篱笆门,把两个人让进院子。

小男孩带上篱笆门,一溜烟地跑进了堂屋。

堂屋的门口站着一个身影,他就是段师傅:“请进,雨这么大,瞧你们身上,全淋湿了。”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没有老婆

大桌子旁边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应该是段师傅的母亲,桌子上点着一盏煤油灯,煤油灯的光线非常昏暗。

“娘,你烧两碗姜茶来,再弄点柴禾来,给警察同志烘烘衣服,小李同志,你们把衣服脱下来。”

老太太将桌子上的碗筷拾进一个洗碗盆,然后走出堂屋。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身子骨还是不错的。

“段师傅,你们不用忙了,春天,淋点雨不要紧的。”

李文化将雨伞靠在门边。然后在一条长板凳上坐下。

“欧阳科长,你们这时候到柳家口来,一定有很要紧的事情。”

“段师傅,请您回忆一下,一九六六年六月下旬,您是不是请什么人替您看大门来着?”

“不错,是有这么一回事情。”

“此人是谁?”

“是我外甥子——不是亲外甥,是我表姐家的孩子。当时农忙,家里面没有人手,我就让大庆替我几天,对了,外甥子叫房大庆。你们莫不是怀疑他和案子有瓜葛?”

“请您再回忆一下,在那一年的三四月份,房大庆是不是也帮您看过一段时间的大门?”

“不错,大庆是帮我照应了几天。”

“此人怎么样?我们指的是秉性。”

“不好说,年轻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做长辈哪会问那么多,也就是临时替我照应几天。对了,大庆在火柴厂工作,你们不妨到火柴厂和大庆住的巷子里面打听打听,或许能打听出一点眉目来。”

“房大庆有老婆吗?”

“以前有过。”

看样子是没有老婆。

“什么叫以前有过?”

“离婚了。”

“为什么会离婚?”

“我没有多问。你们可以去找他老婆问问。或许能知道一个大概。”

“什么时候离婚的?”

“六七年了。”

六七年,这个时间,应该是在火柴厂翻修房子和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之前。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

“他老婆叫什么名字?”

“叫赵杏花。”

“在哪里能找到她呢?”

“他在镇上开了一家裁缝店,在小街,就是进香桥北面的小街。到小街一问便知,裁缝店就在硚口。”

“段师傅,您有没有发现这个叫房大庆的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他做事很认真,交代的事情,不会有半点差错,学校里面也没有说什么。”

两个起身告辞的时候,老太太端着两碗姜汤颤颤巍巍地走进堂屋,老人腋下夹着一把雨伞。

老人将姜汤放在大桌子上,然后把雨伞和李文化的雨伞放在一起:“雨这么大,走的时候,让警察同志带上这把伞。”敢情这把伞是为欧阳平他们准备的。

之后,老人让孙子端着一个烤火盆走进堂屋,老人抱着一捧劈柴跟在后面,进进出出,老人的头发和肩膀上全是雨水。

欧阳平和李文化脱下上衣,在火上面烘。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两碗姜汤

几分钟以后,欧阳平和李文化离开了段师傅家。

回到茶水摊的时候,欧阳平在老人的茶水摊上卖了五包茴香豆,老人住着两间低矮的小屋,欧阳平只看到了老人一个人,这是一个孤寡老人。

两个人没有直接回镇上,而是去了小街。

两个人在小街找到了赵杏花的裁缝铺——裁缝铺在小街的街口,门口正对着进香桥的石阶,一个不大的门面,店铺里面放着一架缝纫机和一个裁衣服的铺板。墙角上拉着几根绳子,上面挂着一些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